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的教学实践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20-10-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中,已经达成的共识是需要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与实施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查。从认识论的角度,大家对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多视角的认识。比如,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什么、课程的目标是什么、如此界定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之于基础教育方面的价值意义如何、与学生发展诉求和社会发展诉求之关系如何、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旋律的契合程度如何等等。

  一、我们面对的问题

  做任何事情都要搞清问题所在,才能有的放矢。新课标的教学也不例外,我们需要明白新课标教学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如它与原来的指导纲要有哪些不同?当前的教学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的现状又是怎样?我们如何应对这些差异与问题?

  1、从目标到内容的质变

  (1)新课标以培养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

  新课标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我们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讲解什么技术、什么工具能干什么、怎么干,不能只教会学生这个技术怎么用,那个工具如何操作,而是要教会学生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技术或工具和方式“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当然,这首先要求学生对各种相关的信息技术和工具要达到熟练的程度。因此,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转变观念,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而不再是操作与技能。

  (2)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新课标还强调了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这个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学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信息、对信息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是一种判断%力的培养。因此,我们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教师如何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如何教会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3)新课标强调学生要有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在新课标的教学中面临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培养学生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2、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新课标认定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为非零起点。然而,现实情况是复杂多变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都会造成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个环境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l)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不同

  我们知道,学生之中不乏特别优秀的,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也大有人在,一知半解的人又占多数。同样的一个班里,肯定会有因学生学习程度、接受程度差异而导致的学生个体学习的差异,因此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一位美国教育家说过:“当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天才,启发引导学生不但成功地取得了超越他们过去水平的优良成绩,而且达到了他们认为应该达到的预想目标时,那他们的学习就变得更加切实可行了”。个性化教育已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学中,成为激励学生学习自信的工具。

  (2)自主学习能力不同

  除了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上的差异外,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前学生习惯于被教师牵着走,即使教师提供了具体要求、详细操作步骤的技术支持,大多数学生也不去看,仍然要问教师,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技术支持进行自主学习。

  (3)信息素养基础不同

  新课标要着重培养的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也各不相同。学生可能会进行文字处理、会对某张图片进行处理、会制作动画,但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来完成自己的意愿,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教会他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来处理信息,表达自己的意图。

  二、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精讲多练。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一堂课一般只安排10-15分钟讲理论,剩下的时间让学生上机。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考,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已经在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在回答学生上机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时,要巧妙地引导和组织学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回答问题的经验是:首先要注意聆听,其次是注意观察学生的屏幕和操作,然后再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有些问题需要示范操作过程;有些问题则需要简短的讨论;有些问题需要直截了当地回答;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这对教师也是一种考验,需要教师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平时经验的积累。

  我在为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将学生带入机房,在适当讲述电脑室使用规则和电脑使用维护常识后,让学生面对伸手可触的计算机,看一看,摸一摸,仔细观察各部分的外貌,然后提出“你认识面前的这台机器吗?”“你知道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各叫做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认识计算机的主机、键盘、鼠标、显示器、驱动器等主要硬件组成部分。这样,一开始就通过感性接触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感官,使其很快“进入情况”,消除对电脑的隔膜和畏惧,保持初始的亢奋情绪,轻轻松松地开始计算机的学习。之后,以“电脑是人脑的延伸”为切入点,通过形象比喻,调动学生的想像力,一步步引导其理解各硬件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理解计算机模拟人脑工作的基本原理。

  显然,这个开场白使每个学生以最佳的姿态进入了学习的角色,诱发了他们求知的需要,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的自觉性。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教育创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