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的科学课堂教学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9-02-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 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各方呼唤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改革适时展开。科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在新理念指导下,科学课堂教学如何开展,课堂中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师生关系如何处理,文中给出了一些观点与看法。

  [关键词] 新课程;科学;课堂教学
  近年来,我们的中学生经常在世界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摘金夺银,看上去很美,可是,当我们的大学生与国外大学生一比较,就会发现差距有多么的大。我们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学生[1]。有人会说我们的学生在记忆、计算、逻辑思维方面有优势,但这是以牺牲学生的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为代价的,很不值啊!这种局面的出现,原因是多元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我们陈旧落后的应试教育。这种基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理念,扼杀了人的创造精神,阻碍了人的正常健康发展。
  教师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上课一般只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满堂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只要在课前把知识要点备的全面些,课堂讲解的多一些,题目分析的透一些。课后还留有大量的练习等着学生去做,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完全成了一台“打印机”,老师输入什么,他就输出什么,被动盲目地接受知识,没有发挥学生自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科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科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2]。《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力争使下一代的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学、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思考、探索、创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
  结合新的课程标准,我认为自然科学课堂教学应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应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强化科学思维的训练
  新的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探究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读,记”科学,而是动手“做”科学。大量地安排实验活动,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研究问题,而不仅仅是证明教材上的内容。在研究自然现象时,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赤手空拳面对“自然”,“自然”是不会为你开启神秘之门的。因此,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与探索自然有关的各种能力,否则就不可能抓住自然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比如,在同样的事物面前,具有优秀观察能力的人与缺乏观察能力的人相比,他们从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无论是量的方面还是质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
  二、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品质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甚至讨厌学习,主要原因是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课堂缺少生动感和吸引力,简言之便是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认同感。因此,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创设良好情境,吸引学生。如讲到惯性这一节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讲讲座车时的感受,汽车突然启动、刹车或拐弯时的感觉,让学生觉得知识就在身边,知识来源于生活,从而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又如,进行简单电路的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行动起来,进行科学小创作,如自制手电筒,画房间的电路图等等,并把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与展示,通过这种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让他们体验成功感和被尊重感,从而养成:乐学,愿学,想学的良好品质。
  三、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有自己的想法和体验。教师要充分相信他们有能力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善于捕捉这样的机会,激发学生的这一能力,发挥他们的潜能,鼓励他们大胆创新[4]。例如,在学习压力与压强两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平常生活的事例,如:水坝的形状;建房时的墙基;家里的菜刀;平时背的书包带等,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这些物体外型的相似之处,他们肯定会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然后教师进行引导,把学生从现实的例子引到科学知识上来。自然而然落实了压力与压强的知识。实际上,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难,就看教师本身是否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新课标》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要获得必需的发展与提高,以适应将来社会对每位成员的基本要求。同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关注总体的提高时,也要重视成员的个性与特长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过去的课堂过于追求学生的共性,教师眉毛胡子一把抓,严重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独创性,日积月累,最后导致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想法,虽然有时学生的答案甚至比老师的还要好。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下,学生基本上丧失学习的主动性,更没有创新可言。所以,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注意这一问题,教师上课不妨设计一些小环节,让学生“思考,探讨,想一想,议一议”。例如,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教师可设计一个有多处错误的解题过程,让学生去找,能力稍差的学生会找出几处简单的,如没有设未知量,方程式没注明条件等,能力强的同学就能发现很多,如方程式没配平,相对分子量计算错误等。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提高与发展。
  五、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时,笔者认为教的职责在于帮助:(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2)帮助学生寻找、搜寻和利用学习资源;(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7)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5]。《科学》这一课程,内容丰富,与现实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教师完全可以放心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如学习燃烧和缓慢氧化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观察木材的燃烧,总结燃烧的条件,到田间观察稻草堆,为什么时间长了会发烫,并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组织学生归纳出缓慢氧化与燃烧的异同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全体学生探究的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教师千万不能代劳。
  六、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满堂灌”、“填鸭式”、“一言谈”。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就完成一堂课的教学。教师重视理论知识教学,不重视启发想象;重做题能力训练,不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惯用左脑少用右脑,学生“注意”的持久性和稳定性较弱,结果,教师上得口干舌燥、大汗淋漓,学生也听得筋疲力尽,索然无味。而利用多媒体形象、具体、生动的画面并配以一定的音乐来呈现新知识,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和谐的信号刺激,使大脑获得多种类、多层面的知识信息,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马上就调动了起来。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服务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科学,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讲到《氢气的性质与用途》时,教师可从网络中下载各种各样的影视资料,如氢气球升空,火箭发射,金属冶炼等,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同时,还能提高他们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教学效果定会大大提高。
  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之下,只要我们认真学习不断创新,定会走出一条符合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新路子。
  [参考文献]
  [1]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12
  [2]陈志伟、贾秀英:《中学科学教育》,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4
  [3]朱慕菊等:《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4]林宪生:《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开明出版社,2003,4
  [5]张行涛、郭东歧:《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谈谈科学学科中的动手操练、探究创新    下一篇:让孩子在玩中“学”科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