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校科室范文 > 班主任工作范文

德育工作案例三

所属栏目: 班主任工作范文  更新时间:2023-08-2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案例背景:

  在生活中,人人都渴望受到尊重,但在现实中,却常有一些不尊重别人的现象发生。比如,人群中,普遍存在着因他人的成绩、才能、荣誉、长相、家境超过自己而产生一种嫉妒心理,这种因差异而产生的嫉妒心理,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使自己疲惫不堪,在学生中,这种现象也时有发生。

  二、活动准备

  1、以不署名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体会,把感受最深的因别人在其它方面超过自己而产生嫉妒的经过写出来。

  2、确定扮演角色,并进行小品《嫉妒》的排练。

  3、黑板上写“克服嫉妒心理”几个大字。

  三、剧情:

  小 A 与小 B 是同班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小 A 活泼开朗,小 B 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小 B 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而小 A 却像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小 A 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 A,甚至在背后说小 A的坏话。小 A 觉察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 B ,更想不通为什么她会这样对自己?

  四、活动步骤

  1、查根源(以问题来引发思考。)

  (1) 小 B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行为呢?

  (2) 查资料定义“嫉妒”是什么?

  (3) 讨论“嫉妒”有什么危害?

  (4) 能不能纠正这种嫉妒心理?

  (5) 怎样纠正这种嫉妒心理,以正确的心态来对人、对事?

  2、学生讨论“嫉妒”的危害并且怎么纠正,派代表发言后,由老师概括如下:

  1)“对别人的危害可能 对自己的危害绝对”一个光会嫉妒别人的优点、长处、幸福、成就的人,由于他的心计全部用在如何嫉妒别人,设法算计别人,妄想把别人拉到跟自己同一水平上,甚至低于自己的水平。结果,且不论对被妒者有无损害,首先他空耗了自己的宝贵时间和精力,最终一无所成。

  2) 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了自己、贻误自己。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 自己,恰恰又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3) 克服自私心理: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 “ 我 ” 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总怕别人比自己强,对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 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心底无私天地宽”。

  4) 正确认知: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别人取得了成绩并不等于自己的失败。“人贵有自知之明”,强烈的进取心是人们成功的巨大动力,但冠军只有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争强好胜也不一定能超越别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5) 将心比心:将心比心是教育者常说的一句俗语,当嫉妒之火燃烧时不妨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扪心自问,“假如我是对方又该如何呢?”运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让自己体验对方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别人,这是避免嫉妒心理行为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6) 完善个性因素:大凡嫉妒心理极强的人,都是心胸狭窄、多疑多虑、自卑、内向、心理失衡、个性心理素质不良的人,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7) 提高自己:嫉妒的起因就是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强,如果能集中精力,不断地学习、探索,使自己的知识、技能、身心素质不断得到提高,那么,也可以减少嫉妒的诱因。而且,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将自己的闲暇时间填得满满的,自然也就减少了“无事生非”的机会,这是克服嫉妒心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8) 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公平、合理为基础的竞争是向上的动力,对手之间可以互相取之所长,共同进步。

  9) 要使嫉妒成为动力,首先必须承认自己有嫉妒。承认嫉妒也是一种洒脱和诚实。有了嫉妒,也就意味着竞争,努力迎难而上。如成绩不佳,以她为榜样向她学习学习方法,刻苦努力;长相平平,代之以丰富的内在气质和优良的思想品质;性格优柔寡断,可培养自己的主见,在学习与工作中努力提高。正视它,让其成为原动力,推动自己向上前进。

  三、活动后的反思:

  1. 可以树立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而这些也有利于形成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合作的特点是大家通过努力实现共同目标,属于解决问题的协作性行为,在此过程中,人际关系和睦,集体能够一起成功。对于中学生来说,合作可以避免过重的成就焦虑,有利于培养自尊自信;可以体验到更多的愉悦和快乐,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可以有更宽松的沟通气氛,有利于问题的最终解决;最重要的是可以形成宽容、倾听、助人、分享等优良心理品质,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首先要看到新型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平等互助、团结共进的关系。

  2. 21世纪的少年儿童无论是男是女,应该把竞争的机制引入到人际关系中去。不过,我们的竞争,第一,是在平等的基础上的竞争;第二,竞争的目的,并非为了搞垮别人,而是为了互相促进,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第三,竞争的结果,自然也会有优胜劣汰的情况出现,但无论是胜者还是负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各自在新的起点上,继续相互帮助,团结前进,绝不会出现你死我活的对立局面。日本学者三木先生指出:“靠嫉妒是一事无成的。人靠创造来造就自己,培养个性。人越有个性就越不会去嫉妒。”他说,“靠一个情感来控制别一个情感要比靠理性更为有力,这是普遍真理。如果说英雄是不会嫉妒的说法是真实的,那么实际上就是说英雄的功名心理和竞争心理等其他情感比嫉妒强,并且重要的是具有更大的持久的力量。

  3. 一方面自己不去嫉妒别人,另一方面当被人嫉妒时,要正确对待,即心胸要宽广一些,不要去计较,甚至伤心备至;要在可能的条件下,给对方以能够接受的帮助。

  4. 人们在提及“嫉妒”时,多数是贬义。但是,嫉妒并非全都不好,积极开放式的嫉妒,可以成为催人上进的原动力。发现别人才华横溢、成绩辉煌或被委以重任之时,自我心理可激发一股强大的动力,欲与他人试比高,不甘自己的落后,甚至还要超人一等,增进自己的斗志,只要适度这未尝不可,前提是适度,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德育案例工作案例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高中班主任德育案例一    下一篇:德育工作案例二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