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营造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营造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胡 德 伟

(赣州市第三中学,江西赣州,341000)

 

摘  要: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对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认识的偏差,目前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存在诸多问题。为提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从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等诸因素统筹思考,积极营造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课外阅读;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语文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中学语文教学“高投入、低效益”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对于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果,人们把目光多集中在课堂教学上,而往往忽视课外阅读这一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也多重视课堂教学,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强调不足。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先生曾撰文指出:学习语文的天地有三个层次:其一是课堂;其二是校园(包括各科教学);其三是家庭和社会。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也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是说语文教学的课外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语文决不等于《语文》课本,积极营造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对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中学生迫于升学压力,平时功课紧,各科作业负担重,许多业余时间都花费在写作业和应付考试上,没有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

2.阅读内容差异较大。有些中学生,读名著少,读通俗书刊多;读政治理论书籍少,读文学读物多;读小说、散文、传记等体裁作品多,读诗歌少;读自己订阅的刊物多,读图书馆的刊物少;读各种参考书多,读学科拓展的课外读物少等等。

3.多数中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许多中学生读书不做笔记,不注意知识积累,读书没有养成利用各种工具书的习惯。

4.课外阅读的校园环境不够理想。一些学校没有图书馆、阅览室,甚至没有读报栏、读书专栏;很少举行读书交流会和读书方面的知识竞赛。

收稿日期:2004-06-17

作者简介:胡德伟(1962-),男,江苏宿迁人,赣州市第三中学教师,中学高级。

5.课堂教学以讲代读,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目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仍然讲得太多,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是同一种授课模式——作家作品、时代背景、划分层次,归纳大意、概括写作特点,布置课后练习等等。教师面面俱到,认为嚼得越碎越好,而学生则对这种千篇一律、重复拖沓、刻板生硬、毫无重点的课听得索然寡味,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6.缺乏必要的读法指导。不少教师认为,学生读书几年,读书方法不容置疑,实则不然。很多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抓不住重点及关键字词,不会速读、跳读,眼睛不会扫视,有些课文就是读了几遍,内容也仍复述不完整。如果教师不给予及时正确的读书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量就会减少,读书速度也会跟不上,继而无趣、无心去读,当然也就更谈不上提高阅读能力了。

二、营造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针对目前存在的影响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主要问题,从提高阅读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目的出发,应积极改善学生的读书环境,营造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为此,应从以下因素加以思考:

1.社会因素

高考、会考、中考指挥棒严重制约着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当前考题有时过难、过繁、过偏,因而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课内外的题海已把学生弄得晕头转向,学生的课外阅读自然排不上号。因此,要想把学生的课外阅读搞上去,必须解决考试指挥棒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直接影响问题,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

2.学校和教师因素

要强化课外阅读的校园氛围和加强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教师要努力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益。其中最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许多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恐怕与程式化教学程序和乏味的满堂灌教学等有关。因为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其认识活动的范围往往会缩小,思维会压抑或迟钝。因此,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摒弃那些不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陈旧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时时处处考虑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真正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应少作大段串讲,多作入情入理的赏析;少作篇章结构的分析,多作句子基本功的训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感悟。

教师要加强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量的大小,阅读速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阅读能力的提高,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更应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教师应避免教学中阅读指导的随意性和零散现象,力求有一定的指导体系,能系统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进行点拨。要告诉学生“感受性阅读”是阅读能力和方法的基础,“理解性阅读”是培养阅读良好品质、提高品位和阅读能力的必经途径,“鉴赏性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高层次的阅读境界,“比较性阅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作较为深入的带有创造性成分的阅读。要指导学生掌握精读、略读、速读、跳读、朗读、默读等读书方法,尤其要掌握“精读”这一阅读方法(这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阅读训练方法),做到:(1)认清字形,弄清字音;(2)对词、句、段、篇都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做到咬文嚼字,细琢细磨,理解内涵;(3)仔细品味作品所阐述的道理或所描绘的情景;(4)能客观地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写作意图和表现形式作出比较恰当的评价。在实际教学中可限时阅读,然后让学生复述内容,突出重点字词。但要注意的是,“精读”要求细致,但细致并不等于繁琐;“精读”要求深入,但深入并不等于牵强附会,故作高深。只要我们经常注意对学生进行读法指导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水平定会大有提高。

另外,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多读健康有益的书,极力向学生推荐好的课外书,这也是确保阅读大课堂在光明的快车道上健康平稳运行,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一条有效的途径。究于此,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专业性强、阅读品味高的《语文报》、《读书》,充满青春气息、瞭望外部世界的《中国青年报》、《青年文摘》、《中学生阅读》,弘扬主旋律,歌唱改革开放的《半月谈》、《中华读书》,早有定论的中外名著《平凡的世界》、《围城》、《复活》等等,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感化和熏陶,加强自身文学修养,培养健全的人格。

3.学生因素

对课外阅读书籍的选择要克服“偏食”和品位不高的缺点。学生时代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最佳时期,各种书籍都应该读一点,知识互补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要教育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做到边读书边做笔记,边读书边查阅工具书,边读书边剪贴;对好书、好文章要反复吟咏诵读,对优秀诗文则必须达到熟读背诵的程度。在时间安排上,要摆正数理化作业与语文课外阅读的位置,做到阅读天天坚持,知识日积月累。

4.家庭因素

家长应该对子女的课外阅读给予足够的重视、支持和指导。作为家长,要关心子女的成长,更要关心他们的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课外阅读的小环境也必然得到一定的改善。那种认为课外阅读是“看闲书”,是“消磨时间”的看法,或者粗暴地没收书籍的做法,都是不对的。家长除了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以外,还应该学习一些如何指导子女进行课外阅读的有关知识,使得指导子女阅读时有方法可依,从而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提高阅读质量。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语文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享受对话    下一篇:谈“换位思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斑羚飞渡》教学一课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