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性研究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22-07-1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多元的导入形式,能够切实丰富课堂表现,增强课堂品质,使之产生更强的吸引力,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最终形成一堂高质量的小学课堂。然而,在当前的实践调查中却发现,小学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存在明显脱节,导入形式单调乏味,导入效果不够理想。为此,在小学课堂教学改进过程中,教师尝试运用沉浸导入法、兴趣导入法和思维导图导入法,来构建起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新方式,从而大大提高了小学课堂的整体品质,使其在育人方面的效能跨上了新的台阶。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课堂,教学品质,导入方式,有效性

  在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现代教育的改革浪潮中,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特征,形成精彩纷呈的导入环节,是切实改善教学局面,活跃课堂氛围的常规做法。本文就将从小学课堂教学的角度切入,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导入的问题进行综合研判,以期能够形成具有更强指导性的创新建议。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课堂教学导入的现状研究

  在当前的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优化和完善,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操作方式。从实践的观察中可以发现,教师会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多种媒介表现形式,使导入环节具备更强的表现力,能够更好的说明课堂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关注,进而对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逐渐展开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这种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资源、技术和媒体进行表现性创新的教学导入设计方式,在实践教学中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精彩纷呈,花样叠出的导入环节,往往成为学生和教师关注的焦点,切实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推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与教师、学生、家长等相关各方的沟通中也了解到,各方均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引入,来形成更富启发性,更富表现力,更能带动学生的新型导入方法。

  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课堂教学导入的问题

  虽然在当前的课堂教学导入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然而在切实增强课堂品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正在越来越小。从对信息技术利用有效性的综合研判中可以看出,当前的导入问题已经非常明显,主要包括:

  (一)导入脱节

  在当前的小学课堂导入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多是为了进行教学内容、主题或形象的呈现。在导入环节,往往注重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多元性,但在推进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这种基于信息技术利用的创新成果并没有一以贯之,反而与教学内容产生了明显的脱节,造成了头重脚轻的教学问题。

  看似精彩纷呈的导入环节,为课堂开了一个好头,却无法对整个教学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反倒因自身过度注重表现,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无法保障课堂教学品质的有效提高。在实践调查中可以发现,近6成受访者均认为当前导入环节与课堂教教学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这一问题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导入乏味

  在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图片、视频、游戏等元素的应用比率越来越高,实际应用效果却越来越差,教师和学生都出现了审美疲劳。加之当前教育信息化改革已十分成熟,导入环节的设计也比较多样,看似精彩纷呈,却稍显老套的导入环节,依然无法吸引学生的关注,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实践的课堂过程中可以发现,仅有少数具有创新性的课件或导入视频才能引发学生的强烈关注,其他一些比较常见的形式、内容和主题,再也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了。这种因审美疲劳而引发的导入环节的乏味问题,时刻提醒教师必须进行导入环节的创新,切实提高导入环节的有效性。

  (三)导入模糊

  在传统的导入环节,教师更强调对教学内容进行初步的展示,却忽视了信息时代学习行为、学习思维和学习模式的转变,未能基于新的信息技术模式,来构建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这就使得学生对于导入内容的认知比较模糊,并不能基于导入内容进行自主的联想、拓展和构思,致使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限制了课堂教学品质提升的水准。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建议

  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高品质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尝试从有效性升级的角度入手,来形成全新的信息化导入法:

  (一)沉浸导入法,让课堂有声有色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导入环节设计时,可以基于沉浸这一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声画像的综合使用,借助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多元技术支持、资源支持和设施支持,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在导入环节沉浸其中,进而使这一场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始终身处场景进行探究,在带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同时,使之产生更强的沉浸感、代入感和体验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更富冲击力的感受。

  例如,在《西沙群岛》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利用多媒体课件、灯光调节影视作品以及海底声音等多种素材,构筑了一个与教学内容高度契合的海底的西沙群岛情境。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立体构建教学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沉浸于西沙群岛的美景之中,从天空,到海面,再到海底,让学生真正立体而全面的感受了西沙群岛之美。进而对照教学内容中关于西沙群岛的描写,一点点改变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西沙群岛不同季节、不同时刻、不同方位上的美景和物产。最终,在学生探索西沙群岛,发现西沙群岛,感知西沙群岛的沉浸式学习过程中,完成了这篇课文的多维度学习。

  从沉浸导入教学应用的实践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于这种全场景的持续沉浸、持续感受和持续体验非常认可,他们在更生动的学习场景中,跨上了学习效率的新台阶,达到了更为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可以借助情景展开更多元的调动和引导,其在教学创新上的感受也非常积极,这种有声有色,沉浸感十足的高品质课堂,正在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二)兴趣导入法,让学生活力四射

  兴趣导入法是基于传统激趣导入法,通过兴趣小组形式有效引入,而生成的合作式教学导入法。在导入方案设计过程中,教师会以学生的兴趣小组或兴趣社团为对象,根据该群体的共同兴趣,设置具有较强一致性的导入方案。进而利用信息技术的综合呈现效果,快速引发该群体的强烈关注,最终以该兴趣小组为中心,点燃整个课堂,让学生的活力得到充分的释放。

  例如,在有关购物这一数学主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尝试对学生的兴趣进行了综合分析,希望能够通过兴趣导入的方式,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对信息数据的综合分析,结合学生日常表现和过往的信息材料,明确了学生在个人学习、生活和成长方面的兴趣分布情况,并将“历史兴趣”作为一个切入点,来进行兴趣教学方案的设计,来进行导入方案的设计。在教师所创设的导入方案中,学生们穿越到古代,装扮成古人,来购买古代常见的物品,这种导入形式精准触发了喜欢历史的学生兴趣,并全面调动了历史兴趣小组的参与热情。

  在教师和学生兴趣小组的共同带动下,其他学生已经开始参与到这场穿越之旅中,纷纷扮演起自己喜爱的古人,来购买各种各样的物品,而在购物主题中所包含的知识,也自然而然的融入于学生的体验之中,让学生快速掌握了其中的要点。在这种精准定位兴趣,引发群体参与的教学导入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定位,精准触达是保障效果的关键所在,更是让导入环节趣味横生的关键支持。

  (三)思维导图导入法,让教学明明白白

  思维导图是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导入法就是要求教师在导入环节,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教学的目的、任务要点、难点、易错点、课后作业等进行系统展示,并让学生学会围绕思维导图来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感知和自主拓展,真正让每一名学生对课堂教学都了然于胸,能够自主配合教师完成课堂学习。

  比如,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将生字、短语、对话以及课后练习四大要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做了简单的备注。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简单讲解,让学生明确了本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大家对于课堂教学的认识变得更为清晰。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和课后拓展中,教师也切实落实了思维导图中的相关要点,学生紧跟教师步伐,积极参与互动,切实完成了自主拓展。

  在课后的访谈中了解到,学生对于这种明明白白的教学过程非常满意,他们在看导图、学导图以及理解导图的过程中,已经大致掌握了课堂要点,因此,在接下来的学习、实践和拓展中变得游刃有余,学习效果跨上了新的台阶。

  在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以沉浸导入法为基础,构建了一以贯之的教学场景,带来了全新的教学体验。进而基于兴趣导入法,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使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展开高效能的课堂学习。此外,教师还尝试基于思维导图导入法,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明明白白,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释放,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切实提升学习的效果。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效性    下一篇: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