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尝试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22-02-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当前,整个教育已开始步入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为了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全面铺开。作为目前学校教学最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地成为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如果离开了课堂教学而谈新课程改革无疑是舍本求末,缘木求鱼。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要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大胆尝试和创新,根据学科教材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模式、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探索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真正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为此,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针对一些具体内容运用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一、为什么要采取“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呢?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学贵有疑”,没有问题就谈不上学习,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那些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往往是固定而呆板的,不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就是教师接二连三的问,学生断断续续地回答,教师不断地发号施令,学生晕头转向地去应付。对于学生来说,忙来忙去还只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并没有产生真正值得探究的问题。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去深入探讨的机会。而“问题探究式” 教学就是要变换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减少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时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长知识,在“探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主发现规律,自主寻找方法,自主探究思路,自主解决问题。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同样能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在实际的探究中,教师也有了向别人学习、寻找自己不足、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学生的机会。

  二、什么是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呢?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线索,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为参照,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能力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经过多种尝试活动,将自己的所学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自始至终以问题牵引学生参与教学,主要侧重于训练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具体方法,透过师生对各种历史问题的分析、解决,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探索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其实学生学习历史,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以激发、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使学生的历史思维形成、发展。

  三、“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如何安排呢?

  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温故而知新”。在导入新课时的设问一定要新颖,有吸引力。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所以,一堂课的开头就应该象一块磁铁,只有寥寥数语,就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讲《美国独立战争》时,可以这样设计导入新课的问题,(展示美国现在的国旗和美国最早的国旗)学生很快会发现现在的国旗与最早的国旗不一样,现在的国旗有五角星50颗,而最早的国旗有五角星13颗,都是美国的国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星条旗与美国的独立,发展到底有什么样的密切联系呢?北美殖民是如何独立的呢?这样教师简短的导入设问就为学生探究作了铺垫,学生就有了浓厚的兴趣,自然就会去探究了。

  2、列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独立(或经小组讨论)判断解答方向、内容。这是整个教学模式的主体部分之一、也是关键部分之一。 “问题探究式”模式在教学中实施的效果如何,关键是看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让学生投入其中,才能激发学习的热情,活跃思维,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与教师、同学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而学会学习。而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关键还是看问题的设计能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能否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的理解要特别细致、透彻。问题设计既要结合知识的重、难点,又要新颖、有一定的难度,尽可能做到生动、渐进。问题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问题最好能让学生自行解答。提问时要多用讨论式、启发式。如在学习关于夏的制度时,可以这样设计“大禹治水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深得各部落的拥护,最后通过禅让制,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发展,禹的权利越来越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那么此时的夏是个部落还是个国家呢?为什么呢?禹死后由他的儿子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这是否体现了禹的自私呢?又是为什么呢?”

  3、学生解答问题,教师补充扩展。这一环节,完成得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状况。当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并解答时,他们已成为教学过程的主角。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得到真正体现,学生就有可能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吸取知识。知识也只有经过思考和领会后才能得到理解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样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好。如果学生只是长时间地听教师讲述,缺乏积极的参与,那么不仅易引起大脑的疲劳,提不起学习的激情,而且会限制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扼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创造性,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又动口,气氛活跃,而且兴趣盎然,在参与的过程中自然会消除学生的疲惫情绪。合理的问题设计还可以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发明及创造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有针对性地提示、点拨。同时对于一些比较重要而又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采取学生分组讨论。如,在讨论刘邦在楚汉相争中取胜的原因时,可以适当点拨一下,可以从用人,民心,策略,根据地等方面来考虑。

  4、学生就思考、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的疑点和难点向老师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并解疑。这也是体现学生在学习中处主体地位的重要环节,也可以体现学生主动地学的广度和深度。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疑,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个或者两个问题组织讨论,合作探究。可以学生和学生合作,小组合作,大组合作,让学生各抒己见,集中解决难点。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还可以刺激他们探究的积极性。如,在学习唐朝的盛世时,学生会问“唐太宗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的”,“武则天时期为什么经济会持续发展的”,“唐玄宗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开元盛世’的”,这些小问题可以拟成一个问题“他们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而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或学生暂时还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直接答疑。

  5、巩固练习,小结新课。这一部分的练习应该精选,题目要有典型性,体现这一课的重难点。最好还能够联系一下实际。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大胆提问。这样可以起到挖掘学生潜在素质、潜在能力的效果。模式的全过程都以问题为师生共同活动的主线为引导,连接各个教学环节,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动态地完成教学活动及教学任务。教师通过问题启迪学生积极思考,通过他们自己的动脑思考,解决问题,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其实只要能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可以依据教材特点适当地选择不同教学方法。而“问题探究式” 只是一种方式而已,并不一定所有的内容都适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历史课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下一篇:浅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体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