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开放式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7-12-2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培养目标的达成,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是摆在我们课题组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然而,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旧观念至今影响着一部分教师,旧的教学习惯影响着课堂教学;以学生考分高低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简单评价,也使得有些教师急功近利,追求教学的短期效果;更主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并变成自觉的教学行为。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为此,在我校全面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大背景下,我试图寻找一种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教与学的方式。

  构建“开放式探究性课堂学习”的宏观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是: 知识铺垫、情境创设------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应用------评价体验

  实施策略

  1、知识铺垫、情境创设

  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及心理特点,将教材中抽象的、单一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身边熟知的、有趣的情境,并提出数学问题(探究的问题)。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欲望。设计问题情境,力求体现“五性”:

  ----障碍性:引起冲突,产生不平衡,提出智力挑战。

  ----趣味性:富有趣味,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开放性:解题思路灵活多样,答案不一定唯一。

  ----差异性:适合各层次学生,由浅入深作出回答。

  ----实践性:伴以个人或小组的探究实践活动,寻求方法。

  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

  2、独立探究 合作交流

  所谓独立探究,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上一阶段提出的问题,借助一定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进行个体探究(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可以是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经过类比、分析、归纳等,得出初步结论。因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应注意:

  l        提供探究材料

  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抽象”,学生在探究之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或学生自己准备充分的感知材料(实物、学具、图片、统计数据、表格等)。充分利用教具、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从学生已知的基础和经验出发,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或经验,转化为一种可操作、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外部条件。

  l        体现探究过程

  积极有效的探究过程有赖于合适的、现时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依据知识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已有经验设计问题或让学生提出问题。

  ----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

  ----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

  ----要安排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饿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总之,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

  所谓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听的技能:要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

  ----说的技能:要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说话时要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能突出重点。

  ----交往的技能: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先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   ---策略的技能:学会根据任务性质来决定应该采用的策略,促使合作更加有效。例如: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所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合作讨论,达到开阔每个人思路的目的,等等。同时,教师要注意合作内容的选择,如:辨析概念性问题的合作;发现知识性规律的合作;优化解决问题策略的合作。

  3、实践运用

  实践运用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让学生用一些探究的成果(规律、定理、公式等)解决一些练习性问题。通过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在学习时,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其次,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我们尤其重视开放性练习的设计。

  设计开放性练习,可以从以下角度着手:

  ----解题策略的开放。让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解题策略的比较,逐步树立策略优化的思想。

  ----题目条件的开放。让学生能从实际出发,对所要解决问题的条件作全面分析、周密思考,根据不同条件对问题作出不同的解释,提高全面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求问题的开放。让学生由已知条件出发,去思考所能解决的各种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题目答案的开放。让学生面对条件、问题相同的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分析,获得不同的答案,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评价体验

  评价体验,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主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主动发展的动力和和主动发展的能力。评价体验的主要任务在于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主动发展的能力。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

  一是对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合作发现、实践运用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二是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重点是提炼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所体悟,并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以提高主动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情境----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评价体验,四个环节构成探究性学习的一个活动系统,每个环节中学生的活动是开放性的,而环节与环节是紧密相连的,为学生系统地提供自己探索、充分展现、愉快合作、自我体验的时间和空间,也有利于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数学考试“可爱”起来    下一篇: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体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