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高效课堂提问的各种技巧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8-04-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新理念深入课堂的同时,互动教学成为时尚,“满堂灌”千夫所指的时候,课堂却折射出另一种倾向。许多教师将新理念形式化,“对话”变成“问答”、“满堂灌”转为“满堂问”、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整体性教学内容被肢解得支离破碎,降低了智力价位。但课堂提问必不可少,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考的一种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有效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往往是问题开始的,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教师要在“问”字上下功夫,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通过提问,能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推动一幕幕课堂活动的展开,开拓课堂深度。正如一位教育家说的:“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所以,作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十分重视课堂提问,注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讲究提问技巧。为此,以下就是对课堂提问谈几点观点。

  课堂提问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启发学生的思维;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三、可以设置悬念,激起学生进一步探讨的兴趣;四、检阅教学成果,了解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程度。课堂提问能否真正发挥以上的作用,关键就在于提问的语言是否运用得当,只有正确、科学、艺术的提问语言,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思维,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1、要讲究语言的价值性。课堂提问首先要反对不分轻重巨细,处处设问,课堂教学成为满堂问、使提问成为繁琐的做法。2、讲究提问语言的诱导性。诱导性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便于唤取各种知识的联系,借助图像表格或其它媒介进行联想、分析、归纳、类比得出结论。3、讲究提问语言的适应性。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提问的深浅程度,注意因人而问;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做到提问语言与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相符。

  同时又要注意提问的方法,应做到先提问题,后叫学生。教师提问后要让学生有准备的时间去思考和组织语言。如果在提问前先叫学生再提问题,往往造成学生无淮备下的思考时间不充分、心理紧张等情况,抑制学生思维的顺利展开,难以圆满回答问题,教师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学生因准备不足而导致的错误,既不经济又容易招致学生的反感。常此以往,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其他学生觉得反正提问与己无关,就不会认真思考,这样也就达不到启发思维的效果。只有先提问题后叫学生,给所有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有充分的自由思维时间去理解问题,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既可以提高答问的成功率,又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收到全面开花的效果,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良好的课堂提问不仅能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获得知识,同时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思维能力。为了更好发挥提问的作用,就要讲究提问技巧。这里关键在于“激疑”和“诱导”。我在教学中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思维发展的顺序,有目的、有计划的抓住关键点进行设疑:“引疑——激疑——释疑——布疑” 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问题成为思与学的纽带,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提问。

  新知识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就能促进认知结构的扩展。教学“一位数乘二位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你能根据4×2=8,推出40×2=?一位数乘“整十数”既是新知,又是表内乘法过渡到一位数乘二位数的连接点,学生必须掌握。接着又问:10×4、20×2、40×2……等式中,两个乘数分别是几位数?你发现了什么?我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一位数乘两位数”。再提问为什么是“乘”而不是“乘以”呢?这样设疑置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在知识的变化处提问。

  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时,我根据

  (1)0.003米=3毫米;

  (2)0.03米=30毫米;

  (3)0.3米=300毫米;

  (4)3米=3000毫米。

  设疑:以(1)式为标准,从上往下观察,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学生积极性很高,从不同角度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样提问,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我有层次的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综合、悟出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

  三、在知识的对比处提问。

  教学小数加减法,整理计算法则后,向学生提问: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经过讨论得出相同点:(1)相同数位对齐,(2)从低位算起。不同点:对位的方法不同。整数加减法是末位对齐,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对齐。如:4850+1230=6080  135.43-12.8=122.63

  4850                                                135.43

  +1230           -12.8

  6080                                                122.63

  通过计算法则的对比,使学生更加理解和掌握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发展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四、在总结知识的规律处提问。

  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根据算式:80÷20=4

  (80×2)÷(20×2)=4……(1) (80×100)÷(20×100)=4……(2)

  (80÷4)÷(20÷4)=4……(3) (80÷10)÷(20÷10) =4……(4)

  设疑:1、比较上面四个算式的商有什么特点?2、以原式为标准,(1)(2)式与原式比较,被除数、除数是怎样变化的?(都扩大2倍、100倍……)商怎样?3、追问“都扩大”是什么意思?(就是同时扩大)4、(3)(4)式与原式比较,被除数与除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商怎样?有什么规律?

  经过观察、分析、解答上面问题,学生能够悟出“商不变的性质”。这时我再问:谁能把我们发现的规律综合在一起完整地说一说?这样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概括到商不变的性质。但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注意,被除数和除数要扩大相同的倍数,不能一个扩大10倍,另一个扩大100倍,这样求出的商一定是错误的。这种提问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

  五、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紧扣教材,熟练“双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模拟和在现课本或老师讲授的相应内容回答,达到巩固、熟练“双基”的提问目的。

  2、形象生动,激发兴趣。形象生动、新颖有趣的提问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定向、维持、内驱和强化的作用。思维效率往往与此紧密联系在一起。

  3、揭示关键,突破难点。在重点、难点、关键这些关节点上设问,就能在教学主要环节和知识的重点上实行定点控制,其他内容就容易理解和掌握。

  4、承上启下,贯通有致。要在知识衔接处提问,在纵向、横向、侧向等联系,对比处设问,连旧引新,以新待旧,启发学生承上启下,过度顺畅,知识连贯。

  5、变异切入,内化迁移。要善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面地创设变异的问题情境,以加速学生的内化过程,达到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深刻领悟。

  6、引而不发 ,点拨得当。设问要既能起指径导向作用,又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同时又注意点拨的分寸,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探索意向。

  7、故布疑云,力求甚解。在最容易混淆和最容易忽视处,故设疑团,使其急于想揭晓,诱发积极主动思维。

  8、诱发思考,步步深入。要善于抓住思维发展的线索组织提问,力求引导疏通学生的思路向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形成教学思路。

  9、启发举手,不要一味指定。堂提问一定要先启发学生举手回答。因为不启发学生举手,只一味指定,答不对,再叫一个,答对了,就不再顾及其他学生,很难判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既而产生教学的盲目性。

  10、普遍提问,不要只叫好学生。如果教师提问时只叫学习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自然答问成功率高,教学进程快,老师省心,学生省力,但这却会造成少数“尖子生”档住多数学生的思路和言语,不利于中下等生的进步。

  11、问题适度,切忌大而空。教师提问的问题只有适度,问题的深浅适合学生认知的水平时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问题过浅,学生不动脑筋就对答如流,便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轻视的心理,更谈不上开发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了。问题过深,提问大而空,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答起,教师只能在自问自答中使提问流于形式,根本达不到启思明智的目的,甚至还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总之,没有提问的一堂课是毫无生气的一堂课,提问缺乏艺术性同样是失败的一堂课。课堂提问要明确目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抓住那些牵一而动全身的关键,总设疑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关于数学教学的点滴尝试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高效策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