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让生命教育细雨春风般藏于语文课堂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2-09-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生命安全教育,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安全教育,生命教育是基础。语文学科因它固有的学科特点,更有细雨春风般滋养生命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应积极践行“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理念,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同时倡导大语文教育观,将生命教育润物无声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

  一、关注学生第一感知,开启生命主观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可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然而,怎样让问题提得更有价值,而不是让学生为提问而提问,我想关注学生第一感知,找到学生心中真正的疑惑,这样的问题才更有价值,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语文中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而更好地落实生命与安全教育。

  带着这样的感受,我在教授《这条小鱼在乎》时,并没有急于讲解课文,也没有直接解题,而是先出示课题,让学生自己看题目,说一说你有什么想问的,鼓励学生寻找自己第一次读课文时的真实感受,学生提出了一个更有价值的问题,即:“这条小鱼在乎什么?”,抓住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自主学习找到答案,学生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生命”,我又追问:“谁的生命?”“小鱼的生命。”学生们回答。“哪条小鱼在乎哪条小鱼的生命?”学生开始被我问得有些茫然,然而沉默片刻后,一个学生回答说:“每条小鱼都在乎自己的生命。”这时,我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对于每个个体来说,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每个动物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生命没有了,这个人或这个动物也就不存在了。“你害怕自己的生命没有吗?”“害怕。”学生深有感触地说。“每一条小鱼也害怕自己的生命没有了,它们和你们一样害怕。”有了这样的情感铺垫,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了起来,积极投入到了学习中,真正体会到了生命的重要性,也懂得要珍爱每一条生命,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我想如果我们不关注学生的第一感知,那么有可能使学生产生的疑问被一些浅显的答案忽略掉了,会影响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感受文章主题,也会错失了许多课堂的精彩,所以关注学生的第一感知是多么的重要。关注学生的第一感知,唤醒学生最初的心灵感受,这才是真正促进了学生的生命成长。

  二、走进学生真实情感,开启生命引导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我们要敢于让学生说真话,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而不是看老师的“脸儿”,听老师的“音儿”来猜测问题的标准答案,否则即使得到了正确的答案也毫无意义,甚至还会产生不良影响。语文源于学科特有的的教育功能,在没有暗示的情况下引发学生的真实感受就更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的引导要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引领,才能真正润物无声地实现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我在讲授《播种希望的日子》一课时,在面对爷爷搬到西瓜地一个大西瓜,而让作者误认为是自己播的种子长出的西瓜时,让学生展开讨论:“爷爷的这种做法对吗?说出你的理由。”学生面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争论,有的同学认为爷爷做的对,但又说不出理由;有的同学却认为爷爷做得不对,因为他哄骗了孙子。仅仅因为问题中多出了“说出理由”这四个字,认为爷爷不对的同学胆子反而大了起来,不再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抓住这个契机,我让学生再深入读文,想一想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了前面学生真实的想法的铺垫,学生学习的欲望更强了,经过反复读文,再加上老师的积极引导,深入了解了爷爷这种做法的真正意义,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而是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心里适时地播下的一颗希望的种子”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这样的理解不会只停留在表面上,而是像一颗种子一样深埋入了学生们的心中,也更让学生懂得了心中装满希望是多么重要。我想这才是走进学生内心的引导,是能唤醒学生积极对待生活的引导,这样的引导唤醒了学生心中对希望的渴望,对生命的期待,也就促进了学生的生命成长。

  海阔才能凭鱼跃,天高亦能任鸟飞。我们只有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思考空间,相信学生,关注学生第一感知,走进学生的真实情感,引导学生内心的情感生成,增强学生的生命感悟力,才能真正使学生获得生命成长。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如何学好书法    下一篇:浅谈小学生如何写好书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