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中悟性的培养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09-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从朗读训练入手,通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来逐步培养他们的“悟性”,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好的习惯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让学生养成一个好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稳步的提高语文成绩,而且对学生以后的素养有进一步地提高。

  关键词:语文素养、悟性、积累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致力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那么,教师如何使自己的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那么在此,我们不得不想到一个词-------悟性。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悟性”,就是想使学生在语言知识的学习、积累、领悟、理解过程中产生一种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力。换句话说,也就是领悟能力。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奥妙无穷。通常我们所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精美的,其寓意也是深入其中的。就是这样的的文采如何让学生从教师的引导中逐渐清晰,是语文教育中不可忽略的重要过程。可见,从启蒙阶段开始就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悟性”,必定会为其终生的读书悟道做好奠基。毋庸置疑,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从朗读训练入手,通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来逐步培养他们的“悟性”。在小学生的心理,我们作为教师很明确他的注意力时间不长,要想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到这种感情和思想,我们必须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才能一步步中走向成熟的悟性。

  那么在小学阶段中,我们又如何让学生体会而又不感到枯燥呢?以下是我作为一年级教师的一点想法:

  ㈠注重教师的范读。学生在预习中已经读过课文,对课文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与认识,他也许是看重故事,也许是看重句子的内容,教师在范读中一定要想到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朗读前要对作品深入理解。先弄清作品的中心思想,然后对作品的每一章节、每一段落、每一句话,甚至每个词、每一个标点都仔细揣摩,以激发自己真挚的感情,使朗读出来的词句有血有肉有感情,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棉花姑娘》这样的课文中,我教学时首先抓住的是棉花姑娘生病时的痛苦和蚜虫的可恶,看着棉花姑娘的样子再配上教师的朗读,学生对棉花姑娘的爱一下子突现出来,同时也理解了这种害虫对植物的危害,朗读时的感受自然表现出来。学生因为前面对棉花姑娘的漂亮被伤害动了同情心,所以在教学有小动物给她看病时,她那种期待与失望学生马上就理解了,在表演时相当到位,并且也达到了教学目标中对不同的动物捉不同的害虫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㈡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我们经常是以自己的讲解为主要目的,虽然新课标一直在强调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但我们在教学中总是以自己的问题来牵制学生的思维,学生只是从我们的一个问题到了另一个问题,从来没有真正走到文本去体会,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与作者达成共鸣。

  当然学生自己的读一定要有方法,不能是学生唱读与自由相结合,使课文的内容变了味。朗读课文主要从着手语调、语速、重音、停顿等方面。特别是停顿方面,在有的地方就能听出说话者的意思。如《小壁虎借尾巴》中,小壁虎对老黄牛说:“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读时要在“借给我”后稍停顿一下,再读“行吗”,能体现出小壁虎说话很有礼貌,同时也能听出小壁虎的请求与不好意思。

  在语调与语速方面,也许不同的话语也能分成不同的意思。如《春雨的色彩》中各种小动物不同的语调正是强调了它们不同的见解,也是它们互不相让,努力让别人去信服自己的表现,在读到它们之间的对话时,只有读出了语气才能读出它们的争论和可爱。

  ㈢让积累随处可见。积少成多,积累得多就变得熟练,熟能生巧,烂熟于心就可以做到融会贯通,这样的知识才能指导你做人做事,进而成功。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料,不断累积,不断涵咏,不断提高,语文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即使有些地方不理解也没有关系,好读书,不求甚解,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今天你读了,背进去了,以后在某个时刻,读到类似的语句,看到类似的现象,自然触类旁通,甚至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小学一年级就是积累的开始,对于小的同学是从字、词再到句的,这样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不用让学生一到用时直接从句开始,无法下手。

  这方面,我们班是以积累本为主,平时有什么要求学会的内容不断地去巩固,形成一种模式。学生也许一时没有理解,也没有记住,但只要写下了再去系统地记忆,积累得多就变得熟练,熟能生巧,烂熟于心就可以做到融会贯通。

  总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她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还要靠我们长期努力。教师借助朗读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悟性”,学生也会因为这种能力的提高而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自然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小学习作应有的突破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