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地方课程活动式教学初探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8-12-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作者:磐安县尚湖镇中心小学 倪雄群

  【内容摘要】地方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研究家乡的情感为宗旨的课程,其教学过程具有活动性、开放性的特点,这一要求从课程理念的高度肯定了“活动”对于地方课程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以浙教版《人·自然·社会》的教学为例,谈谈“活动式教学”在地方课程中的运用。

  【关键词】 地方课程     活动式教学

  地方课程是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它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是一门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与自主性于一体的课程。因而,它的教学有它的特殊性。《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关于小学地方课程教学建议20条》的第五条指出:“(该课程)建议采用活动课程教学,如调查采访、资料收集、参观考察、动手操作、角色扮演等方式。”

  “活动式教学”是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为特征,以活动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满足于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课本文化,而要创造各种条件和环境,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注重学习活动的灵活性、多样性、实践性和时效性,引导学生满怀兴趣地去探求,去实践,让课内课外的学习活动形成一体,张显课程文化,精彩课程文化,使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获得有效提升。

  一、课前活动,为课程精彩蓄势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课程资源的概论,地方课程改革如果没有资源的广泛支持,便很难实现学生的实际教育成果。课程资源的获得需要师生的共同活动,这种活动不单单局限于课堂,而应课内外相结合。《人﹒自然﹒社会》中绝大部分教材内容都是作为实施课程标准的“话题”或“引子”,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关键的。针对“话题”或“引子”,课前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步积累相关科学或人文知识,拉近与课本的距离,便为课程文化精彩展示蓄足了势。

  课前活动可采用调查采访、资料收集、参观考察等形式。

  [案例1]    《浙江绿茶》    (三年级)

  为了使学生对“浙江绿茶”有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与了解,为课堂教学做好必备铺垫,课前,教师对学生作了以下布置:

  1.家住农村,家里种茶或村里种茶的同学,对绿茶的种植、采集及加工过程作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并作记录。

  2.家里有电脑的同学,上网查找以下资料:

  (1)何谓“绿茶”?

  (2)磐安有哪些种类的绿茶?

  (3)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名茶?

  (4)了解古茶场的历史

  3.其他同学了解泡绿茶的相关知识和用绿茶制成的产品。

  孩子们通过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实践活动,积累了以下资料:

  1.实地调查访问组:(略)

  2.上网搜集资料组:

  (1) 磐安自古产茶。据传,晋道士许逊布道进入磐安玉山,在茶农家喝了十分香醇的茶叶,便流连忘返。当时由于茶叶滞销,茶农正愁眉不展,许逊见了这满山的茶树,还有堆积如山的茶叶,就决定住下来,帮助茶农解决这个难题。于是他一面教茶农改进茶叶加工工艺,保持绿色原质和白毛特色,制成了“婺州东白”,一面派道徒四处施茶游说。从此四方茶商纷纷慕名前来收购,玉山茶叶供不应求,玉山的古茶场便成为磐安最早的茶叶交易市场。

  (2)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因此得名。绿茶是我县的主要茶类,在初制茶六大茶类里产量最高,年产2725吨左右, 磐安茶叶源源不断地销往北京、上海、天津、济南、广州、沈阳、成都、银川、济宁等40多个大中城市。

  (3)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其中,云峰茶业有限公司、羊山尖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全县有“磐山源”、“蜂儿”、“磐安云峰”、“绿水丫丫”、“羊山尖”、“清莲香”6只浙江省著名商标,

  3.调查实践组:泡绿茶最好用玻璃杯或白瓷盖碗(杯),水温80度为宜。用绿茶制成的产品有很多,如:绿茶饮料、绿茶牙膏、绿茶洗面奶、绿茶沐浴露、绿茶口香糖、抹茶蛋糕、抹茶冰激凌等。

  地方课程就是对地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以我觉得既然是地方课程,就一定要利用好地方资源,不做纸上文章,不能把孩子关在教室里进行实践活动,应该让他们去网上、书店、图书馆搜集资料,还可以去参观、调查和访问。在这个案例中,孩子们通过一系列的课前实践活动对浙江绿茶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与了解,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也有了切身的体验。不仅推动“学”,也有利于“教”。“课前活动”是反馈学情的一个窗口,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起点,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课中活动,为课程精彩亮身

