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例谈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主题情境的来源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23-06-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离不开情境。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生活化主题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探究味,让探究具有情境性,让情境具有主题性,让主题充满生活化。生活化主题情境来源较多,诸如媒体报道的生活实际,教师自身的生活阅历,他人提供的生活境遇,学生内心的真情告白等。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主题情境;来源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离不幵生活实际,少不了情境辅助。课堂教学通过生活化主题情境,可以使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发生联系,形成对接,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生活化主题情境来源较多,诸如媒体报道的生活实际,教师自身的生活阅历,他人提供的生活境遇,学生内心的真情告白等。

  ―、来源于媒体报道的生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必须贯彻的基本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干巴巴地讲原理、说道理、灌知识、谈规则,学生肯定不感兴趣,仅有的新鲜感和热情也会犹如兔子尾E——K不了,长此以往对道德与法治课就会产生厌烦和逆反,继而与教师“同课异梦”。而生活化主题情境则以其特有的丰富、生动、活泼等优势,能激发学生学的欲望,听的兴趣。为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密切关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广泛搜集这些媒体所报道和刊登的生活实际。这些生活化实际不是道听途说,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教师只要加以适当裁剪就可以为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所用。

  在教学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时,如果教师还是换汤不换药,甘做“赵(照)先生”,把学生当作“贝多芬(背多分〉”,也许只要花几分钟时间,通过照本宣科就能给学生教完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法律的作用有哪些。但这种“告知式”的教学,学生学习时肯定索然无味,冷冰冰的三个特征和两大作用让学生望而生厌,味同嚼蜡,课堂中学生也许会睡倒一片。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关注和选用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社会生活实例,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有位教师敏锐地将最近刚被判刑的本地教育局局长落马的真实事件引人了课堂,将教材知识通过恰到好处的问题融入实例,继而形成《教育局长落马记》这一生活化主题情境。由于此情境最近发生,而且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一听便热情高涨,课堂仿佛炸开了锅。该主题情境由五个片段构成,通过“谁动了我的奶酪”,让学生懂得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12年牢狱之苦”,让学生懂得法律

  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局长与庶民同罪”,让学生懂得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局长的责、权、利”,让学生懂得了法律的规范作用,即通过规定公民权利和义务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百姓纷纷称快”,让学生懂得了法律的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教育局长落马记》拉近了课堂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在主题情境中没有一种被灌输和强迫教育的感觉,学起来轻松,听起来有趣,课堂气氛活泼,教学效果自然与灌输式教学大相径庭。

  其实,此类生活化主题情境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只要教师多留意,俯拾皆是。每天的新闻联播、法制报、焦点访谈、各地电视台新闻播报等栏目,哪怕是自己的智能手机中也应有尽有。这些都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幵展教学的很好的辅助资料,教师要用一双慧眼加以有效利用,而不能屏蔽这些信息,或者视而不见,从而错失有效的资源和素材。

  二、来源于教师自身的生活阅历

  好奇心人皆有之。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将自己的生活阅历,自己的所做所思,尤其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入课堂,学生定然会眼前一亮,跃跃欲试。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对学生的教育和启发价值更大、更有说服力。由于是教师自己经历过的,具有真情实感,尤其是教师身上的正能量,不仅让学生可参照、可借鉴、可模仿,而旦缩短了理论和实际的距离。

  在教学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萌动”时,学生往往对教师“假大空”的说教嗤之以鼻,不以为然;一般的例子又缺乏很强的说服力,教育不能深入人心。李老师一改常态,将自己当年的亲身经历毫不避讳地引进课堂,并编写了《驿动的我》这一主题情境,共有“我的烦恼”“我想偷偷看看他”“一封情书”“冷静以后”四个片段。李老师以自己从进入初一幵始出现的身心发生的变化引入“我的烦恼”,继而启发学生讨论:“李老师当时的烦恼你们有吗?猜猜看,李老师是怎么样摆脱烦恼的?”在“我想偷偷看看他”中启发学生讨论:“李老师想偷偷看看男孩的行为正常吗?为什么?”在“一封情书”中启发学生讨论:“突然有一天李老师收到了那男孩的情书,你认为我们的情感可以继续发展吗?为什么?”在“冷静以后”中李老师启发学生思考:“考虑再三,李老师把情书还给那男孩,但那男孩觉得很没有面子并扬言报复。面对此你想对男孩说什么?”由于《驿动的我》这一主题情境不仅是真实的,而旦就发生在李老师身上,学生既感到好奇,又觉得正常,加上李老师幽默的话语,真情的流露,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整节课中,学生没有被灌输、被说教的感觉,却在教学情境的呈现和问题的思考中自然地明白了道理:李老师的烦恼是正常的心理表现,是青春期的心理萌动,老师那时对异性朦胧的情感也是成长中的正常心理现象,但处于青春期的我们要谨慎、理智地处理青春期朦胧的情愫,跨好青春第一步。

