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情景创设方法探微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02-2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永州市东安县川岩学校 谭利梅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积极探索、反思,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争取把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到课堂中。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和努力,我以为,要想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探究性学习,课堂情景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情景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要想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必须有相应的课堂情景,要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升华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很关键。创设语文教学情境,从操作来看,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它可以依教材“还原”,再现作者笔下之“境”,让学生得到最真切的感受,也可以模拟相似情境,让学生得其门而入。那么,语文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促使学生以学为乐呢?

  现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具体谈谈情景教学在新课程实施中创设情景的主要方法:

  一、创设朗读情境,以读促学。

  以前的语文教学,我们只注重对教材的理性分析,而忽视学生的个体感受。学生在教师讲解的过程,只须机械记忆就行了,也不需要思考、讨论,课堂气氛自然不活跃。课堂上缺少琅琅的读书声。因此,我们可以运用朗读教学中的多种朗读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读促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师生共读,分角色朗读,分小组朗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感受文学作品中作者的思想及情感。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的改变,他们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扮演是一种理解与表达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扮演得越认真投入,就越有理解感悟和愉快体验,也就越能增强学习兴趣和明确学习意义。

  如:分角色朗读《皇帝的新装》。皇帝、老大臣,骗子、天真的小孩,虽未见其人,但已闻其声,栩栩如生地活跃在课堂上,好像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大家身边,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将课文改编为课本剧直接进行表演,这样做,学生对于课文的体会、理解就相当深刻了。

  二、创设生活情境,以感促学。

  语文应该面向生活。我们在日常写作中,常常给学生一个题目或范围,让学生凭空想像,而无实际根源。所以,我们要带学生走入大自然,走入生活。写“水”便要让他们用手去摸、用口去尝、用心去感。写“月”就要体会“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规律。同样,学习课文也要带他们走入自然,走入生活。如:学习《中国石拱桥》我首先让他们在网上搜集“桥”的图片,然后带他们去看石屏一中的小石桥、石屏文庙里历史悠久的石桥,连接乡村的小石桥、独木桥。这样学生们会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答案,有自己的体会,文章中的桥不再是陌生而冰冷的东西。

  三、创设音乐情境,以美促学。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像的一门艺术。它激荡心灵,抚慰情绪,对渲染情境而言,确实不可多得。它与语文的相通之处在于均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文字浯言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系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述“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感受它、欣赏它。”当然,对于音乐的选择一定要符合课文内容的基本要求并综合考虑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及选择积极向上、文明高尚的时代之音。这种选择也是对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

  现在的学生都喜欢听音乐,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设音乐情境。古诗词的创作年代离我们都很久远,学生对当时的写作背景也很模糊。不如利用音乐来教学。学习《三峡》我们可以放一首《高山流水》,听着清新舒缓、明丽欢快的古筝声,有的同学悄然动容,有的同学寂然遐思,看着他们荡漾在脸上那已步入其境的微笑,我不得不感叹利用音乐效果“熏陶、感染”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们可以放这首歌,学唱这首歌。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还会思考古诗词的内涵,用音乐的美来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

  四、创设表演情境,以演促学。

  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某一故事情节,让学生扮演角色,来体会文章主题。首先,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对其中的人物特征有一定了解。然后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加入个人理解。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我”、“于勒”、“菲利浦夫妇”。通过表演故事情节推动文章高潮,展现不同人物的不同特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情冷暖及金钱本质。

  五、创设质疑情境,以疑促学。

  张载说:“学则须颖。”即学习就必须有疑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把一些疑问讲解到了,教师便觉得无疑可问。学生则觉得无须再问,也就不再思考。事实上我们应该让课堂空间留有质疑的余地,留有讨论的时间。学生并非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只不过我们一切都代劳了,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课堂上一定要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敢于质疑、讨论,自己得出答案。例如:学习《桃花源记》时,学生会对桃花源的存在产生疑问,这正好让学生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自己去讨论并得出结论:作者的归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会使作者产生这样的作品,在虚构中创造一个和谐社会,这也正代表了作者及人民的美好愿望。又如:在学习《观沧海》时,学生可以看到一个有雄心壮志的曹操,《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却有奸诈多疑的一面,这就需要我们提供一些材料,帮助他们解决疑问,可以讲几个历史故事,如曹操光脚迎许攸,曹操恩义待关羽,曹操借故斩杨修等。学生会通过自己的所学所感从多个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从而做出正确评价,而不是以一面定终身。

  六、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离不开教学语言,离开了教学语言,教学情境也就无从创设;即便是有了某种不需要语言的情境,也不能发挥其情境教学的作用,因而也就无法实现其作为教学情境的价值。正因为如此,前面所述的借助媒体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同样是在教学语言的支撑下得以创立的;而且,这些情境的成功创设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应归功于教师教学语言的锤炼。另一方面,较之其他几种或多或少受时间、空间、人力、物力限制的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运用教学语言描绘情境是最简捷、方便、经济的教学手段。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主张教师在教学中,语言要象“一首激情洋溢的歌曲,主旋律一出现,就会把人的心抓住,把感情‘吊’起来,欲罢不能。”

  于漪老师是非常注重教学语言的锤炼的,她的课堂注重民主,讲究平等对话,她的教学语言较好地体现了准确美、简洁美,特别是对学生发言所作的点评以及适时引导,他在上《春》这一课时是这样开头的:“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乡、万象更新。自古以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来描绘春天,杜甫有一首《绝句》,同学们还记得吗?”(学生齐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于老师又提示:“王安石的《泊船瓜州》呢?”(学生又齐背:“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开始就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是与即将学的《春》的风格相吻合的。接着于老师又因势利导启发说:“现在我们就欢乐的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春》写的山水、草、树、花、鸟等景物的姿态、色彩,你们注意没有?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这段开场白师生一起活动,一扫压抑沉闷的气氛,既复习了学生原来学习的诗词,又极其自然的与即将学习的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这为下面的课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魏书生老师在上课之始也很善于用各种方法触及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如果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进入课堂以前,精心设计一下哪怕只有三言两语的开场白,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具体的操作方法丰富而复杂,目的都是为了优化教学效果。如果能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对以上的操作方法进行优化组合,会取得更佳的令人惊喜的教学效果。当然,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还可以有其他方法,那就需要我们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去不断开发了,希望我们能以此为突破点,把语文课堂气氛搞活。至于具体使用何法,必须从实际出发,因课文而异,因教师、学生而异,因客观条件而异,不必强求一律。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培养学生朗读习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例举    下一篇:关键句让作文出彩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