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及多维教学法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03-1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徐丁文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就是培养人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要培养人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不仅要在课堂上下功夫,更要在课外训练中多投入。同时,适当开展合理有趣的课外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课外活动是落实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在教语文时,既追求课堂上的抓纲务本,也注重了课外活动的训练。并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确定了不同的训练内容,采用了多种训练方法,分层次训练。本学期,我刚接任初一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开展了以下课外活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 讲话活动对于来自不同学校的初一新生来说,他们既想了解他们的新学校,新老师,更希望能尽快认识他们的新同学。因此,刚进校的那一两周,我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各自作自我介绍。具体做法是:我先给他们作一自我介绍,然后学生按学号顺序依次进行,每次一人,无一例外。因为这是他们来新学校的第一次亮相,都想很好地展示自己,给同学,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所以,很多同学对此非常热心,认真功夫不亚于一次考试。

  后来,我还开展了讲一则故事,讲一则笑话,介绍你的家庭等活动。刚开始的时候,有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较差,讲话总觉得难以启齿,尽管提前准备得很充分,但临阵也会面红耳赤,结结巴巴。随着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同学们的心理障碍也就逐渐消除了,口头表达能力也逐渐提高了。由此可见,开展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 朗读训练初中语文第一册的课文大都是些较短小的朗读材料。我在这一册的教学中,重点抓了朗读训练,除了课堂训练外,还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加以强化。例如,我在教《背影》《春》。等课文后,我又在课外进行了分角色朗读训练,要求参加者都必须进入角色,充分利用角色语言再现人物形象。同时,每次比赛我制定了评分细则,选了评分员。每次比赛我都要给以点评。同学们都很投入,主动找时间朗读,体会文章的感情。因此,这一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读书习惯,还使学生在熟读中掌握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了文章的表达艺术。同时,通过带表情的朗读,还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质。

  三 写课外笔记,强化课外阅读新生一入学,我就要求他们每人准备“三本”,即一个日记本,一个小作文本,一个摘抄本。然后规定每周写一则观察日记,每周写一篇由老师命题的小作文,每日摘抄一句格言或警句,或者好的文章。结合课文内容,我规定学生在哪一段时间里读些什么书,写些什么作文或日记。例如:学到课本中的写景散文,就布置学生课外读一些写景散文,摘抄好的写景散文,写些写景散文。这样既使课内课外融为一体一体,相辅相成,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了学生的针对性。为了使学生有物可读,有文可抄,我要求每位学生至少订一分语文方面的报纸或杂志。并尽量做到不重复。此外,我还要求学生每日进一趟阅览室或图书室。

  课外笔记的写作,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水平,促进了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了积累知识的习惯,而且对提高学生其他方面诸如文化艺术素,质意志毅力等心理品质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以上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语文水平尤其是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这些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能力,增长了才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健康发展,真正使语文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所谓多维就是多思考、多性能、多功效。多维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多角度、多系统地激励、开拓学生思维,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判断和迁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定向、单向思维式,使学生思维的角度灵活多变,思维的效度深刻巩固。为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发展创造极好条件。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学生机械接受的思维模式而形成一种积极主动、具有独创精神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因为它一反传统知识传授的注入式、平面式,而改为启发式、主体式,思维完全置于开放有序的系列之中。

  采用多维教学法教师应做到:

  一、善于保护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保护学生显露出来的创造意识,做到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驱使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世界,注意学生的新鲜直接感受,即灵感爆发式的领悟和理解,积极肯定学生不拘一格的创新见解,让他们燃烧起创造思维的熊熊烈焰。

  二、善于生疑激趣,组织争辨。在组织争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有分歧问题的争辨,要引而不发。引,是为了打开思路;不发,是不过早地下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思维的深化周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对带有推测性问题的争辨,应引导学生抓住实质。

  3、对反常性问题的争辨,要引导求“常”。

  4、对疑窦较深的问题,要适当暗示。暗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去进行创造性思维。暗示的方法有多种:①“边缘”暗示。即围绕疑难问题,教师提出一些有关的“边缘”问题作设问启发,逐步导入并接近问题的核心。②“原型”触发。即拎出一般人头脑里常有的原始想法,再把它推到眼下新问题、新现象的特定场合下加以审视,就容易发现原型思维的缺漏的荒缪。③设疑暗示。即教师有意识地设疑问难,打开通向真理的闸门。

  三、善于抓住时机,点拨指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应善于抓装愤“、”悱“之时,巧妙点拨,使学生思路豁然开朗,顿开茅塞。常见的点拨有:

  1、直观性点拨。即教师提供与学生思考的问题在某点上有近似或间接联系的直观演示,促使学生思维畅通。

  2、情境性点拨。即教师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创造出一种有新感的境界,让学生张开智慧的双翅,去探求解决问题。

  3、联想式点拨。即从学生已知的问题,引导他们向纵深发展,连续考虑,由此及彼,探本求源。就象牛顿因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弗来明从葡萄菌突然死亡而发明青霉素那样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4、迁移式点拨。这是启发学生从已知问题去思考与之相关的新问题的一种方式,经常引导学生求同或求异。

  5、诵读式点拨。即在朗读中对学生指导,以此增强记忆,培养思维能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如何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下一篇:电教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