  《课程标准(修订)》指出:“要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何运用这些活动使课程文化精彩亮身,尽显魅力呢?这就需要教师从地方课程的文化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学生课前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使课内外知识合理衔接,适当补充鲜活的素材,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创新和想象力充分发挥,课堂充满激情,活力四溢,使地方课程文化丰满地立足于课堂。

  课中活动形式多样,如: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小组辩论、实际操作、角色扮演等。

  [案例2]    《触电的预防与急救》    (四年级)

  如教学“触电急救”环节。

  “遇到有人触电该怎么办呢?”许多孩子举起了手。

  “哇,这么多同学知道!别急,咱们先来演一演,看看,你们的做法对不对?

  ”谁来演触电者?你最有‘献身精神’,就你吧!“全班笑。

  ”看,老师手上有什么?“(出示一截电线)

  ”电线!“

  (对”触电者“)”你知道该怎么演吗?“

  ”触电者“捏起电线的一端,”啊“一声,便倒在讲台上。全班哄堂大笑。

  ”他怎么了?“教师紧张地问。

  ”触电了——“

  ”触电了,你们还笑啊?赶紧想想该怎么救他吧!“教师一本正经的样子将孩子们带到了情景中来。孩子们马上停止了说笑,纷纷举起了小手。

  ”你来试试。“

  ”施救者“快速走到”触电者“身边,看看”触电者“,又看看周围。

  ”你想找什么吗?“

  ”我需要一根木棍,干的。直接用手拉他会触电的。“

  ”湿木棒行吗?“

  ”不行!湿的会导电的。“

  ”尺子,电视机后面有尺子!“眼尖的孩子叫起来。

  ”施救者“赶紧拿来尺子,把电线挑到一边,并长长吁了口气。

  ”就这样吗?“

  ”再打电话120,叫急救车。“

  ”同学们,对他的表现你有什么评价?“

  ”其他都挺好,就是太紧张了些。“一个孩子说。

  ”是的,真的遇到这样的情况可千万不能慌张。冷静是处理好危险事件的法宝。“

  ”一开始他少了一步。发现有人触电,应该先找找看电源在哪里,要先切断电源。“一个孩子补充说。

  ”说得非常对,发现有人触电,首先就是切断电源。在找不到电源或没办法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再像他那样找个干木棒挑开电线。“

  ”如果你发现触电者快没呼吸了,救护车又一下到不了,就应该给他做人工呼吸。“

  ”这你也知道。那你知道人工呼吸该怎么做吗?“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一个人体模型,给孩子们边做示范边讲解。孩子们见了,也跃跃欲试。教师请了2个孩子上来试,并在最后补充了一句:”当你真的遇到生命垂危,急需人工呼吸的人,你会坦然、沉着地为他进行人工呼吸吗?“

  ”会!“

  学习这一课之前,四年级的学生的头脑中已有了”安全用电“的基本意识与触电的预防、急救的初步认识。但这种意识和认识可能是淡薄的、片面的、狭隘的,甚至可能是误区。单调的讲授不可能取到良好的效果,而”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在”触电的急救“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就整合了”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动手操作“等多种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实际操作、体验积累。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生动地教会了学生在触电急救中的正确操作方法,且让学生在模拟”演习“中得了面对危险时沉着、冷静的心理锻炼,可谓一举多得。

  三、课后活动,为课程精彩延伸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关于小学地方课程教学建议20条》的第十六条指出:教师要有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在充分考虑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和课程成本的前提下,资源开发要关注学生现有水平,要充分挖掘本地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与学生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乡土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多样性。

  地方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决定着地方课程目标实现的范围和水平。课堂是有限的,然而,课外的资源是无限的。课后利用周边条件组织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使地方课程文化尽可能地扩融进学生的心里,使地方课程的情感目标得以实现。

