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8-12-3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的过程,学生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心理需要和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新知识,是以主动建构实现对客观事物的理解。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指导者、帮助者、支持者和诱发者。学生获得知识的数量与质量不是取决于学生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而取决于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过程中,要通过指导、帮助、支持和诱发等措施,努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了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心理特点,以及认识规律,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必须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

  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交往。人们只有在交往中,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才能学会认识自己,发展自我观念,促进自我完善;同时人们随着自我的成熟对他人的评价,也产生选择性、批判性和独立性。对学生而言,他们的自觉行为更多地依靠同学门的态度和评价,而很少依靠父母和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学生在交往中逐渐学会评价别人,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感觉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达到自我观念的独立性。因为学生之间的看法、态度、兴趣有许多相似处,他们可以共享经验,从而融合成一股内聚力,形成“集体规则”,其总的趋势更具有稳定性。这种“团伙友谊”,促使学生由关心自己,希望别人关注、爱抚、照应、保护,转化为关心别人、尊重他人,吸收别人的意见,从而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由于集体交往的评价激起某种焦虑和不安,促使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建立彼此舒畅、轻松的关系;学生也在集体交往中学会如何发挥自己的才能,并以此为荣,对他人的成功,产生羡慕,激励自己去努力拼搏,加大自己获得成功的信心。学生在集体交往中往往并不明白是有规范的,只有在不断交往中,尝试到适应集体的成功快乐,不适应集体的焦虑与痛苦,才能批判地思考与领悟到集体规则。因此教师要利用集体心理,为促使学生在集体交往中学会对自己行为的观察与评价,引导学生建立集体规范。同时要为学生创设集体交往机会,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集体活动;还要适时调控正确集体规范的心理倾向,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荣辱、是非观,鼓励学生在交往中学会自我完善和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1.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合作学习。今天提倡采用合作学习方法正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人生活在社会里,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教师想要回避负面影响是不可能的,这正是要通过教育教学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利用学生思想认识存在的误差,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辩明是非,确立正确观点,提高思想觉悟和多种能力。关键是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立现代教育教学观,人才观,认识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会学习、会交往,能创新的人才重要性,努力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争做“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教学实践表明,只要大胆实践和创新,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但学生喜欢、乐于参与,而且通过参与讨论,学生感受到了“只要乐于集体交往,一定能得到集体的认同,一旦遇到困难也会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帮助”。因此学生逐渐学会了合作学习,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能力。

  2.教师要建构合作学习的结构。任何事物都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不存在无形式的内容,也不存在无内容的形式。合作学习有它特定的内容,也有它要求的特定形式。从内容上看,要解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的问题,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同桌”小组,“前后桌”小组,“谈判桌”行列式小组,小组内部成员,根据成员的特长,分别承担书记员、讲演员、联络员、组织员。也可根据活动项目的需要,分别承担绘画、唱歌、表演、质疑、答问、主持等任务。活动的形式,可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小组讨论、抢答竞赛、专题辩论,也可以在教学中穿插漫画的联想与设疑,歌曲的欣赏与体会,小品的体验与启示、案例的分析与认识等学习活动。总之,一定的教学内容需要一定的合作学习形式来解决,一定的合作学习形式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换一句话说,当代教育呼唤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为了当代教育。教育教学再不能搞“一言堂”“满堂灌”,把学生当成“装知识的袋子”,必须建构合作学习的结构,运用“集体功能”,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获得知识,发展和完善自我。

  3.教师要提出诱导合作学习的问题。当前有一部分教师把课上成个人唱“独角戏”从唱头到尾,尽管讲得严肃认真、头头是道、逻辑严密,但也很难调动学生得积极兴趣和思维,也无法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古人云:“学则设疑,方疑则大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学习的“困境”,带领学生走出“困境”,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提问有以下几种引发方式:①在验证规律的事实中引发问题。规律是客观事实发展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因此客观规律决定事实发展过程,事实发展过程体现客观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事实中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应用事实验证客观规律的真实性。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即要求学生从材料的分析中得出结论,或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规律。②在认识和理解的矛盾处引发问题。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度,超过自己存在的度,就会发生质变。因此在教学中,对同一事物从限制的“度”上提问,就会发生矛盾,引发学生思考。如:在任何情况下,我国公民都享有政治自由权。这个说法对吗?这就要求学生辨析思考,说明正误、解释术语、联系分析。③在检验猜想的过程中引发问题。抓课题提问,让学生读书找答案,这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之一。不看书,只看课题提问,猜想课题可能涵盖什么问题,然后再让学生看书,就会发现教材并没有回答猜想的问题。从而引发了深层次的问题。如;看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你发现什么新问题吗?请讨论一下,如何理解正确。④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处引发问题。事物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新事物的产生就意味着对旧事物的否定。就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条件下也有质的不同。因此不加限制的绝对肯定也是错误的。在教学中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头脑中就会矛盾撞击的火花,引起学生的争论。如:国家永远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对吗?私有制是阶级剥削的根源,剥削现象是私有制的结果。对吗?此外还可以在知识归类处、知识对比处、规律知识推理处引发问题。

  总之教师必须善于钻研教材,按照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认知规律处理教材,提出可思考、可争论的问题,学生才有可能参与合作学习。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怎样上好一年级思品课    下一篇:思想品德生活化的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