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地理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探讨

所属栏目: 地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8-05-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地理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空间性强,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比较困难,那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呢?通过五年教学经验的积累,我觉得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强化教法的改革和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就能使得繁杂的地理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创造有效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趣味性、积极性,促进地理知识网格状的构建。那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用好教材。新课标的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但是,在教学中任然必须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原始材料,只有抓住了教材,才能紧跟理念,达到教学目标。新的“湘教版”教材设计了大量的“活动”。活动设计比较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而且绝大多数“活动”包括了许多地理基础知识,值得学生认真学习和研讨。由于条件的限制,个别“活动”不是很适合开展,但是可以换成一个同类的“活动”来开展。地理是比较贴近生活的一门学科,因此地理课本上的“活动”也是非常贴近生活的,开展起来也比较容。

  第二,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地理应用能力。地理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地理课堂学到的知识能够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去,才是我们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但在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我们感到问题的症结之一是课堂教学的理论性较强,而联系实际不够,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对学生来说,这个“用”应表现为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释和解决一些现象和问题;能够借用相关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继续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 学习地理知识和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而且关系到他们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例如,当我们在考虑何何地买房子等问题时,考虑的气候,地形,城市规划建设里的交通等等,就需要有获得、整理、利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恩格斯说过“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社会实践提供的舞台要比课堂空间广阔的多,失败的经验与成功的经验,尝试的机会和探索的机会要丰富的多。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搜集生活中的地理信息,关注时事热点、认真研究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主要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达到最优化。比如讲到七年级下册“世界的人口”时,我让学生自己来讲身边的例子,人口的增长,他还包含了人口的迁移,那么,他们从家里到学校上学,算不算人口的迁移,为什么?若你家从湖南龙山迁到浙江宁波,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又各有什么影响?学生纷纷发言,热烈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再适时导出概念和相应知识点,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联系,不但让学生愿学、乐学,而且能够学以致用!

  第三,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习惯

  20世纪以来,由于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而地理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又显现出巨大的优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基础地理教育的价值,终于认识到,人类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地理问题都有很大的关系,要认识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建设“一个宽敞、富裕、干净、安全的地球”,这就迫切需要使公民接受高水准的地理教育,提高他们的地理科学素养,以应对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挑战。

  而且,1992年国际地理联合会发表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序言中说:“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须。”明确提出了地理教育的发展方向。培养具有责任心和世界观的公民,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教育新理念,在这方面,地理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其养成习惯,自然而然的运用地理思维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就必须从平时的教学过程抓起。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做法:

  1、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区域性思维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善于运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有效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从地图上发掘信息,利用获得的信息,直接或间接地解决问题,还要教给学生把学到的地理知识转换成图形的技能,使学生养成图文互换的习惯。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学生脑海里就会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区域地理框架,养成区域性思维。

  比如讲到《地球的面貌》中的“七大洲四大洋”内容的时候,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上地球面貌的插图,把图上的信息逐一找出,再让学生阅读课本“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文字,字图两相对比,学生对地球是一个水球的知识就认识得比较深刻了。然后我再布置学生完成画图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把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画出来。这时学生会比较完整、比较准确地画出来,而之后只要提起地球的面貌,学生脑海里就会很快浮现出完整的画面,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

  2、养成收集、整理地理笔记和资料的习惯——培养综合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所以笔记可能会做得比较凌乱。教师可以通过检查笔记的形式,督促学生课后整理、补充笔记,尤其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后,要引导学生做好单元知识网络的构建,从中把握主干知识,明确基本知识点,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把书由“厚”读“薄”的同时,还可以在分析问题时知识明确、综合、清晰。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和分析问题——培养社会实践性思维

  地理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收集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热点问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思维更加活跃和全面。所以可以订阅相关报纸新闻,也可在教学之余,开展一些例如“地理知识板报评比”、“新闻热点播报”之类的活动,让学生养成收集资料,并把资料用于综合分析问题的习惯。

  第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因此,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地理教学成功之母。换句话说,如何掌握好地图的内容、发挥它的作用,是学好高中地理知识的关键。而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图画准确,完整,本来就不容易,而且又显得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能见度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发展。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增加图的用量和文字的输入量,根据需要还可以使图形由小变大、由虚变实,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由远到近,提高图的清晰度、透明度和区分度,有利于学生读图、填图、图文转换,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少花时间,多学知识。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还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要求地理老师必须树立全新的课程意识,不断追求自己的专业发展。要将教学实践的反思与研究作为自己专业生活的一部分,自觉参与到新课程的设计、开发、创造、实施和评价中来,利用好新课程改革所赋予的“权力”,提高自身专业的水平。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地理如何运用实验教学    下一篇:重视地理数据教学 加强学生国情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