  [案例3]    《各式各样的传统习俗》    五年级

  教学完《各式各样的传统习俗》,教师给孩子们留了个课后作业:

  除了文中提到的这些传统习俗外,你知道咱们磐安还有哪些节庆习俗吗?可以通过上图书馆查阅资料,向老一辈请教,上网搜索,亲自体验生活等方式进行了解,搜集这些节庆风俗背后的有趣故事。下周利用班队活动课进行交流。

  孩子们兴致高涨,通过各种行得通的方式开始搜集地方的节庆习俗。在第二周地方课程活动上,孩子们的汇报精彩纷呈——

  一、民间篇

  如磐安深泽乡农民至今还流传着300多年前的婚嫁习俗和民间艺术表演的《四轿八车》,“四轿八车”是有四把花轿、八辆彩车。新娘子坐上喜轿,在吹吹打打喜庆热闹的氛围中被新郎官迎娶回家,每个花轿里都坐着一位新娘,有轿夫抬轿,丫环、媒婆等人同行,轿中“新娘”一脸喜气,随行的轿夫与仆人也是喜上眉梢,尤其是媒婆那夸张、诙谐的身体语言把婚嫁的喜庆、热闹诠释得淋漓尽致。节目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反映出民间生活原味的幸福。

  二、庙会篇

  庙会在我们磐安许多村庄都有,在玉山一带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民俗赶茶场,赶茶场又称“茶场庙庙会,赶茶场庙庙会有 ”秋社“ 民俗文化活动,”秋社“是(十月十五)活动又别具一格。茶农和百姓带着秋收后的喜悦,拎着茶叶和货物,从四面八方到茶场赶集,形成了盛大的、热闹非凡的传统庙会,期间,有三十六行、叠罗汉、抬八仙、骆驼班、铜钿鞭、大头和、大花鼓、迎大旗、迎大凉伞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特别是迎大旗,场面非常宏伟,大旗”以竹为竿,下益以木,以绸为旗,方可十丈许,画以人物龙虎,其大者升之百余人“。据当地老人说,最多的一年,共有36面大旗在茶场庙竖大旗。当地周氏宗谱有一首咏大旗的《玉山竹枝诗》曰:”十月中旬报赛忙,茶场卜得看场狂。裁罗百幅为旗帜,高揭旗杆十丈强“,便是”秋社“时迎大旗等民俗文化活动的真实写照。

  三、食物篇

  磐安人在许多节日、节气到来时,都会吃一些特定的食物。比如清明要吃用糯米做的清明餜,端午要吃粽子、鸡蛋、雄黄酒,立夏要吃用鼠耳草加糯米或糯米打就的麻糍,冬至夜要吃瓜子、花生,”有的吃,吃一夜;没得吃,冻一夜“,腊八节要吃腊八粥……总之,一年吃到头。

  地方课程课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热爱家乡、了解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的课,情感对于一个学生的爱家乡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的激发,需要活动的铺垫。在教学完《各式各样的传统习俗》后,教师不失时机地留下一个”课后作业“。说是”作业“,实际就是”课后活动“。在引导学生利用周边条件,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实践,了解磐安的节庆习俗,体会磐安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其自豪之情。只有启动学生的情感,才能增强他们内在的动力,最有效的去开发自身潜能,使爱家乡的教育深入到他们的内心,表现到他们的一言一行当中去。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在色彩斑斓的课改浪潮中,地方课程犹如一股甘甜的清泉,伴着岁月的潮汐喷涌而出,用自己的浓浓绿意涤荡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运作方式,为”灰黄“的传统教育教学吹进了一缕缕春风。作为一名地方课程老师,让我们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用富有智慧感的策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活动教学奏响地方课程堂的华美乐章,让地方程教学成为放飞师生生命的茵茵绿洲!

  【参考文献】

  1、辜伟节。略论地方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教育发展研究  [J]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2,(5):62-67

  2、周可桢。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J]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1):23-28

  3、浙江省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    浙江省教育厅制订 2006年6月

  4、《人·自然·社会》小学各年级教材      浙江教育出版社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探学困生    下一篇:教学调研应该如何强化“问题意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