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初中教师集体备课现状分析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2-05-2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拉开了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帷幕,第一轮课程改革,注重向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改变课程结构,实施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编制,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发展空间,倡导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和合作等能力,这些要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体现在: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中努力建设和开发适于学生实际情况的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多种多样的基础教育改革形式遍地开花,如集体备课、校本研究、课例研究在各个学校掀起一股热潮,备课的方式也逐渐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关注点之一,在以备课为主题的改革中,集体备课又颇受关注。集体备课相较于传统备课而言,崇尚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探究为手段,旨在克服个人备课所出现的一些弊端,一个人的关注点和能力毕竟有限,可能会疏忽某些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因此,集体备课可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充分整合利用,以提高备课效率,解决个体备课的问题,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作为促进教师合作交流的一种有效的方式,集体备课对教师人际关系的融洽及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集体备课进行实践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了解当前中学集体备课实施的现状,有研究者对临汾地区四所中学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对S中学实施的集体备课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参与式观察,并以高一数学备课组为研究对象对其集体备课活动做了个案研究。结合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数据,得到如下结论:

  备课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集体备课制度逐步完善,运行机制相对成熟;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尤其提高了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集体备课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倡导研究型和学习型集体备课,丰富集体备课形式。将课例研究和同课异构的形式引入集体备课是改进集体备课的另一个有效策略,丰富的集体备课形式可以促进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热情。

  但是集体备课在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实在差强人意,更多的集体备课表现为教师坐在一起,但忽略了集体备课的真正意义。很多教师反应集体备课形式单一,以教学型集体备课为主,集体备课对教师个性的发挥不利;集体备课合作交流不足,流于形式,但是却没思考为什么流于形式;集体备课主张交流与合作,但在实践中却演变为教师间的闲聊;集体备课监督评价不到位等。改变当前集体备课的现状,就要从集体备课的指导思想、文化以及如何实施等方面来定位集体备课。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也逐步深入人心,学校课程也能更好地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收到学校领导及教师的重视,提倡从课程审议的角度对集体备课进行解读和完善有利于学校和教师从指导思想上理解集体备课的本质内涵,有利于教师在实践中对集体备课操作的具体化。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对集体备课进行实践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集体备课的研究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教师培训提供参考依据,集体备课的研究为中小学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供一定指导,指导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

  从我国的教育历史看,和集体备课相关的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开始陆续建立教研组,但是,我国所建立的教研组从一定意义上说不是单纯的“教学研究组织”,随着教研组的发展,其功能侧重于组织解决学校教师间的教学业务和教师的相关工作。教研组所分管的“教学业务”,指的是分配教师的教学任务及集体备课。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升学率仍然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教师对待集体备课的态度因其所担任的职务不同而有所差别。在学校实施的集体备课制度中,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对对集体备课活动起着领导作用,而具体到教学工作中,教导主任对各个年级、各学科的活动进行监督,落实到各备课小组,备课小组的组长主要负责活动的实施,而每一位普通教师都是备课活动的参与者,各自的动机和出发点都不相同。

  调查发现,集体备课已经成为当前中学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各个学校的集体备课开展已形成一定的制度和模式,制定了具体的时间安排和实施模式,有固定的备课流程,一般采用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二次备课三个环节的模式,并从中形成下一周教学重点,在讨论中交流教学方法。而课堂效率是教育工作永恒不变的话题,集体备课则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校本教研活动。它弥补了个人教育智慧、知识上的盲点,引发了参与者思维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补充了教师自身个体的不足,明显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同时,这种既有个体积极参与,又有群体通力合作的备课方式,有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博览众长,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有效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关于集体备课实施的效果,调查中发现,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新的备课形式,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解决教师教学中最现实和最直接的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活动中,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使各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的地位、重难点、考点,从而具有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

  加强集体备课,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共识。许多学校的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积极推动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可是我们在现实中也看到,一些学校领导仅仅满足于号召,校长号召中层干部带头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几乎逢会必讲,一定要夯实集体备课措施,甚至出台了诸多集体备课的考核条例,信誓旦旦,大有不搞好集体备课,决不罢休的干劲和决心。可是领导的号召有没有变成教师的自觉行动呢?校长往往号召中层干部,中层干部再把这一号召传达给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不敢怠慢,再把校长的精神传达到全体教师,似乎进行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从领导到教师都有责任,可是人人有责,其实就变成了人人无责。

  在学校办学规模扩大,教师人数普遍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每个学校的领导普遍关心的问题。 集体备课无疑是促进教师提高,实行校本培训的重要环节。学校领导的初衷是要加强教师之间的责任,以老带新,互相促进,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这也是无可非议的。可是集体备课的质量如何?据我所知,有的学校采取规定时间,规定地点集中备课的方法,每周必须保证有一次集体备课时间,并规定不得少于两节课(90分钟),形式上轰轰烈烈,而实际上可能是走过场、扯皮、闲谈、消耗时间,时间一到大家便解散各干各的事。虽然有了统一教案,可是从教学实际来看,没有多少人按照集体备课规定的统一教案去实施教学,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没有太大的实际效果,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面对这样的现状,必须得采取一定措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体现出它的优势。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中教师集体备课能力的培养策略    下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