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22-04-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明确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学生心理障碍是当今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在所有心理疾病中,神经衰弱、强迫症、人际关系紧张、考试焦虑等占相当高的比例,个别中学生甚至因为不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竞争激烈的学习生活而离家出走,甚至自杀。无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庭,已陷入重视智力开发,忽视品德教育;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的误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则已陷入重视知识教学、升学问题和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中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形成的误区。由此可见,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迫在眉睫。组织教师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现学生心理问题产生一般可归结为三个原因:

  1、在日常交际中对人际关系的焦虑。中学生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社交范围也在不断增大。但是很难得到成人正确指导其交往能力,难免会由于交往不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例如,有些学生缺乏自信,个性过于孤僻,内向;有的则任性,虚荣,嫉妒心强;有的害怕交往,害怕谈话。

  2、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扭曲。学生在平常,由于所处的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例如父母离异造成孩子抑郁或走极端;社会不良风气,复杂的人际关系让孩子心理矛盾、困惑、疑虑,教师不得法的教育和严厉、放任,使得孩子对抗情绪或畏缩心理形成。

  3、在学习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应试教育泛滥,只见分不见人。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学生尽信老师,老师迷信标准答案;学校以“分”定位,教师以“分”晋级,学生以“分”择校读书,真正的“分在增值,人在贬值”,学生往往得了高分,失去情感意志与追求,学生在高分、高心理压力下,丧失了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把学习视为畏途、恐学、厌学心理加剧。

  二、对策与措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而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色决定了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帮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过程中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基础。那么,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1、努力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

  中学生不少心理问题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也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才能真正得以解决,换言之,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培养和提高。那么,教师作为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承担者,是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心理等素质全面发展的引路人和促进者,教师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特殊的地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未能引起教师足够重视。某些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空白,所以学校要努力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

  2、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心理健康知识,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对学生人格特征的形成有着直接作用,在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心理投射,对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要发挥铸造学生心理、塑造学生品德、启迪学生心智的作用。在学校中,中学生与教师直接接触最多,受教师影响最大,教师在课堂内外既教书又育人。教师渊博的知识,和蔼可亲的教态,炽热的感情,踏实谦逊的作风,无不给学生的心灵打下美好的烙印。同时,教师宽广的胸襟、高尚的人格、优良的品德也会深深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发挥巨大的作用。让教师通过学习,提高认识,真正懂得一个好教师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用自己真正的爱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4、加强教师自身修养,用健康的心理影响学生。

  孔子说:“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育是以教师的人格和言行来影响和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师德形象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和整个美好心灵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正如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工作者,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的人格作用”;又说教师的情感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灵上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可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育人,先自育”。教师作为一个课堂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自身的素质修养都给学生心理以莫大的影响,可以说,学生心理问题最好的医生是教师,因此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的今天,道德与法治也应切实加强自身的修养,以积极乐观的情绪,融洽的人际关系、坚定的信心、诚挚的爱心、顽强的毅力影响学生,启迪使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得到释放、排除。

  5、创建平等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心理气氛。

  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心理环境,教师必须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其内心世界,在班级中营造民主、平等、健康的心理环境,这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前提和成功之路,也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每个人都需要社会和他人的关爱,它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能使人从中感受到温暖和幸福。在班级互爱的环境中,不仅使学生身心心情舒畅、还有利于个性潜能的发挥,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高中文科生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成长阶段,维护自尊是他们强烈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就等于送给他们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使他们能自尊、自信、自强,从心底愿望接受老师的教导,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良好的氛围对人的生活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用一颗诚挚的爱心,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用爱去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对学生始终保持平和、宽容、理解的心态,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以爱心和平等心对待学生,信任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真挚的爱,播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上,让他们在积极健康、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去感受、去体验人间的温馨,去创造人生的幸福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使课堂教学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鼓励学生敢于展示个人才华和魅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6、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学也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例如,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语和耐人寻味的结束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精心直观性教学,进行场景再现;适当进行课堂讨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组织所学知识竞赛或进行课堂演讲,活跃课堂气氛;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自身素质等。 总之,要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充满热情、积极探究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必须以有效地激发其兴趣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从而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抗挫折能力,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

  总之,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学科渗透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作为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析    下一篇: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有效作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