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03-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育人教育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人类步入 21 世纪, “ 人本思想 ” 已深入人心,在实施主体教育的今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研究教法、教材,而应更多的关注 “ 人 ” 。只能关注学生心灵,了解并研究他们的心理需求。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促进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事学生迁移默化的收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育人典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古诗、阅读、作文中渗透德育。

  一 挖掘古诗中蕴含的德育

  小学语文新大纲附有“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共八十篇,诗歌自古就是传统和弘扬中华文化最形象的载体,诗歌更是千百年来塑造炎黄子孙人格气质最独特而有效的方式,所谓“不学诗,无以言。”从远古到明清,无论是庙堂高宇或是街头市井,人们无不是出口言诗,开口唱诗,是诗歌让我们的祖先秉承了天地间最灵动的智慧,诗歌让中华大地如此人杰地灵,而成为人类灿烂眩目的文明古国。事实上我们祖先的实践已经证明,诗歌是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审美志趣等各种人们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大力倡导教育的今天,诗语文教学如能较好的利用诗歌这股清泉去浇灌儿童的心智,一定可以绽放鲜艳的花朵。

  1 以音乐育情

  情感的又一特点是情境心。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人们常说的“触境生情”、“睹物思人”、“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这个意思。创设喜悦环境,教师可引导学生领略环境的美,使学生或得美的享受和其实,精神得到充实,情感和性格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

  音乐是陶冶人性情的熔炉。高尔基曾经说过:“歌就是力量,就是战斗的号角,就是人的思想火花”,如我在讲李白的《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边朗诵,一边放出《千鸟齐鸣》的轻音乐,那委婉动听的乐曲,激发了孩子们的情感,他们的神情是那样的专注,仿佛身临其境,仿佛听到了春天鸟的鸣叫,他们的思绪飞向了远方,有的孩子说小鸟在叫“这儿的景色太没了,这么美的环境洗望类不要破坏它,让我们在这儿打我永远居住吧!”还有的孩子说小鸟在叫“准天的气候暖河,流失发芽,小草变绿,真美”。这是我展出一幅有关春天的图,使想象和现实中看到的结合了起来,他们学习的兴趣更浓了,更加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一旦道德形象深入学生的心灵,就会向明灯样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通过这样的引导我发现了孩子们身边的纸屑少了,有了爱护环境的意识。

  2 积累古诗、淋浴孩子心灵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训练语感,激发想象、积累词汇,陶冶心智,最直接的效果是培养孩子们的诗性,一颗有诗性的心灵比任何东西都珍贵,况且科学证明, 3——12 岁是记忆的黄金时期,错过了是一身的遗憾,背诵是配合想象画面、动作身子去理解,给孩子叫历代诗人的古诗与传奇,讲有关田园诗、山水诗、离别诗爱国诗等方面的小知识有助于孩子们增强记忆、提高兴趣,利用诗的语言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使我们做班主任工作最有意义的探索,可引导孩子珍惜时间,不畏艰难的有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 “ 书由有路勤为经,徐海无涯苦作舟 ” ,教育自满的孩子可利用诗句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 “ 三八 ” 节到了可教孩子背 “ 慈母手中线 ” 等 , 这些耳熟能想的语句 , 不仅帮助孩子积累词句 , 又培养了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陶冶了孩子的新型品格,班风、学风自然到位,实在是事半功倍,还可以采取冬种形式鼓励学生背诗。如可开展我是小小背诗家等比赛活动。

  3 绘画感悟

  教育家叶圣陶说 “绘画不但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扩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在古诗教育中,教师出结合教材内容、因势利导进行思想教育外,还可以利用绘画更形象地渗透教育,从而净化孩子的心灵,绘画是生活图景与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机融合。一副好的绘画作品,能使欣赏者在审美过程中得到色彩、形象、意境等美的感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和对美好生活的回忆,产生真、善、美等丰富的情感体验,如教古诗《绝句》后,指导学生认真观看春景图,通过美妙形象的画面再现当时的春天美景,从而使学生体味到作者酷爱美丽的大自然,向往煤海信生活的感情,激发学生热奶大自然之情,然后引导学生出自己身边的春景图,他们画出三月龙泉桃花的一片片红,画出了航天城春天的美景,画出了自己校园的春天美景图等。从图中可看出孩子们心中喜爱之情,表达出他们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学莱说“诗包含一切科学,一切科学也必然我源到它,它同时使一切其他思想体系的老根和花朵”。教育浸染是为提高民族的科学素质而努力,而诗歌恰巧蕴积着一切科学的源泉,我们就应该用诗的甘露去滋润孩子的心田,才能达到陶行知先生希望的境界——“用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 …… 是每位学生都过着诗的生活 ” 。

