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11-2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温州市龙湾区教育局教研室    李新平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第一次被写入课程标准之中,构成了语文新课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新举措和新突破,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如何有效地实施综合性学习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没有既定的模式可资模仿,这对语文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为语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前景。本文试就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1、树立“学生”意识和“童年”意识,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内心的需求。

  “学生意识”就是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童年意识”就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爱学、乐学,给学生一个幸福的童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活动的设计和展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习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已有的经验和精神需求,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为学生创设相应体验和感悟的空间。初中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并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好奇心强、肯动脑、爱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渴望成功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应理解和鼓励学生的表现意识、期望意识、成功意识,要经常让学生担当角色,参与表演,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实践中思考,这样学生有所动、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发掘自我、发展自我,促进了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自主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积极开发构建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自然的联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科技及文化现象作为学习的对象,语文课程当作是有待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和不断开发的学习资源。要把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综合性学习紧密的结合起来,以开发促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以活动推动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无处不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科技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环境(地理概况、行政区划、土壤气候、河流山川、自然风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生态保护)、文物古迹(古文化遗址、古窑址、古墓葬、古文物、古村落、革命遗址)、风俗民情、民间曲艺、民间文学、民间美术、乡规民约、婚丧礼节、方言、书法、篆刻、摄影、木雕、历史文化名人、现代人物、革命英烈、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科技发展、家庭生活等自然、社会、人文资源都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

  当前语文教育资源的开放应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关键环节。首先要开发好校园语文教育资源;其次要引导学生和家长开发家庭语文教育资源,建设家庭图书室(柜)和信息网络,有针对性地收看影视节目,组织家庭语文娱乐活动;同时要开发好社区语文教育资源,加强社区文化场馆、教育基地的建设及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青少年文化教育活动,挖掘、整理与宣传社区传统文化,开发与利用社区自然景观,真正把学生的语文学习置身于广阔的生活空间和大自然之中。

  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有学校领导、教师、家长、社区干部、学生参与,要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开发课程的意识和自觉性,力求使学生成为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主体。

  3、积极采取各种学习和教学策略,强调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活化的学习,除其学习的对象、内容和环境是“活”的外,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手段也都是“活”的,教师和学生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和学习策略开展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特别突出体验学习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体验学习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和情境,让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获得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的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体验学习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参观、考察、访问。语文综合性学习常采用实践性、操作性的主题,给师生的体验学习留出了更多的空间。因此要积极采用读书报告会、辩论赛、专题研究、参观访问、走访专家、课堂讨论、社会调查、演讲、演剧、游艺、查阅资料等多种多样的方法、形式,组织各种文学、文艺社团,开展读书节、文化节、艺术节、夏令营等活动,特别是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带着问题到社会、生活、历史中进行调查问卷、访谈、阅读、摘抄、辑录资料、实地拍摄、观察、上网收集、了解信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投身到火热的社会生活,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寻觅精神食粮,自觉地探究自然、探究社会,在生活的大舞台中学语文,用语文,培养才干。加强与自然、社会密切联系,打破学校与社会、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实践、体验学习、探究活动相结合,给语文教学注入源头活水。

  语文综合性学习并不注重知识的连贯和系统,它主要靠一项项具体的活动来实现其目标的。一项完整的活动常经历“确定活动的主题→制订学习活动的方案→开展活动→交流与分享活动的成果”这么几个阶段。活动的主题设计,首先要考虑学生关心的问题和兴趣。主题的生成除了教材的安排,还可以来自生活的诱发,如在欢度春节的寒假里进行《春节文化》的专题研究;可以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如学了《宇宙里有些什么》研究现今人类研究宇宙的新成果,想象未来宇宙的情形;可以来自学科间的联系,如将语文教材中《中国石拱桥》与科学教材中的《桥》、美术教材中的《家乡的桥》的教学结合起来确定《桥文化》的学习主题。开展活动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走出学校、教室,走向社会、网络,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小组成员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有通力合作,将协调合作与自我钻研、自我施展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活动的效率;呈现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方式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块展板,也可以是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还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活动一结束,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交流与分享活动的成果,每个学生都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收获或存在的问题,给学生创造一个真诚倾听和启迪思维碰撞的机会,分享同学间的成果、收获和感受。

