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地理论文

大单元主题教学地理核心素养的实施策略

所属栏目: 地理论文  更新时间:2022-07-1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 要:2017年最新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出台,促进了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地理大单元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运用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支点。本文旨在以土壤大单元教学实践的案例来探究大单元教学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从正确认识教学内容、根据学情进行大单元的教学过程展开论述。

  关键字:核心素养高中地理 大单元

  所谓“大单元”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教学目标,将整个高中地理学习内容确立为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地理学习的一般规律,以相关地理要素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连续课时的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可以使琐碎的地理知识系统化、模块化。近年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课堂的教学形态产生了深刻影响,与传统的三维目标相比,更具有实际操作性。倡导大单元整体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秩序,把真实生活带进课堂,还原学习的现实意义和完整性,让地理学习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使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那么想要在大单元教学中实施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地理核心素养及核心素养的内涵。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地理空间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这四个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应具备的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等重要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大单元地理教学是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组彼此关联的系列教学活动,通常需要若干课时完成,这里所说的“单元”不完全等于学科教科书编写“单元”或“章节”,“主题”也不完全等于教科书上的单元或章节“标题”。“单元学习主题”是指依据课程标准,围绕学科某一核心内容组织起来的,体现学科知识发展、学科思想与方法深化或认识世界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深度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主题。大单元主题教育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施可分以下四步。

  第一步以某地理要素为单位大致划分大单元:一般以地理要素(本案例以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土壤为例)为单位,明确课标与教材要求。研读本地理要素的相关课程材料,分析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梳理单元内容结构,明确教材的逻辑与内容结构、与教材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判断本地理要素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小单元。

  第二步初定单元学习主题:对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关键能力、学科观念、生活经验、思路方法等方面进行探查、分析和诊断,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单元学习内容;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厘清本学期的大单元逻辑以及单元命名,再以学生认知准备与心理准备为基础,按照规定课时初定单元学习主题。

  第三步确定单元学习主题:结合土壤的相关信息来多方论证分析单元学习的价值,最终确定单元学习主题。一个单元学习主题的水平高低,主要看主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及其价值体现,即主题对落实课程标准的价值、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进阶发展的价值、对学生学会学习的价值同时,还要考虑它的可操作性。

  第四步对大单元教学过程综合考虑,将整个备课和教学分为三个方面

  一、、抓住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

  教师在准备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土壤该节知识点的教学,更要注重沟通相关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学生作为初学者,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不到位,所学知识点支离破碎不成系统,该情况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地理综合思维。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土壤要素为连接点,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使琐碎的地理知识系统化。引领学生将琐碎的相关知识系统化后,可以再引导学生就土壤要素分析多区域的农业发展条件。

  因此,高中地理的学习很注重相关知识的联系,掌握了这些联系往往就可以提高地理学习的深度。从而培养起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二、利用合适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讲述土壤这节课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当地土层20厘米深的土壤。课堂上首先观察土壤剖面的颜色,让学生总结出不同深度的土层颜色不同,再结合课本知识得出土层的名称;再将一干纸巾贴到土壤剖面,可发现纸巾潮湿了;接着让学生用手指捻不同深度土壤的颗粒,感受不同深度土壤的颗粒大小。然后取一部分土壤投入水中,可发现有气泡产生以及水的表层有细小碎屑,说明土壤的成分。最后将剩下的土壤放入一透明容器中,往土壤表面倒水,可发现有水从土壤底部渗出,说明土壤有透水性。通过让学生做以上实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同时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能力,并在情境当中认识到观察生活与地理的联系,使生活和地理教学形成强烈共鸣,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三、将理论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高中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许多地理知识就是对现实生活的经验总结。在地理课堂上可以依据所讲内容与相应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如在土壤的学习中就可以诱导学生观察当地土壤的颜色,使其意识到土壤在区域分布的差异,提高其区域认知能力。并对学生在观察中得出的结果给出及时准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分析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土壤颜色不同,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土壤的质地和肥力对农业的影响,促成土壤地理大单元教学的实现,使必修一土壤和必修二农业得以联系起来。例举东北的黑土和北大仓,南方的人工改良水稻土和水稻种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得出自己的结果后,教师及时作出评价并完善答案。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方在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两者的相互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情感,如果没有情感的卷入,那么学生的课堂学习将只是一种被动的“参加”而不是积极的“参与”。教师对学生课堂参与进行积极的评价,给予鼓励,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同时也产生一种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课堂学习的归属感,从而使学生能真正把参与课堂学习当做是一种享受并积极参与学习中来。

  总之,大单元地理教学中,结合大单元知识结构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地理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学好高中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