  二 挖掘阅读教学素材,实现文道统一

  阅读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我们要不失时机利用好这片沃土,充分挖掘其内在的育人因素,潜移默化的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把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专注阅读教学的特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寻求最佳的时机进行道德教育,无疑越冬教学不但应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还应激发学生情感,有机渗透的鱼,塑造美的心理,使语文教学道统一。

  1 以读育人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在叫实施反毒的过程中,教师读好课文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后,把课文要读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再加上一定的表达技巧,教师优美动听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故充分利用语言意识,以充的情感、抑扬顿挫的语气,时而兴奋,时而低沉、时而愤怒、时而激昂,就能使课堂形成一个充满情感和谐的交流氛围,让学生和老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此时学生听、思、说的效率都会高的多,并且老师在举手投足中,在抑扬顿挫间,在快慢起伏时,无不传达着其对课文人物的观点看法,起着榜样示范作用,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如第七册《黄继光》一课,老师重视读的训练,通过情感朗读来理解这课黄继光的深层蕴涵。课堂上老师的激情高昂,学生的情感也随着起伏,但学生读到紧急时刻时体会不够,我引导学生体会自己遇到危险时的心情,然后再来读这段,以此来体验此是此境的思想感情,最后辅于动作神态声情并茂的范读,这样以情传情,学生在朗读时就会激起爱憎分明的情感巨澜,一双双天真明亮的眼睛就会认出羡慕的神情,黄继光高大的形象深入了他们的心里。

  2 挖掘内容、授人以德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阅读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解内容、学习知识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应在于强化它的德育功能,达到以德育情,以教材内容助教。朱熹指出:“读书比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其味了。”帮阅读教学应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诱导学生,并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名品味其谴词造句的精当,体验其真情实感,如教第七册《陶罐和铁罐》,可紧扣题眼提问,陶罐和铁罐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你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课文中“傲慢”“相提并论”“轻蔑”等词中体会到了做人的谛,有的孩子体会到了做人的真谛,有的孩子说:“我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的孩子说:“同学之间不应学习铁罐自以为是的思想,应该学习陶罐的谦虚精神”等,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嚼文咀字,孩子们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并分成小组把这个寓言故事表演了出来,帮这个故事所蕴涵的思想内容被学生表演的十分真实,这些思想内容引导着学生在生活中去判断自己的言行,起到了育人的作用。

  “言有尽而意无穷”是文学伤口的特点。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教材中有许多语言上的空白,这些空白点往往是语言的训练点,又是极好的德育渗透的切入点。如教《陶罐和铁罐》中“铁罐早已氧化”从这句话中可悟出,铁罐骄傲自满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没有想到时间长了自己会被氧化的短处,这样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白了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教育学生要多做自我批评,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陶冶。

  3 联系生活、严导日常行为

  语文教材中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一个个鲜明感人的形象,一颗颗纯洁美好的心灵,都是学生的指路明灯。教学中我们不但要用道德知识去武装学生的头脑,还要引导他们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使之成为良好的习惯。这就需要导行,导行是讲和思的继续,必须适度,要求不宜太高,太高了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失去信心,过低又不能激发道德实践的愿望,应略高于学生原有的品德基础,使之经过努力就可以达到。如都《高大的皂荚树》,作为教师不能讲大道理让学生象皂荚树一样有奉献精神,而是应将这课学到的皂荚树的奉献精神细化成生活中的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用课文中学到的内容去规范生活中的言行,如让学生日发组织校外护绿小队,每周活动一次,还可教育学牛自己做到不践踏草坪,遇到别人有踏阶花草的现象就有意识的会制止。这样将高难度的进德行为细化成生活中一些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即易做到又达到了课文的育人目的。还可引导学生用课文中学到的道德尺码去检验社会千姿百态的现象,明辩美丑是非,以次增强抗腐能力,使德育渗透卓有成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低年级阅读教学跟上新课程的步伐    下一篇: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