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能力训练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11-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山东省滕州市洪绪中学  刘勇

  各位群友好,我是山东省滕州市洪绪中学刘勇,向大家报道。今晚我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能力训练。因为面对的是初中学生作文教学,在高中群免不了难登大雅之堂,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斧正、不吝赐教,我万分感谢!

  今晚主要讲三个方面地问题:一、关于求同思维的弊端。二、求异思维中的自我否定。三、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训练。

  求异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它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把求异思维意识引进作文教学机制,培养学生以求异思维能力为立足重心,辅之以文法,建立一套关于求异思维序列训练工程,是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关于求同思维的弊端

  求异思维是相对求同思维而言的。求同思维是一种从成功的经验中得出的而又常常取得成功的思维方式,但它比较刻板,缺少独立思考,缺乏创造性。就当前的学生写作情况来看,其主要弊端不在作文不得法,而恰在思维的简单僵化而导致结构的公式化,选材的俗套化。

  教师授之以法,学生受之以法,教师要求“种瓜”,学生不得“栽豆”,如此陈陈相因,循环往复,求同思维就不知不觉地形成了。这种机械的思维方式,桎梏着学生的创造力,滋长着学生思维的惰性,有时甚至扼杀学生创造思维。“雪融化了将出现什么”答“水”判对,答“春天”判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在这种思维方式指导下写出的作文只能拿到基本分,而不会拿到高分。

  二、求异思维中的自我否定

  思维定势是发展思维的心理障碍,克服思维定势的有效方法是鼓励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和特质,它是一种不依常规,从多角度解决问题途径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共存。人的创造活动需要求异思维,但如果没有求同思维的集中和筛选,就不能确定最佳方案。而在求异和求同的思维过程中,都必然要有所否定,特别是思维主体的自我否定。

  著名女作家叶文玲在小学写作文《秋天来了》时,教师照例引一段范文,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飘到了地上”时,她却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晴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她把秋天写成了一个穿着金色裙的仙子,拂去了焦热,奉献出了清爽和果实,写秋的云淡日丽,写秋的香飘四野,秋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结果,这篇“求异”作文教师给打了个“甲优”,并作为范文在全班上朗读。这就是作家,即思维主体在求异思维中的自我否定。

  积极的自我否定,是从更高层次上自我肯定的必要前提,符合思维发展的规律。但自我否定,一要有“序”可循,二要有“限”可止,不能超越学生思维能力的实际而要求学生否定自己,更不能“否”而不定。

  比如,《一堂有趣的生物实验课》,多数学生会从“丁零”的上课铃声写起,中间写有趣的实验过程,最后又以“丁零”的下课铃声结束,首尾照应,结构完整。可这种“求同”模式未免程序化,如果启发学生抓住“有趣”二字,从做实验的关键时刻写起,如:

  “刘艺,拿止血钳!”

  “递剪子!”

  “快放到显微镜下!”

  实验室里,同学们吵吵嚷嚷,操作的操作,记数据的记数据,一堂有趣的解剖青蛙的生物实验课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

  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入题明快,先声夺人,定能引人入胜。像这类记人记事文章均可采用“先声夺人”的方法开头,这就是一种可循的“序”。写议论文则不可反其结构而用之。再者,当学生找不到否定的因素时,也不可硬性否定,特别是在考场上,要迅速成文,不可耽误时间,这权作一种“限”吧。

  三、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训练

  选材新颖,结构巧妙,语言朴实或精美,可算是学生佳作所共有的优点。新颖、巧妙之处也就是与众不同的“求异”之处,避众人所选之材而不写,而另选新颖之材,避众人所用结构方式而不用,而巧妙构思,这就是学生作文中的求异思维方式。选材新颖而不俗气,必能使文章立意深刻。如何启发学生选取新奇的写作材料呢?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异想”,没有“异想”哪有“天开”?“异想却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语)针对一篇作文的命题,要启发学生排除首先想到的也是大家都可能想到的素材,鼓励大胆地独辟蹊径,不落窠臼地开拓和创新。眼睛不要总盯着别人已用滥的材料,如雨天老师来家中给自己补课,同学之间由于一点小误会而闹矛盾然后又和好等,当然这些材料不是不能用,即使用,提炼主题的角度也要有所创新,写出新意来。如网上“微课”交流,QQ聊天等。