  4、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学过程”部分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学习工具。”信息技术是所有课程体系的基本要素,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学习资源、不断提高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已经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特征。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学习工具主要体现在:①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②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信息工具;③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工具;④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的操作工具;⑤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的工具。

  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优势,把某些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文字、图形、动画资料结构化处理,并提供扩展性学习素材,设立答疑和指导区,形成练习区,构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性学习专题学习网站。在这种互联网的环境下,学生就可以运用速读方法,对某一专题进行较广泛、深入的研究学习,综合运用自己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并藉此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开展自主探究式的综合性学习,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展示和搜索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中探究问题,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应用和发布中解决问题、交流成果。在这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培养和提高。还可以利用网络实现更多更丰富的学习功能:利用网络资源,学生自主选题,在确定主题后,就可以进行协作活动,广泛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资源,形成自己的能反映主题的网上创新作品,此时,大家又可以相互进行作品评价,交流学习体会。由于网络支持,协作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分解任务后的竞争学习,也是可以围绕主题、快速寻找依据的辩论学习;既可以是确定主题后的生生结合、人机结合的伙伴学习,又可以重在创新、富有个性的设计学习。

  5、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相长的伙伴关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既有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又有承担实施活动的义务,学生在整个活动中都处在一种紧张、积极、亢奋的状态,从选题到制订计划,到收集资料,最终到成果的呈现,无不渗透着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积极思考,是真正的知识建构的主体、探究的活动者、积极的认知者,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虽然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是,活动不是自发的漫无目的、毫无规则的行为,更不是随心所欲,而且无论哪个阶段或水平的学习活动都可能伴随有疑惑、阻力、障碍和困难,绝不只是轻松和愉快,所以仍要重视发挥教师适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作用,以追求真正从自主的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师初为组织者、促进者、平等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从原来的传递知识向激励思考、提供帮助转移,鼓励学生寻找多种信息源,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指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世界相关的学习任务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也促进教师在活动中自我发展;后为退居一旁的积极的旁观者,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合作探究。所以,教师的角色主要体现在:(1)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做学生自主活动的“领路人”;(2)有效的推动活动的进展,做学生实践活动的“指路人”;(3)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做学生集体活动的“带路人”。学生既要尊重指导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又要树立自主立题、自主实施、自主结题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转化为现实,逐步发展为完整意义上的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人。这样,师生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互动,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的创造才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6、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确保综合性学习顺利开展。

  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导向和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与提高的过程,积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所以,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数排座次的终结性、甄别性、选拔式的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于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发展自我的机会,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语文综合素养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评价的内容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 “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态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即评价要突出“四重”——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加,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评价方法要多样化。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要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提倡采用档案袋的方法、成长记录的方式来加以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档案资料和学习的过程、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评价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最大限度地软化班级成员的参照,强化“自我参照”即个体标准,以每一个体的现实基础和条件为依据所确定适合个体发展需要的内差性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在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中增强自信,发挥潜能。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关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收获,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家长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建立多元、互动的评价体系,增强评价的民主性,强调评价主体之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

  主要参考资料: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3、郭根福《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课程  教材  教法》2003年第3期

  4、黄珞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认识及尝试》《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1

  5、夏家发  《语文综合性学习摭谈》 《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资料  浙江省教育学院小学教育系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6、吉春亚《语文课切莫“肥人田”而荒己园》  《教学月刊》

  7、彭宏云《点燃激情  体验“语文味”的理想之路》   网络

  8、程少堂《语文味研究回顾》     网络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文学作品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探索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