  在平时的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为了更好地说理,可以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经历,甚至自己对工作、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等引入课堂,并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将知识有机融合在故事中并串联成主题情境。这样的课堂肯定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留给学生难忘的记忆,正所谓“教师低投入、学生局受益”。

  三、来源于他人提供的生活境遇

  教学处处有资源。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如果不失时机地将自己身边的人,包括同事、家人、邻居、亲戚等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事情,或者家乡的趣闻佚事等引入课堂,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宁題聚焦

  如在教学苏人版九年级“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时,有一位教师将自己亲戚在拆迁中遇到的故事搬进课堂,编写成《钱家故事多》。这一主题情境案例中包含六个教学片段,分别为“拆迀的烦恼”“钱家的喜悦”“钱家的不幸”“小钱的迷茫”“彩票风波”等。教师在教学中将枯燥的法律条文,恰到好处地渗透到案例中,学生边听故事,边学习知识,边讨论,边思考,既有个体的自主学习,又有小组的合作学习,没有了以前学习法律知识时的枯燥感和厌烦心,更没有了知识接受的距离感和恐惧感,相反却是学生喜闻乐见,爱不释手。在生活化主题情境教学中,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来的故事如何精彩,满腔热情地投入合作探究和展示才华中去。原本的教条和知识融入了情境,犹如将盐融入汤中,学生心甘情愿、主动悦纳。

  教师都生活在社会中,总会与别人打交道,平时在教研活动中,在饭后的闲聊中,与朋友的交流中,总会听到一些故事,包括他人在曰常生活中遇到的真人真事。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需要,适时地将这些故事引入教学,巧妙地编写成主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在探究中长智、明理、践行。

  四、来源于学生内心的真情告白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生活化主题情境的重要来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学生中的正能量搬到课堂,以学生为主线编写成主题情境;也可以将学生的曰记、作文,学生与教师的聊天、微信聊天、日常聊天等故事引进课堂。这样的生活化情境,由于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甚至是自己身上的事件,既真实又感性,学生可接受、易理解,对学生更具有教育和参考价值。

  如在教学苏人版九年级“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时,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知识向来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学生总觉得这部分内容抽象、难以理解。由于这些知识与学生的认知和实践经验有很大距离,所以无论教师如何解释说理,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云里雾里、一知半解。一天,笔者无意中听到语文老师说起我们班学生王某写的一篇作文很有“政治色彩”,立意也恨高。于是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笔者将学生的这篇作文改编为《袓孙三代的“人大”情结》,由这一主题情境串联全课教学,包括“听爷爷说”“看爸爸做”“做小主人”三个片段。同时,依托这一主题情境,根据教材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问题,由问题统领教学内容,巧妙地引导学生层层探究。如在“听爷爷说”片段中,以爷爷当年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亲身经历,配上当时珍贵的照片,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从中懂得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也清晰地理解了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等知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袓孙三代的“人大情结”,边阅读主题情境,边自学教材内容,边深入研讨问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堂”成了名副其实的“学堂”和“辩堂”。《袓孙三代的“人大”情结》这一主题情境大大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距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内容生动活泼,高深的内容通俗易懂。

  其实,学生的日记天天在写,作文周周在做。教师每天要与学生接触,短信往来、QQ交谈等成了教师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如果道德与法治教师稍微留意一下,或许这些内容就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很好的素材,不容错过和小覷。

  教学实践证明,生活化主题情境丰富了教学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益。生活化主题情境也不只是文中所举的几个来源,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用心观察,用心倾听,用心思考,用心设计,就可以信手拈来,使课堂教学左右逢源。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有效教学”在政治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