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生物论文

创设问题情景 突出创新教育

所属栏目: 生物论文  更新时间:2018-02-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知识点和教学手段无不蕴含着创新的素材。生物教师要不囿成见,认真挖掘和利用这一优势,努力进行创新教育。根据生物知识构建过程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教育,根据生物知识的应用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教育。通过设置问题情境,逐步解决问题,突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生物学能力。    关键词:问题情景 创新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也就是创新教育。一提起创新教育,很多人认为创新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学校里搞发明创造。这是对创新教育的误解,创新教育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有不同的目标。码单就基础教育而言,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为日后创新能力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源初性的个性品质,如好奇心、求知欲、认识的独立性、自由思考、怀疑态度、探索精神等等。这些东西尽管还不是创新品质,但却是创新品质的源头活水。没有它们,或者它们受到过分的压抑,就不会有后来创新人才的成长。   当今时代以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将在21世纪处于主导地位,而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世界各国在综合国力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而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我国能否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当今世界越来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人们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打破种间屏障创造出了优质、抗逆、高产的动植物新品种,大幅度地增加粮食产量,发展新的畜牧业和养殖业,生物技术是解决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的根源。生物科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科学思维方法以及科学的价值观。国家教育部1999年10月在南京高考工作会议上强调,以后的高考命题将更加突出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注重创新。由此可见,不管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是适应高考的新变化和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学教育必须注重知识教学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本文就中学生物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指教师为引导学生学习某个课题而精心设计的问题),突出创新教育(指对学生进行创造和在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的教育)谈几点看法。   1、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是学生在最佳心态得以发展时出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愉悦、新奇的气氛,为学生形成“最佳心态”创造条件。   要做到这一点,作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创造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设计上,而不是在课堂上控制学生。要做学生的朋友,尊重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要为人师表,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能仅满足于学生继承知识,而应使学生学会创造;要诚实正直、平等待人,善于与学生沟通。   刚上初中的学生还认为老师是最完美的,课本是绝对正确的。为使学生得以改变这种观念,培养其善于发现问题创造自我的能力,作者在课堂上有意警示学生:作者本次讲课会出现几个问题,请同学们随时指出或课后指出,指出者为良,纠正者为优,并记入平时成绩。此法使学生课堂听课的注意力集中了,并有兴趣、有激情、有信心、有胆量质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学习条件反射时,有这样一道习题:“‘望梅止渴’属于第一信号系统,还是第二信号系统?”在我按照参考答案讲是第一信号系统,大学课本里也是这样讲的。但有一位同学提出异议:“望梅止渴”来自一个故事:曹操带兵走到一个缺水的地方,士兵渴得很。曹操就骗他们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听了,都流出口水,不再嚷渴。实际上,“望梅止渴”并没有看到梅子,只是听说梅子,我们不能望文生义,所以“望梅止渴”应该属于第二信号系统。作者和同学们都被他的解释折服了。     2、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欲望。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朱熹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是创新品质的重要方面。通过鼓励质疑,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在学习《线形动物门》之后,史培培同学提出问题:“老师,蛔虫不会被人体的消化液浸蚀,是因为体表有角质层。猪带绦虫也生活在人的小肠内,它为什么没有被人消化?也有角质层吗?”我说:“猪带绦虫的体表是表皮层。”“表皮层就是角质层吗?”我说:“表皮层不是角质层。”“那猪带绦虫为什么没有被人的消化液浸蚀?”我被“将军”了,于是我们一起查阅资料。我们查到“猪带绦虫的表皮层具有较强的抵抗宿主消化酶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皮层细胞的分泌物能促使宿主消化道内增加淀粉酶的活性,抑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这样虫体虽然浸没在宿主消化道的食糜中,仍然保持完整的体表,不致被宿主消化酶消化掉,并藉体表的渗透作用来吸收宿主小肠内已消化的营养物质。”她非常高兴。后来我在班上表扬了史培培同学的这种探索精神。全班同学倍受鼓舞,求知的气氛更浓了。   3、根据生物知识的构建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教育。   生物科学素质和创新思维往往来自对科学知识的构造过程的提炼,生物教学要注重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教育。