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阅读教学要诵、读并重,把住语文习得之道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02-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阅读教学要诵、读并重,把住语文习得之道。

  1、 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它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充分体现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训练过程。

  要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遇到长句子或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能否有方法有能力指导学生把书读好,读进去,朗读到位,直接决定了课堂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教材多为现代白话文,与我们的生活口语没什么差别,只要疏通了字词障碍,理解不成问题,完成课后的思考练习即可基本到位,一定不要进行过多过细地讲解。长听老师们大发感慨,说这课文讲多讲少一个样,粗讲细讲也没啥两样。什么原因?这是语文的习得之道使然,很正常。既如此,何不少讲?!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读的指导和训练上,备课要好好备“读”。

  朗读的功效不待言说,但是,实际上我们的朗读训练与指导普遍不到位。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找中高年级的孩子,拿出刚刚学完的一本语文教材,让他们从第一篇课文读起,一直往下读,看看有几个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下来的?不会超过三分之一!区区二十几篇课文,一个学期,整整半年!大多数学生竟然不能正确、流利的读下来!读得不熟,不能入情入境地读,结果导致语言文字与所表达的情境在孩子的脑海中没有有效地、到位的对接,学生良好的语感从何而来?语感的培养大打折扣!而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最直观表现就是语感如何。由此,也无怪乎“少、慢、费、差”的指责了。我们要想走出语文教学效益低下的困境,首先应该在指导学生的“读”上实实在在地下功夫,很值得研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指导学生把书读好是一门儿艺术,我们就是干这个吃饭的,所以,也是我们整个职业生涯所要面对的课题。

  2、重视背诵的指导与训练,加强背诵习惯的培养。

  “读”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个和“读”一样重要而又往往被轻视的环节,那就是背诵!我们还是先看一下背诵的功效吧。

  背书,是中国启蒙教育的法宝。

  在一个古色古香的书斋里,坐着一位上了年 纪的 先生。先生左手执书,右手握着一把戒尺,他的跟前背立着一位学童,看不见他的脸,只看见他的一条有黑又亮小辫子从脑后下来。这个学生背到得意处,摇头晃脑,小辫子竟如小蛇一样缓缓的蠕动起来。先生双眼眯缝着,嘴角显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纹。可是,刹那间笑纹僵住,先生怒目圆睁,“啪”的一声戒尺重重地打在学童的肩上,学童身子晃动了一下,戛然声住。原来是背错了,于是这学童噙着泪水再回来续接头绪。看来,这真称得上是一种惩罚,然而,人们忘了, 鲁迅 先生的博闻强记,学富五车,笔纵天下,所向披靡正得益于这种刑罚。中国旧文人本身受了刑罚,却又不遗余力的将这种刑罚加诸与自己的子孙生徒,无疑也是对这一法宝的肯定。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早年“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苏东坡21岁始下三峡,出四川,至京师,出口成章,下笔千言,一朝成进士,名闻天下,就是归功于十几年如一日的背诵。

  俗话说,剜到篮里才是菜;而书,只有牢牢记在心里,那才是学问。

  郑板桥说:“苟能背诵如流,则下笔作文,思潮奋涌,不患枯涩矣。”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是诵读。”他要求学生哪怕看课外书,读报纸,都要放出声来读。只有一字不差的多读多诵,才能有好的语感,这是窍门。

  当代著名学者,国学大 师张中行 先生点明熟读成诵的功效:“你不读,或读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达框架茫茫然,拿起笔来就难于得心应手。反之,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到这里我们似乎明白了,古代先哲们正是少儿时期在背诵上做足了功夫,才有了后来的学富五车、才思敏捷、落笔千言!这些近代和现代的学者教授的治学体会也都证明了博览群书大量背诵的功效。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十三岁以前是人类记忆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记下的东西往往会伴随人的一生。

  前一段时间,有记者采访上海语文教学狂人 王泽钊 老师, 王 老师所教班级的语文高考成绩历年来位居全国首位。面对记者, 王 老师的回答对我启发很大,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摘录几句共飨。

  1、高考的关键,其实就是阅读,阅读引导与作文教学密不可分。学生普遍怕作文,其实,阅读做好了,写作自然就提高了,当然,这里指的是有效阅读。

  2、平时书读好了读足了,考试不成问题。如果平时不读书,我也没有灵丹妙药。

  3、在中国想逃开应试教育根本不可能。如果平时有效的博览群书,必能学养深厚,然后去应付可怜的一份试题,就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化用雪莱的一句诗,好书读多了,分数还会低吗?

