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探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2-06-3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抽象能力都要求极高的学科。这种特性,使得在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而学生的基础、禀赋、后天努力等都是有差异的。尊重这一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有的放矢,才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正在实施的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创造适宜的条件。新课程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一般要求”和“最低要求”,把原来统一的教学内容变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要求,并为达成目标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面向全体与注重个体差异是辩证的,也是统一的,而分层递进教学正是解决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这一矛盾的教学策略。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所谓的“分层教学”,实际是在大班教学的背景下,将学生依据学习情况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育,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而努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班级学习中,都能在自己已有的程度下获得知识的进一步提升,实现班级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分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旨在协调班级内学生学习程度的分化,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实行分层教学的背景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后一方面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因此同一教学班的学生尽管他们处于同一年龄段,但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其中在数学学科体现尤为明显。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也势必造成学生参与能力的差异;另一方面传统教法受大教学班、课时45分钟时间等限制只能照顾中等学生。采用一种教法、一种作业和一种评估测试而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必然不能照顾各个层面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势在必行。

  (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诸多现象

  首先,中考考标与命题对分层教学的潜在要求。中招考试在命题上有所兼顾,显出层次性来。从基础题、较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题等,梯度性进行命题。这种命题现状和趋势,就要求任课老师,坚持分层教学法,各类题目均要有所兼顾。

  其次,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重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从教师角度来看,学生学习中分化明显,在学习态度上,千差万别;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学生大量的抄袭、或不完成;此外在考试中,学生仍然不会做,导致整个班级教学效果评估不能完成预定目标。 (2)从学生角度来讲,课堂学习中,尖子上觉得无法满足自己进一步学习的需求,而基础差的学生却又觉得授课内容过难,无法理解;在大量题山题海面前,各类学生也是表现各异,无论怎样努力,总是成绩难以提高;在教师授课的进度上,有的觉得快了,有的觉得慢了,难以统一,诉求各异。

  这样,认真分析诸种因素,在初中数学教学上开展“分层教学”,以促进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进而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教学水平和学习效果,不仅极为必要,而且极为重要。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

  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最富有创造性的环节。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异步达标”。实施分层教学,应遵循以下几点一般原则:

  第一,自愿性原则:分层教学的一个前提在于对学生进行评估,而且老师的评估应得到学生的自我认可,自愿将自己归于某一个层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公开性原则:将分层过程公开,陈述清楚自己的意见和原则,再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会有利于这一事件的推进。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

  第三,动态管理原则:分层之后,及时掌握各类学生的情况,对其展开针对性的、适合其目前状况的教学。动态管理,一是老师要主动发现变化,另一则是要允许学生自我建议调整层次。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实施分层教学,不仅仅是学生的分层,它还有更广泛和深刻的内涵。概括来讲,实施分层教学有以下几点策略:

  (一)学生分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C)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公开,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二)分层备课。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A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质。如“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学生能说出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进行简单计算;B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C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性质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性质。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应注意层次和梯度。

(三)分层授课。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如分解因式;。对于A、B层次的学生而言,显然难度较大,如果把例题分成三个问题:分解下列各式(1); (2); (3),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第一二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掌握,第三题要求B、C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A层次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课堂提问更应该分层次,A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问题,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对A层次学生的提问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宜太大;对B、C层次的学生,尤其是C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如在讲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内容时,设计三个提问:(1)判定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两个角相等”的真假;(2)说出命题的逆命题;(3)判定逆命题的真假。第一个问题是针对A层次学生设计的,而第二三个问题是对B、C层次学生而设计的,目的是要发挥他们思维活跃的优势,通过大胆的猜想和类比,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分层训练。课堂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如完全平方公式的训练题: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2); (3); (4)。学生训练时,老师不宜明确指明哪些学生做什么题组,A层次的学生选做(2)(3)题时,老师应及时点拨,允许部份学生集体讨论完成第(4)题。课外作业也应分为几个层次,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以供学生选择,其中必做题要求A、B、C层次的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或几个同学一起研究共同完成,这样在学生习中形成竞争意识,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每周一练的题目可分为A、B两种,印在同一张试卷的正反两面,方便学生选择。

  (五)分类指导。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对A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C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C层次的学生帮助A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六)评价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有所区别,对于A层次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应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对B、C层次的学生所取得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

  此外,在分层教学的实施中,还有基于学习者生物钟的考虑产生的时间上的分层、基于心里状况的辅导分层等等。总之,应该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分层教育旨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效果,进而提高整个班级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不仅体现了在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也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的负责,对学生的负责和尊重。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数学课上趣味性语言的运用    下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游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浅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