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伙伴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02-0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应教给学生什么样的阅读方法,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近九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

  一、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阅读期待。

  语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我们能使阅读变“苦”为“乐”,学生就会“读”得轻松愉快,“读”得扎实牢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学生的“阅读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阅读能否深入,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运用“阅读期待”,使“阅读期待”发挥作用。 巧用媒体,唤起学生阅读期待。 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身不在于所传授的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接受教学,使教学成为师生双方乐于参与的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也有助于唤起学生对新书的阅读期待。

  2、自主探究,提升“期待品位”。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排些写作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尽情地画一画,再在日记中模仿课文配以文字。这时,学生的“阅读期待”进一步被激发,因为模仿写话的过程需要潜心地阅读来获得信息。当课文阅读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时,他们就会主动去寻找、收集相应的阅读资料,来满足自己的期待。因为此时的期待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所以学生的“期待”多了,就会自主探究,在阅读中搜索能为己用的信息,从而加深了其阅读的深度与广度。

  3、放飞想象,激活学生阅读期待。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阅读课中可利用想象的力量引发学生的阅读预测,在孩子们自由神奇的想象中会产生种种阅读预测,都是在情理之中,可故事的内容却出乎情理之外。这种情理之中的预测与情理之外的故事,会产生一个巨大的阅读期待落差,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放飞学生的想象,给学生思想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

  二、突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扎实开展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一方面是教给学生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多种能力。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读书”。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废止繁琐分析,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默读、背诵,要重视指导朗读和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来理解课文。默读,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学过的诗文,要提倡多背诵。背诵是语言和文化的储存、积累,学生不仅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一生。

  2、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学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实施方法。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通过参与对话,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就是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创造性阅读就是提倡多角度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使他们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读出新意。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引导发现,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语文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平常的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书写语文积累本,绘上精美的图案,孩子们沉醉在写写画画之中,沉醉在好词佳句带给他们的美感中,渐渐地形成了积累的习惯,其文学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三、扩展课外阅读,让阅读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去。

  对小学生来说,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应当以课内为主,教师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堂课,但是仅仅这样做是不够的,必须有一定的课外阅读相配合。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可以使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让学生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开展课外阅读也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轻松。然而课外阅读却存在着教师鞭长莫及,不好调控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可尝试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课外阅读,从而养成阅读习惯。

  1、 巧用故事悬念诱发学生阅读欲望。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到老师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迭,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不无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便会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而且小学生大都喜欢看故事书,就先满足他们的愿望,待他们的读书兴趣起来了,再逐步推荐看其他各方面的书籍。

  2、 教师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读书感受感染学生。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如毛泽东一生特别喜爱读书,他常常对身边的同志说:“饭可以少吃,觉可以少睡,书可不能少读啊!”而且我还把自己读过的认为好的文章读给学生听,用这些故事对比、教育学生,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把教材中的阅读拓展开来,和课外阅读相结合。 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讲授《蜀相》这课时,我有意识地讲述了一下《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并在课堂上讲了《七擒孟获》和《六出祁山》这两个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逐步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较差。出于这个缘由,当学生兴趣被激发后,教师要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又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的书籍或篇章。

  对许多孩子来说,学习阅读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课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阅读的各种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运用适合自己、适合文章的阅读方法去阅读、理解。我在实践中尝到了甜处。“润物细无声”,我确信他们能在语文、作文中体会到阅读带给他们的实实在在的意义,进而把阅读当成他们最亲密的伙伴。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有效引导    下一篇:字理识字教学法初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