  1.选材新颖——《比萨斜塔的启示》选材解析

  我在教学生写作《比萨斜塔的启示》一文时,就鼓励学生大胆否定首先想到的启示,即由塔的根基不牢而导致歪斜联想到学习如果不打好基础,将来也事业无成,甚至误入歧途。因为就此素材,即使写得再好,也得不到高分,只能得个基本分,何不另想高明?课堂上,我就用康德的“独创性必然是天才的基本特征”这一名言鼓励学生,启迪学生,让他们多角度发散思维,当堂就开掘出了以下几种新启示:

  一是由塔根基不牢而斜,想到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若不打好人民群众这个基础,最终也必然像塔终究要倒掉的一样亡国、亡党;

  二是由塔因为斜才世界著名,联想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与众不同处,即一技之长,造福于社会,才能受人尊敬,名扬四方。世界女子乒乓球冠军邓亚萍就是一范例;

  三是由塔虽斜而不倒(倾斜10度左右)闻名天下联想到身残志坚的模范人物,如张海迪、朱彦夫等;

  四是从塔斜的方向(或反方向)来看塔,不容易看出斜,从而提炼出看问题要多角度的好主题。

  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既能锻炼理解、分析能力,又能锻炼归纳、表达能力,然后下笔有神,一挥而就。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落俗套,才能拿到高分。

  另外,题材新还指有时代感,新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新鲜材料,要鼓励学生写作时善于选取这些材料,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好文章。

  【例文1】

  白杨树前

  我家有一棵白杨树,听妈妈说,这白杨树的年龄和我一样大,所以,我对这棵白杨树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感情。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站在白杨树前与它比高低。于是,我总希望自己长高、长大。

  两年过去了,我还是个小不点儿,而白杨树却像孙悟空吹了仙气似的,一下长高、长粗了许多。我站在白杨面前,心里非常难过。

  现在,我长高、长大了,而白杨树却更加高大了,参天耸立。我似乎有点绝望了,我永远也比不过白杨了。

  我呆呆地站在白杨面前,白杨树的叶子在呼啦啦作响,好像在唱着一支歌。无论是在烈日下,还是风雨中,它依然如此欢乐。噢,我明白了,它是在不停地吮吸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于是,我豁然开朗——

  早晨,我站在白杨树下,专心致志地读书;

  上午,我在白杨树下刻苦钻研;

  晚上,我在白杨树下乘凉,回忆一天的收获。

  突然间,我仿佛也长高、长大许多。将来,我一定会在白杨树前,拿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高兴地对大白杨说;“大白杨,我终于像你一样,成为祖国的栋梁了!”

  【例文1赏析】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选材新奇。由于年龄一般大,同白杨树比高低适合儿童的好奇心理,为情节发展作了积极铺垫;白杨树在吮吸大自然阳光雨露的同时,小作者悟得自己也须吸收知识的琼浆,同白杨树一同成为栋梁之材。情节安排匠心独运,行文如流水,是不可多得的美文佳作。

  【例文2】

  记一次不用纸笔的考试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这节思想品德考试可是我最头疼的,好考不及格,我真害怕。

  随着队伍我最后一个走进教室。只见教室门口有一把扫帚倒在一边,挡在同学们的去路上。同学们谁也没有介意,一个个大义凛然地从上面跨了过去,还有的毫不吝惜地踏踩着它走了过去。我本也随着同学们跨了过去,可不知怎的又不自觉地转过身来,捡起了那把可怜的扫帚,把它放在了门后,挂在了钉子上。

  待同学们都坐下来等老师发卷子的时候,老师突然说:“考试结束了,现在公布成绩,只有王晓明同学满分!”同学们惊讶得眼睛足有乒乓球那么大,谁也不明白怎么回事。忽然大家又回过神来,似乎记起了刚才发生的事情。“哗……”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莫名其妙的我此时也不好意思起来了。

  我为老师新的考试方法和评分方法而高兴,我终于在思想品德考试中得了个满分!

  【例文2赏析】

  选材新颖是本文高于一般习作的亮丽特色。作者紧紧抓住出题者意图,选取了“思想品德考试”这一特殊事件,巧妙安排了“我”以实际行动考得了思想品德科目的满分。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绝对是高于诸如选择实验操作、体育测验等考试的佳作。

  2.结构巧妙——《孔乙己挨打》结构解析

  结构巧妙即文章情节结构要起伏,波澜横生,忌讳平铺直叙,因为文贵曲折。古人说的“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怎样开头、结尾,如何过渡、照应,使得文章波澜起伏,这均需精心安排。这就不可避免地打破常规,打破“八股式”。布莱克说:“打破常规的道路通向智慧之宫。”

