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关爱方式的对策研究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1-07-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研究价值

  近几年来,经济飞速发展,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由于农村耕地有限,收入偏低,许多农民选择了外出打工或经商,迫于经济状况、城乡差别,子女不能带在身边上学,他们继续留在家乡, 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抚养,于是产生一个农村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队伍日益庞大,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与日俱增。据统计中国有两亿左右的农民工,每年还在以10%的速度递增,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6000万人。在我们河南这个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 38%。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63%。这些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孩子成长路上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因此滞留于农村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引起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乃至会影响我国的整体发展。因此探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能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摸索出关爱留守儿童的途径、方法,促进教育教学。可以积累一些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经验,为未成年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课题关键词界定

  1、农村留守儿童: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群体,是一个集合名词。我们所研究的农村留守儿童则主要侧重于在农村生活的留守儿童以及农村户籍儿童。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与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因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学习和生活上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部分孩子因监护人监管不到位和心理问题不能及时沟通导致中途辍学,心理异常甚至走上歧途。留守儿童因为“亲情饥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大多表现出自卑怯懦或者野蛮随性,个别孩子还会有暴力倾向,给学校和社会的安定带来极大隐患。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这是指针对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比如我校所处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留守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出现一系列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也称心理失衡,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不存在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具有明显的偶发性和和暂时性,常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常有一定的情景诱发,脱离该情景,个体的心理活动则完全正常。

  对心理问题,可以有几种解释:

  第一,心理问题是指心理学中的问题,如心理是什么、心身关系、心理与实践、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等等,均为心理问题。

  第二,心理问题是指心理学中研究的问题或心理学工作者研究的问题,如心理学研究什么问题、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某心理学工作者正在研究什么问题,均属心理问题。

  第三,心理问题是指人们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如情绪消沉、心情不好、焦虑、恐惧、人格障碍、变态心理等等消极的与不良的心理,都是心理问题。(严格来说,心理问题无褒贬之意,既包括积极的,也包括消极的。)

  关爱方式:

  关爱方式即关心爱护留守儿童的方式。为了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为了使留守儿童能健康成长,也为了让外出务工的学生家长们放心,针对亟待解决的实际, 针对留守儿童开展的文化、道德、心理、行为习惯、生理卫生等各方面教育。调查我的留守孩子教育现状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及开展关爱“留守孩子”方式的原则、途径、方法、策略的研究,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心理教育的模式和操作办法。培养自信、自尊、自强、自爱的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学生。

  心理故事、心理影片:

  心理故事的作用是运用心理故事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明确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内容。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着重培养爱、信念希望、友善、谦虚、宽容和创造力等品质。

  心理影片赏析是一种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轻松快车道,对于积极接受新鲜事物的学生群体来说,通过影片赏析、体验和互动分享来实现心理学知识的普及教育更是合适不过。心理影片赏析已经成为了解和学习心理学知识的有效方式。

  三、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

  1.农民工自身经济收入水平的影响

  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均因在农村经济收入微薄难以维持生计,被迫离开家庭,转移到其他地方求职谋生。自身经济收入水平,不允许其在家乡发展,于是留下未成年孩子跟着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属过活,由此,许多农村的儿童被迫留守。

  2.农民工工作性质和生活条件的制约

  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的工作一般不稳定,而且工作时间也比较长。一些人从事买卖蔬菜、水果、鱼肉、面食和其他小商品生意,还有的则是在建筑工地上从事短期的临时工作,需要经常变换工作地点和住所。对于这部分农民工而言,由于没有固定的工作岗位及居住地点,就迫使他们不得不把子女留在老家,有些农民工在将孩子带到城里后又被迫将他们送回农村。

  3.许多农民工对打工子弟学校教育质量的质疑

  许多打工子弟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教室过于简陋,不能给农民工子女提供较好的就学环境,加上打工子弟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其他学校比较欠缺,教师较快的更换频率,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局限,使得许多农民工一再选择将子女留在教学质量相对较好的农村学校学习。

  4.农民工子女不愿跟着父母外出学习生活

  这类儿童称为“自愿留守型儿童”。部分农民工子女跟着父母在外地对当地生活的不适应,使他们自愿放弃城市的生活回到农村,跟着其他亲属生活。还有的儿童在城市内学习时倍感压力,或是受到嘲笑致使心理阴影的产生等原因,也使他们选择回家乡学习。