  4、有的老师说,学生素质可以提高,分数不能保证。我说正好相反,分数容易素质难。神枪手打不中靶子?哪有这个说法?神枪手可以打各种靶子。

  我关注诵读,说的也多,这也与过去我经历的一个学生有关。这小孩叫张国文,写作能力特别强,明显比一般同龄孩子高出一截!读初中的学生作文水平能比上她,那就算是很不错的了。我一直惊诧于她的聪明。直到后来小学六年级毕业以后,他们一家到我家玩儿,从他父亲口中才得知,原来,从张国文上幼儿园起,他的父母就订了这样一个规矩:晚上到一定时间两口子就坐在床上翻书看,也并不是真爱读书,就是为了给孩子做个样子,用心良苦啊。张国文在父母的诱导下还真就养成了到时候就翻书看的习惯。这个孩子背的书很多,五年级的时候,一些篇幅很长的唐诗,如《长恨歌》、《琵琶行》等,她都背的很熟,近、现代散文名家名作也背了不少,背得很好,我经常在班上让她背给其他孩子听。她的超强的写作能力也正是得益于从幼儿园就开始的大量阅读、大量背诵的好习惯!背的东西多了,蓄积在胸,便如那老泉城,掀石为泉,掘地为井,汩汩滔滔,不可遏止,所以才能出口成章,所以才能下笔成文。那词句是现成的,纷至沓来,应接不暇。

  说到这里,我觉得应该是尘埃落定了!重新审视并调整自己的阅读教学行为,那就是:

  珍惜孩子们记忆的黄金时期,以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为手段,以丰厚的积累为目标,引导孩子大量诵读!抓住一个“背”字下点儿实在功夫,走出“少慢费差”的沼泽地!

  习惯养成了,诵读做足了,作文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水到渠成。

  附:小学生阅读教学之诵读养成方案:

  (1)、阅读课上,认真指导背诵的方法技巧,提出严格的背诵要求:声情并茂、一字不差!

  (2)、每生建立一个专用的记录本儿,抄也行,剪贴也可,把计划要背诵的资料整理到记录本儿上,做上目录。选定材料可以是文化经典、唐诗宋词,也可以是近、现代名家名作,还可以是中小学生发表的优秀作品。

  (3)、定好每天要背诵的字数,严格执行,务必完成,雷打不动!刚开始,一天背三十字,五十字,白话文一天可背一百字,然后把一天的背诵量分担到上午、中午、下午,利用闲暇时间分散完成,第二天早上起床时间用三五分钟的时间再默背一遍,巩固一下。量小、无负担,不占用上课时间,易于坚持,效果好。以白话文为例,一篇六百字的精美文字,仅用五六天的时间就被学生记在心里,成了自己的。

  (4)、精心打造学习组织。三至五人一组,设组长一人,负责配合老师做好课外诵读的督查落实,长期坚持,严格要求,重在习惯养成。

  (5)、要背全篇,不提倡背片段。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有血有肉、血脉相通的有机整体,从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都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背片段效果不大。

  (6)、长期坚持。一次背诵几十个字,每天进步一点点,成绩的取得不是看你一次蹦多高,而是看你走多远,重在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二年、三年、四年,到小学毕业时,必然功效显著。可以搞一个语文素养展示活动,你的学生含英咀华,唐诗宋词、论语中庸这些文化经典背诵如流,家长看了能不高兴?社会能不认可?功德无量!什么是成绩?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才是真正的成绩!就算你还顾虑将来的考试,还是 王泽钊 老师那句话:神枪手打不中靶子?哪有这个说法?神枪手可以打各种靶子。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走出误区,准确把握低年级朗读教学的要求     下一篇:谈谈阅读文教学新体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