  我在教学生写作《孔乙己挨打》时,不少学生想到可按照“为什么挨打——怎样挨打——打得怎么样”的方式安排结构,先写孔乙己怎样翻墙入宅偷丁举人家的东西,再如何不小心被家丁抓住,写怎样打的,又怎样写服辩,怎样打折了腿,最后写被打得皮开肉绽,扔到大门外。这时,我就让学生打破常规运用倒叙、插叙等记叙顺序,巧妙安排全文。思考后提问学生回答,看谁安排得巧妙。以下四位同学设计的开头均较新颖:

  ①“哎哟……”一声凄惨的喊声从丁举人的深宅大院里传出来,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四五根棍子雨点似的落在孔乙己的腰上、腿上…

  ②“把他的腿给我打断!”丁举人坐在太师椅里喝令打手们。“哗!”又一盆凉水泼向了孔乙己,接下来又是一阵杂七杂八的棍子。

  ③“哗!”又一盆凉水泼向了孔乙己,孔乙己的手指动了动。“快让他写服辩。”丁举人恶神似地指使着家丁们。

  ④丁举人大门外,孔乙己奄奄一息,双腿血肉模糊,想起刚才遭受的毒打,不禁又昏了过去……

  通过提问,学生在思维中比较,在比较中思维,课堂充满了热烈活跃的气氛,愉悦之中训练了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因为谁都想把自己的作文挂在班级、学校的“佳作欣赏”栏里,谁都想让教师把自己的作文推荐到电台、报纸上发表出来。

  【例文3】

  离  别

  终于,他说话了:“我明天就要走了。”

  “是吗?”我表现出少有的镇静,可心里早已是一片空白。

  两周以来,他似乎变了许多,我几次追问出了什么事,他都说没事。我当时已预感到不测,但没想到他会转学。

  “一定要走吗?”我恋恋不舍的问。

  “是的。”他低着头,用脚跟轻轻的蹭着路边的小草。过了一会,他又抬起头,说:“我也不愿意走,不愿意离开你。”我分明看见他的眼角湿润了。

  是啊!我又何尝愿意让他走,让他离开我?想想过去的两年,多少次,我们在灯下苦读;多少次,我们在跑道上飞奔;又有多少次,我们携手漫步在这条小路上……

  深夜,我们常常互相倾诉心中的苦闷;考试后,我们一起享受胜利的喜悦;清晨,我们一起向着太阳呐喊:“给我力量吧!”……同学们都说:“他俩像是一个人。”可现在要分开了,这是多么使人痛苦啊!

  “本来,我早就想告诉你,可我没有勇气开口。明天,我就要走了。”

  “没什么,人生本来有合有分。没有离别的痛苦,就不会有重逢的喜悦。明天,我送你!”

  “不,那样会……”他声音哽咽了。

  “好吧!”说着我伸出了手,两个男子汉钢铁般友谊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他转身大踏步走了,很潇洒,向着晚霞升起的地方……

  【例文3赏析】

  运用倒叙和插叙手法是本文最大的特色,从事件的关键时刻写起,吸引读者而先声夺人,使情节曲折,起伏有致。语言描写富含深远意蕴,传神的细节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凸显离别情谊,使得两个男子汉般的惜别依依情深,难舍难分,而又阳刚致美,读来感人至深。

  3.语言朴实或精美——语言欣赏

  【例文4】

  风雨中的身影

  妈妈又蹒跚地走进了风雨中,我望着妈妈风雨中的身影,心中禁不住一阵难过,泪水渐渐模糊了我的双眼。这是妈妈为我星期天返校第二次出去借雨衣了。

  我家里只有一把雨伞,没有雨衣。而我骑自行车的技术还不到家,不能一手骑车一手打伞,所以妈妈在忙着给我借雨衣。

  第一次,妈妈借来一件带长袖的雨衣。我只说:“不如车衣好,不好看……雨水会把裤子弄湿的。”

  妈妈听了,什么话也没有说,转身又出去了,直到现在还没有回来。我心中又是一阵翻滚。

  记得那次也是下着雨,比现在小一些,妈妈在给我烙煎饼,柴禾潮潮的,升起了浓浓的烟,妈妈被熏得直流泪。我走过去,想帮妈妈烧火,妈妈却说:“不要你帮忙,别熏坏了眼睛,我自己能做。”

  烙完煎饼,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把妈妈的衣服弄得精湿。可是她衣服也没有换,就给我迭起煎饼来,一直忙到我走。

  现在,妈妈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可是她还是不停地为我们操劳着。

  妈妈回来了,也没有跺跺脚上的泥泞,也没有擦擦脸上的雨水,就把借来的车衣递给我,说:“看,是不是这种?”我接过来,也没有看就说:“是!”妈妈也许笑了,可我没有看清,因为泪水早已打湿了我的眼睛。我赶紧转过身,擦去了泪水。