  上述各种因素的共同制约和影响使得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和显现,成为了一个在我国急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四、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不仅亲情缺乏,更容易在面临自身发育、学习压力和人际交往问题时产生心理障碍,因此留守儿童的发展出现许多的问题。学习问题

  根据有关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的态度和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习成绩上有很大的差别。非留守儿童在家长的辅导下,认真、及时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性强,而留守儿童大多存在厌学现象,完成作业敷衍行事,主动性较之非留守儿童弱,作业经常拖欠,甚至出现抄袭作业的不良现象。两者的区别大都由于非留守儿童在父母的指导下,对待学习更认真,留守儿童大都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或者其他长辈一起生活,处在农村,许多老人都无知无识,文化水平低下,只顾及自身的农活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致使学习成绩不理想。 心理问题

  当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公共卫生问题。儿童青少年有心理障碍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留守儿童群体内尤为严重。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育时期,需要父母的关爱与引导,但是由于父母外出务工不在身边,亲情缺失,在感情上得不到满足,而且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容易导致心理问题,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方面的异常等。长期得不到纠正,就容易形成性格孤僻、放任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 道德问题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时期,身体各个方面都发育不成熟,自控能力比较差,再加上长期缺少良好的家庭管教,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留守儿童在行为品德上就极易发生消极的变化,主要变现为违反学校纪律、不服管教、小偷小摸拉帮结派等,更为甚者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生活问题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管教和关爱,许多留守儿童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都因无人照顾或是照顾不周二处于严重紊乱状态。许多在外务工的家长,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能给孩子的东西少之又少,大多是在金钱方面,相反有的家长,认为不在孩子身陪伴其成长内心愧疚,所以在金钱方面给予其足够资金,使其养成花钱没有截止,暴饮暴食,饮食结构不合理,影响其身体健康。精神生活上,亲情缺失导致留守儿童产生较低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孤独感,自卑心理影响留守儿童的自我认知,为了补偿缺失的亲情满足感,许多留守儿童渐渐和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混在一起,不利于其学习生活及品行的发展。

  五、调查方法及关爱措施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完善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

  结合班主任对实验班级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录实验班级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信息,家庭情况,监护人情况,全面掌握被调查对象的现状和动态发展情况,并通过老师和学生对将留守儿童性格特点,思想状况,学习态度进行充分的了解,建立调查对象的详细备案,为课题准备好真实的一手信息资料。

  2、发放问卷,调查研究。

  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及监护情况进行了“留守儿童心理问卷调查”,并统计了调查数据,了解制约留守儿童学习和成长的因素,积极分析数据,找出我校留守儿童存在各种问题的原因,并撰写调查报告。

  3、成立“留守儿童爱心家园”

  将调查对象分类抽取样本成立“留守儿童爱心家园”,为留守儿童营造出家的氛围,请课题组成员做孩子的爱心妈妈,随时随地倾听留守儿童的心声,及时了解孩子心理状态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在爱心家园中我们开展各种各样充满爱的关怀活动,如:

  “妈妈,我想对你说”微信活动;“爱心家园”读书之星评选活;开展争做“文明少年”活动;“爱心家园”拓展训练;“爱心家园宝贝birthday party”;心理电影,心理故事感化活动。

  用真心打动孩子,开启孩子封闭的心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快乐、父母的温暖,引导学生感恩父母,理解父母,也给孩子播下爱的种子,学会善待生活,善待他人。让留守儿童健康自信的学习和成长。

  4、积极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各方面教育的合力,教师积极协调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等各方面的关系,努力让留守儿童身边的人形成正能量,对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导引。

  1)、给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介绍当前教育形式、教育政策,肯定留守儿童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成功案例的分享,提高家长和监护人的教育管理能力,培养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和监护人建立一月一次的教育交流活动,适时寻找和讨论相关孩子的教育途径。

  2)、教师在校内积极协调好校领导、班主任和教师的关系,赢得学校的支持与配合,为留守儿童活动得以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还协调村委会,获得村委会的赞同和支援,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产生合力效应,做好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

  5、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儿童心理关怀”教育交流群。

  组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关怀”教育交流群,请本校及兄弟学校有经验的班主任和老教师加入本群,把遇到的难题请群内教师讨论交流,各抒己见,不断总结反思,提高研究实效,本群对课题研究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随着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的推进,农村经济会渐渐缓和,留守儿童的问题会逐渐好转,但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留守儿童的问题关系到和谐社会的进程,影响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社会问题而非简单的单个家庭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携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农村 “留守儿童”学习方式的指导    下一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