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如何让语文课实现“过程透彻”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2-07-2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文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通过观摩课堂我发现,许多教师对语文要素的教学还停留在“点到为止”的层面,不够深入、不够透彻,没能真正深入引导学生掌握方法。正如有特级教师所说的,我们常常因“教得完整”而设计过多环节,导致重要的活动过程难以充分展开,让人有一种不解渴的感觉。假如教师能再点拨一二,学生领悟就到位了,也解渴了。

  如何真正实现“过程透彻”,能再点拨一二呢?下面就对照两个课例片段进行解读。课例所使用的教材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语文要素是认识比喻句并会说简单的比喻句。

  【课例一】

  师:“仙桃石”可真神奇啊!你看,这句话中把仙桃石这块大石头说成像什么?(出示: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生:像一个大桃子。

  师:说得好!像这样把一个物体说成像另一个物体的句子叫比喻句。请同学们读一读“仙人指路”这个段落,找一找里面的比喻句。

  生: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远方。

  师:你真会读书,这个是比喻句。(出示柳树图片)请同学们看图,说说柳枝像什么。

  生1:柳枝像头发。

  生2:柳枝像方便面。

  师:你们都很有想象力。

  ……

  师:你们能不能自己说个比喻句?

  生:月儿像小船。

  师:什么样的月儿像小船呢?

  生: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师:还有其他的比喻句吗?

  生1:天上的星星像眼睛。

  生2:这个苹果像那个苹果。

  师:这个句子可不是比喻句。

  ……

  【课例二】

  师:读了对“仙桃石”和“猴子观海”的描述,请看图(出示“仙人指路”图片),说说这块石头神奇、有趣在哪里。

  生:这块石头好像一个戴着帽子的人站在山顶上。

  师:你很会观察,也很有想象力。

  生:这块石头好像一个人穿着长长的衣服,伸着手站在山顶上。

  师:你会观察、想象,说得更详细。课本上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来读一读。请你想象图片上这位有趣的“仙人”的样子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读、优秀学生示范读)

  师:(出示描写“仙桃石”和“仙人指路”的比喻句)大家认真读一读这两句话,说说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这两句话中都有“像”字。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咱们先看第一句,这是把什么说成像什么?

  生:把那块巨石说成像一位仙人。

  师:说得很对。有两种事物,把一种事物说成像是跟它相似的另一种不同的事物,这样的句子叫作比喻句。请再读一读,另一句话中的两种事物分别是什么?

  生:这块奇石和大桃子。

  师:这个句子也是比喻句,只是用的是“好像”。你们能用“像(好像) ”说一个比喻句吗?

  生:月亮像小船。

  师:你们觉得他说得对吗?

  生:我觉得他说得不对,应该是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师:你太了不起了。比喻句中两个事物的样子要相似才行。谁还有?

  生:我长得像我的妈妈。

  师:你们觉得她说的是不是比喻句?

  生:我觉得是比喻句。

  师:为什么?

  生:里面有“像”,还有她们是两个相似的事物。

  师:有没有人跟她意见不同?

  生:我觉得不对,老师说是不同事物。

  师:你太会听讲了。是啊,比喻句中的两种事物必须是不同类别,我和妈妈都是人,所以这样的句子不是比喻句。老师这里还有一句话,你们看是不是比喻句。(出示:他看上去好像要发火)

  生1:我觉得是,里面有两个事物,一个是他,一个是火,而且用了“好像”。

  生2:我觉得不是,老师说比喻句要有两种事物,这句话里没有两种事物。

  师:同学们再读这句话,看看里面说的是“火”还是“发火”。

  生:说的是“发火”。

  师:“发火”是不是一种事物?是不是把“他”的样子说成跟“发火”相似?

  生:“发火”不是一种事物的样子。

  师:你说得对!比喻句里面必须有两种事物,而这句话里并没有。谁还能再说一个比喻句?

  生:树上的苹果像红红的小太阳。

  师:树上的苹果有很多,如果你再加上“一个个”这个词语会更好。

  ……

  师:(出示两块奇石的图片)你能仿照课本上学过的奇石写法,用比喻句说一说这些奇石吗……

  以上两位教师虽然都在用《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教学生认识比喻句、练习说简单的比喻句。但是很明显,课例一中的教师因为仅仅停留在“教了”层面,没能再“点拨一二”,使学生对那些带有“像”和“好像”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还有点分辨不清。课例二中的教师没有满足于“教了”,而是多“点拨一二”,真正引导学生“会了”。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什么是比喻句,而且引导学生在说句子的练习中进行实践,让学生把句子说得更具体、生动,最后还根据图片让学生迁移运用。这才是真正在“用教材教”,教得透彻,教得到位。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以活动为载体 创建高效的写作课堂    下一篇:怎样教好汉语拼音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