  我穿上车衣,妈妈把我送到门口。嘱咐我路上小心,让我在校好好学习。我告别妈妈,蹬车返校。直到行了很远,我还能看见站立在风雨中的妈妈。

  【例文4语言赏析】

  利用平凡的素材描写了一位普通妈妈,特定环境中的主体形象显生动、逼真,读来感人肺腑,除巧妙运用倒叙、插叙使情节结构波澜起伏外,其质朴的语言是文章一大特色,于平凡之中见伟大。

  【例文5】

  我和父亲

  小时候,看到太阳从山顶上升起,我就向往爬山,爬到山顶上摸一下太阳。等跟着大人爬上山顶的时候,发现太阳依然是那样遥远。上学了,老师告诉我,大海是太阳的故乡,于是,我便在人世间寻找蓝色的大海……

  初二的时候,在朦胧的梦中,我把手伸向文学的老槐树,抓一把苦涩的文字,揉搓成我的记者梦。当我的文章随着《中学生报》的墨香飘进千百万同龄人心中时,学校沸腾了,小山村沸腾了,我仿佛看到了海的蔚蓝,冻结在父亲血管里的希望沸腾了。从此,父亲便开始了打零工挣钱的漂泊生涯,开始积攒更多的劳累和贫寒。老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你是我校有史以来第一个在全国发行的报刊上发表文章的学生,你是个很有出息的孩子,学校决定把今年的市级特长学生指定给你,这样在升学考试中可降低相应的分数,有利于你进入高级中学学习。”

  我第一次品尝了生活的甘甜。然而生活并不因为谁对它执着就一路开绿灯,黑色的凄遇如狂风暴雨走过,我被无情地抛在落榜的行列。当我卷起铺盖回到家时,父亲也扛着铺盖从外边回来。我激动地说:“爹,我回来了。”可怜的老父亲怎么也不会相信他的儿子会落榜。此时,父亲虽没有一句惋惜的话,但他那深邃浑浊的眼睛告诉我:他的心在滴血……

  一个不太明朗的黄昏,父亲在后院的老槐树下摆上酒菜,把我拉在身边,他郑重地端给我一杯酒说;“娃,喝下去!”看着父亲那双端着酒杯而布满青筋的手,我的心在滴血。父亲从怀里掏出个蓝布小包,小心翼翼地打开,说:“孩子,我找过人了,人家说,考不上花钱也能上,叫集资生,这是一千二百元钱,明天咱去报名!”

  这时,父亲、老槐树、酒杯、钞票,都融进了晚霞,在一片血红中,我的泪水流满了脸颊……

  【例文5语言赏析】

  时空的跨越、横生的情节、巧妙的安排自不必说,文学化的语言成为本文最亮丽的特点。“向往爬山摸太阳、寻大海”的意念化既凸显童真童趣,也成为了作者求学的理想;结尾处浸润在“一片血红中”的特定镜头,烘托了“我和父亲”的主体形象,精美、简洁的白描语言使得画面更加意蕴深邃。

  【例文6】

  一曲《妈妈的吻》响起的时候

  “妈妈,我又该上学去了!”声音还没落,我就蹦跳着打开了录音机,播放出我百听不厌的《妈妈的吻》,照例高兴地等待着妈妈给我的吻别。

  “死丫头,你天天都启发我。”妈妈嗔怪着走过来,弯下腰,嘴凑到我腮上:“啧!”

  “好甜呢!妈妈,再见!”

  “别慌!扣子!”

  我低头一看,果见外套上一个扣子没了。“算了,放学回来再钉吧。”说着,我转身就跑。

  可我刚跑到大门口,妈妈已拿着针线追了上来。“那成什么样子,来,叫妈妈钉上!”

  我迟疑了一下,正要脱外套,却被妈妈一把按住:“别脱,会着凉的。”

  “这……行吗?”

  “行!”妈妈那份自信和坚决,不容我再作半点怀疑。

  妈妈戴上眼镜,弯下腰,去找衣服上原来的针眼。妈妈用力地捏着针,并不顺手地绕着线,从衣服反面找扣眼真是不好找,一次一次老穿不上扣。妈妈缝得很吃力,我斜挺着身子,妈妈的头拥在我胸前,几根悄已增生的白发显得光灿灿的,想到平日里妈妈在灯下为全家人缝补衣服的情景,那飞针走线,真是令人眼花缭乱。

  我的腿和腰酸疼起来,渐渐支持不住。可看到妈妈仍弓着腰比我还要酸疼,我想起了《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不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身子动里一下。

  “哎呦!”妈妈轻叫了一声,急忙抬起头:“扎着了吗?”