创新思维是创新素质的核心要素,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与提高,其灵魂就是创造性的想象力。生物教学中应该变知识灌输式教学为思维训练为主的教学,消除思维定势的束缚,通过纵向思维、横向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的训练,扩大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创设梯级问题情境,以疑激趣,以疑促思。   4、 根据生物知识的应用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创新精神培养方面,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即:好奇心、挑战心、冒险心、坚韧性、求异性的培养。创新精神要勇于怀疑,勇于批判,引导学生在不可能中寻找可能的途径,鼓励学生要具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敢想,敢思,坚韧不拔,求真务实,把童话变成现实。   5、通过解题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现代科学方法论认为:科学研究的起点是问题,科学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就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创新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教师精心选题确定问题中心,巧设悬念,通过曲折的解题过程和多向发散思维达到豁然开朗。例:在学习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矿质代谢后可设计如下问题,要求学生解答讲解:在可控制温度和大气成分的温室中,以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无土栽培蔬菜或花卉。请回答下列问题 6、通过强化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实验是研究生物学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机会。   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观察、多参与、多动手,在认识的基础上探索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如在学习环节动物门时,课本上“区别蚯蚓的前端和后端主要靠环带。”学生在挖掘蚯蚓时发现有的蚯蚓没有环带,我告诉他们只有性成熟的蚯蚓才有环带。同学就问该如何区别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呢?我说自己观察之后再说。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前端较活跃,后端较被动,前端的前叶颜色较浅,和后端的肛门有明显的不同。”   听蚯蚓在白纸上运动刚毛磨擦白纸的声音时,由于声音很小,再加上学生发出的声音,磨擦声同学们根本听不到。我说“看谁能想出听到声音的办法?”最后有的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利用固体传递声音的特点,听到了“沙沙”声……   很多资料上写到“蚯蚓在玻璃板上根本不能运动,因为刚毛不能插入玻璃中而失去辅助作用。”但在实验中同学们发现蚯蚓在玻璃板上能运动,只是速度慢了许多。我就说:“要相信我们自己的观察,而不要光去相信资料。这说明蚯蚓身体和玻璃板之间存在一定的磨擦力,我们跑步时不穿跑鞋不是也能跑吗?” 在作茎的输导作用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按照课本的要求用红墨水,有的同学没有按照课本的要求用了蓝墨水。我在总结时专门让这位同学把实验效果展示给学生,并表扬了他的创新精神。  7、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只有能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才能称得上能力。 在去年入冬后,其他的树木都落光了叶子,而我校的厕所旁有几棵青杨还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学们非常奇怪,这是怎么回事?我就引导学生观察,接着同学们就讨论开了,后来得出结论:一、靠近厕所的墙根避风,温度高,所以落叶晚;二、青杨落叶晚。“这种结论对不对呢?”我又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墙根的树包括青杨都早已落了叶。“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又讨论起来,最后发现这几棵青杨最大的不同是附近有一盏长明灯。“因为光照时间长!”学生终于找出了答案。我补充说:“光照不仅影响植物落叶,还影响植物的开花和结果呢。”   综上所述,教师精心选题的方法有:一是利用生物科学史中的趣味事实设置问题情景。如学习伴性遗传时以著名化学家道尔顿圣诞节前夕买袜子送母亲引发颜色争论为例,设置色盲病因问题,要求学生学习道尔顿从一个小小的偶发事件中创新。二是创设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发生冲突的问题情景。如自然选择学说与用进废退学说的教学,通过设置问题,到底是变异定向还是环境定向?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三是利用新闻材料设置问题,开阔学生视野,激励学生向往科学研究。如克隆技术的问世,“多莉”绵羊的出生,设置无性生殖问题;98年长江特大水灾,设置生态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四是理论联系实际,设置知识实用的问题。如学习蛋白质代谢,结合肝功能化验单上的谷丙转氨酶指数教学。五是根据当代生物科学的前沿成果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如在DNA芯片问世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草图破译时,结合基因控制蛋白质基因合成和DNA上的碱基对序列设计问题。   生物教育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形成独特的知识结构,鼓励积极求异的思维,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聚合——发散——聚合的思维方式,注意变换问题的设计角度和表达方式。大胆直觉判断,猜测和幻想,只有这样,我们培育出来的学生才是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综合型、应用型、能力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学生物实验的遗憾许从进 ][2001-8-7][                 2.发挥环境优势扬起探究风帆郄银东 ][2001-8-7][ 3.复习课培养综合能力的思考与实践周 敏 ][2001-8-21][ 4.生物教学改革与学生思维形式的转变徐国华 ][2001-7-31][ 5.创设问题情景突出创新教育张志礼 ][2001-7-24][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因 “图”施教,提高学习效率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