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10-1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结合点——研磨教材,领会数学思想培养思维能力

  弄清楚教材提供的素材中哪些地方蕴涵着数学思想,蕴涵着哪一种数学思想,还要从本课的前延和后续纵向去联系知识,把知识做一个很好的对接,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1.启迪思维,感悟数学思想

  明确要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如教学《1-5的认识》一课,低年级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切入到抽象的数字,教材渗透了数学的抽象思想、符号化思想,用图形表示数,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在抽象成数学的过程中,还渗透了有限和无限的思想等。数学1,2,3,4,5是最基本的数学符号,搭成三角形、正方形等体现数学形结合思想;

  在《比多少》一课中,情境图中小猴和各种水果杂乱放着,先进行分类,将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并一一对应竖直排成一列,统计出数量的多少来比较数的大小,并引出符号,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经历符号化的过程,感受统计思想和一一对应思想。

  2.体验探究,运用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以渗透为主,为了更有效,一定要充分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思维活动的程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品质和方法。日常教学中我们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一般采取两种思维方式,这实际上就是两种数学思想方法,一种是演绎推理,一种是归纳推理。每一个引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都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数学的基本方法有:演绎推理的方法、合情推理的方法、变量替换的方法等,如让孩子在探究数学问题时先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问题解决的需要,也体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在用数学思想解决具体问题时,会逐渐形成程序化的操作,构成了“数学方法”。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一课时,通过启发探究式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基础知识。如,运用1米的直尺这一学生熟悉的实物,根据米和分米,厘米间的进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经过“观察-猜想-尝试-初步认识-运用-总结-深化理解”这一系统过程,汇报找“0.1米”的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顺利完成了由整数、分数到小数的自然过渡。并通过拓展练习,提高了学生将理论认识升华为实践,变为学生内在的演绎推理思想。

  我们说成功的数学教育,不是教会学生多少数学知识,而是学生感悟了多少数学思想方法,具备多少能够继续学习的本领,以后能走的多远。作为小学数学一线教师,我们要有意识的围绕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落实点——“核心问题”的呈现

  核心问题的设计是基于核心问题引领的探索性学习的前提,核心问题呈现与展开是引领学生进行探索学习的主要活动。核心问题的呈现从设计到展开,实质是将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活动之上,是学习任务的具体化,教学活动路径的可操作化。核心问题让研究的问题有背景,让学生借助熟悉的背景更好地沟通新旧知识、理解问题。在于让问题探索有载体,在合适的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更好地经历问题解决过程,在于让问题解决有思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方法,让学生有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用理性思维思考问题,懂得批判质疑,激发学生勇于探究的兴趣,并勤于反思自己的学习。

  核心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给予学生充分独力思考与主动力探究的空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我们需围绕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设计核心问题,再围绕核心问题设计一些支点问题。如信息收集性问题、搭桥性问题、反思性问题、拓展性问题等。

  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核心问题:

  围绕“设计一份植树方案,探索树苗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规律”这个核心问题,接着又设计了如下的支点问题,形成递进式问题链,促进学生对核心问题的深入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应用意识。

  1.信息收集性问题:“这个方案符合要求吗?”引导学生读懂黑板上呈现的各种方案,实现以问题信息的收集整理,为进一步探究做好信息储备。

  2.搭桥性问题:“这些方案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让学生理解基本数学量关系“间隔长度×间隔数=总长”。“同样每隔5米栽一棵,为什么需要的棵数会不同呢?”此时让学生关注各方案的差异重点是开头、结尾的物体不同。

  3.反思性问题:“若把5米的段距离看成一个物体的话,那么这些方案与刚才男女生间隔排队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将植树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各方案都具有“树”与“间隔”一一对应的实质。

  4.拓展性问题:“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各方案中棵数和间隔数的规律吗?”让学生进一步概括抽象,揭示植树问题中的树与间隔的排列规律和数量关系。

  这样递进关系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观察、分析,通过异同比较、逐步抽象,扎实有效地提示了各类型植树问题内在联系和本质结构,有效建立起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勇于探究,能从多角度、辩证的分析问题,选择和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把核心素养真真正正的落到实处。

  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就是当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都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它所受的教育,剩下的东西是什么?素质、思想、能力、心态。而核心素养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魂,我们应有意识地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中不断的探索、研究、实践,更好的体现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