  “没有。”可是我却看见妈妈左拇指上沁出了血。

  “你的手?妈妈!”可妈妈好像没听到,轻轻一抹又缝起来。

  扣子终于钉好了,妈妈直起腰,给我扣上纽扣,上下整理一番,端详一番,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行了,走吧,别耽误上学。”

  “你听,妈妈!”

  “女儿的吻,纯洁的吻,让妈妈多欢欣……”屋里的录音机还在响着。

  “妈妈,就请接受女儿一个纯洁的吻吧!”

  妈妈会心地弯下腰,我便深情的把嘴凑到妈妈的腮边,再还妈妈一个吻,一个吻……

  【例文6赏析】

  本文情节安排独具匠心,把“钉扣子”这一特定事件安排在播放《妈妈的吻》的过程中,以妈妈的“吻”开头,以女儿的“吻”结束,既切歌曲又切文题,使得中心突出。“意外扎针”写得有真实感,“几根悄已增生的光灿灿的白发”给妈妈的形象增添了色彩,使得妈妈的温情和调皮女儿的纯真和谐一致,随歌曲荡漾,而又跃然纸上。

  【例文7】

  火柴的联想

  没有玉石的风姿,没有玲珑的躯体,终日细读着“奉献是金”的诗集,等待奉献自己的时机。哦,火柴!

  有人把它比喻成光明的使者。黑暗中,只要轻轻摇醒它,它便会立刻把满腔的真诚、全身的热血浓缩成一个“爱”字,以刹那间的燃烧,送给你甜怡的微笑,送给你温情飘逸。虽然只一瞬,但奉献出的却是它的全部,给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和温馨,焕发出了生活的激情,绘出了人生的真谛。

  火柴虽然没有光辉璀璨的历史,但它却以爱的笔触抒写着人间的真情,以瞬间创造着永恒。它满足了,因为它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火柴,它不正是那些无私奉献的人的象征吗?

  【例文7赏析】

  本文将火柴拟人化,以诗的语言,细腻描绘了火柴燃烧的一刹那的美丽身姿,神态描摹细节传神,运用象征手法,深刻挖掘了火柴勇于献身的精神内涵,高度赞颂了以瞬间创造永恒的价值追求,热情讴歌了无私奉献的人们。

  【例文8】

  弟弟吃辣椒

  “哎呀,辣死我了!”弟弟一边叫,一边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嘴还“嗖嗖”一个劲打哆嗦。看着他那“狼狈不堪”的样子,我高兴极了。打趣地问:“喂,你不是说能吃辣能当家吗?”弟弟一听,马上变得严肃了,噘着嘴说:“看,不辣了!”我望了望他,只见他绷着脸,显得那么紧张,我故意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脸。

  过了一会,他嘴角开始蠕动,接着嘴唇红了,眼泪也在打转,眼看就要落下来了。又过了一会,他开始有点支持不住了,“哎呀,辣死我了!”弟弟终于咧开嘴,一个劲地叫辣。

  想起他刚才夹起一棒辣椒塞进嘴里,得意洋洋地眯着眼给我看的情形,我真有点幸灾乐祸;但看到他那平时机灵乱转的眼里涌满了泪水,嘴里平时高兴地乱唱现在却难受地叫,我又有点于心不忍了。

  【例文8赏析】

  本文是一个短小精悍的片断描写,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弟弟吃辣椒地过程,充满童趣,生动幽默,读后意犹未尽,令人忍俊不禁。一是采用倒叙手法,从事件的关键时刻写起,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结构上显得跌宕有致;二是对弟弟的神态描写极为形象逼真,细节处传神、传情;三是恰当地运用了一系列成语词,言约意丰,显简洁洗练而有质感,“幸灾乐祸”与“于心不忍”的对比使用,微妙地传达了对弟弟的疼爱之情,使文章妙趣横生,酣畅释然。

  文章是写出来的,改出来的,但更重要的是想出来的。韩愈主张“行成于思”,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不仅仅练笔,实为训练脑筋,使其就某一事物评悉思之,思之既明,取舍自定,条理自见,由作文启迪精思之途。”因而,突破思维定势的求异思维就更为重要了,它能锻炼学生写出一纸新颖,写出一纸巧妙,写出一纸风格,写出一纸独秀。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兴味盎然语文课堂初探    下一篇:观察是写作的铁门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