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兴趣教学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浅谈语文兴趣教学焉丽(此文在1999年4月1日被辽宁省教育管理研究会评为省级一等优秀论文)兴趣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一种强烈倾向和喜好情趣,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是激发情感的诱发剂,是主动学习的启动力。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在学习中对某种功课产生较高兴趣时,其学习主动性就会强,学习效果就会好,学习的创造思维就活跃。反之,就被动,效果就差。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中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强调了兴趣比知识更重要。很多心理学家也都把兴趣比为智慧的触发器,才能的出发点,求知的前动力。由此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某科知识,必须有兴趣,教师教某科知识,必须使学生产生求知的兴趣。语文与其它学科相比,本身具有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因素,应该是易教易学的学科。但由于多年来尤其近年来标准化考试的影响,教师把注意力放在应付考试上,学生也把精力投入考试上,渐渐地陷入机械性的判断、推测的泥沼,语言艺术的生动性、情趣性日渐消失,语文教学的兴趣也逐渐减弱。现在大多数学生(尤其理科班更重),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大多没有成为教材体验和思索的主体,更缺少自我人格的参与,成为一个冷漠的旁观者。使语文教学路子越走越窄,效率越来越低下。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呼声日趋强烈,改革的新教材也即将问世,作为年轻的语文老师,我觉得应该及早探讨改变现时语文教学方法的弊端,从传统的语文教学格局出发,扭转语文教学的弯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语文学科真正成为各科学习的工具,为此,我尝试了语文兴趣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教学,并非新发明、新创造,当年我在读书时曾遇到过小有名气的语文教师,他们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范例,引发起学生对语言艺术的兴趣,通过读、说、评、写多种方式,使学生把学语文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现在回想起那些老师的教学和当前围绕考试指挥棒转的教学模式,孰优孰劣,确实感到是非分明,也就倍感改变现时语文教学该是何等必要!    首先,应该认识到,就现行教材来看,入选课本中的篇章都是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并已形成严密的科学体系,这些作品,当初经历过作者呕心沥血编写和经历数代语文教学实践的检验。是语言艺术的精品,本身具有使学习者产生浓厚兴趣的因素,只是教者如何挖掘如何运用罢了。    所以教师传授这些篇章时,不应把它当成简单的读物,随心所欲地讲讲而已,应依据教学参考书提供的路子,再经自己充分挖掘出这些文章的思想性,艺术性的精粹,使学生受到举一反三的启迪,久而久之又使他们具备驾驭汉语言的能力。当然,让学生掌握它并形成能力,还必须经过“反复历练”(叶圣陶语)的功夫。    总之,应该肯定地说,对教材,首先是教师要努力唤起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笔者在近几年教学中,首先从小说、记景散文、诗词等篇章教学入手,力求使学生在富于情趣的教学中学到知识,提高情绪体验的效能,增进自身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唤起学生对教材内涵体验的积极性,其基础就是对教材的浓厚兴趣。高尚的情感体验是形成优秀个性和丰富情感的主要途径,它和培养语文兴趣又有互相促进作用。教学中,我力求把学生引入兴趣之中。每讲一课,认真介绍作者的经历、写作本文的背景,作品展示出作者的一种什么样思想等等,以此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所揭示的情景之中。如教《雨中登泰山》一文,导语这样设计:“假日,我们要去登山,都盼望有个好天气,蓝天白云,风和日丽,才可以登高望远,让大地万千景物尽入眼底。至于人们要登五岳之首的泰山,更是如此,然而作者要登泰山时,偏偏天公不作美,阴雨连绵,一直下了三天,确实耐不住等天晴了,就鼓起勇气,雨中上了泰山。雨,成为登泰山的特定景物,雨中的游者反而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情趣,……”这样的导语使学生产生了如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本课的兴趣。这比起写出标题,介绍作者的讲课好得多了。    接着是范读课文的环节,应该说,多数语文教师的朗读水平都不及省教研部发行的《中学语文课录音磁带》上名家朗读得那么标准,现在运用录音机进行课堂教学已不是什么希奇的事了。课堂范读,打开录音机,语言大师们的动情朗读,会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一种直观感染力,充满美感诱惑力的悦耳声音、语调把文章的情景、内容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在听者脑海里产生了生动的形象,蕴藏在文字中作者的思想会真实地感染学生,使他们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的主旨。在此,我常想:如果能编辑出一套电视朗读教材,把真实的大自然风光、概略的情节配合朗读文字,展示在荧屏上,就更有直观的感染力,那效果肯定会更好,更有利于学生感情升华。    把电化朗读教学作为各篇课文教学重要环节,使课文朗读产生良好效果,在学生脑海中产生良好形象,把语言的感染力准确传达到学生身上。朗读中,对古诗词和各类文章中精彩片段还要让学生分析句子的节拍,体会文章抑扬顿挫的节奏美。节奏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分析文段的节拍,让学生学会按节奏朗读,会使他们亲身感知文章优美动听的音乐美。尤其是古典诗歌、散文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节奏,学生一经感知出来,就会在脑海中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文中意蕴会被读者感知。从而让文章的语言艺术的和声紧扣学生心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语言的美感会使课堂收到理想的效果。    朗读中,还要让学生模仿名家声音、语调自我朗读,这对于我们北方方言区的学生来说,又是纠正方方言发音,学好普通话的极好机会。    学生自觉地动情朗读所产生的效果就是对文章内涵产生准确体验,这时教师要重视作者思维感情的要素,当教师借助各种手段,使朗读达到激发学生进入情绪体验状态时,应充分使学生都成为体验的主体,因为学生对文章没有深切的感受,就不可能有深刻的认识,教材中作者的思想通过语言外壳表现出来,是抽象的,因而,教师既不能寄希望于学生自然理解,又不能搞空洞的说教,只有用兴趣激励法挖掘出学生思想底蕴,才能掌握文章的主旨,这就需要让学生主动体验,去掌握作品的思想要素,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积累较多的表达思想、表现客观事物的语言材料。伴随着情感、情操、意志、思想品质及审美情趣等积累,各种能力就会相应提高。其中作文能力的提高尤其明显,说话不再“假、大、空” 了。

   

所以朗读过程对学生掌握教材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我国古代传统的学习方法有“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说法都重视读,所以巧妙安排朗读环节,抓住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使他们受到作品的情绪感染,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进行诱导,引上体验阶段,使作品中潜在的思想力量注入学生思想之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这里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学生课堂上由读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是短暂而易逝的。教师上课是有时间限制的,为使课堂体验出的思想涵义不因中断而消失,这就要用课外作业去补充,这种作业,大部分都与写作有关,但只是片段的,如《游褒禅山记》课后作业是:写一段评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学生把他们的认识评论很快写了出来,各抒己见。这可以保证课堂体验的恰当延续和准确结论。这就使诱发出的思维主体,在学生的思想上转变成他们自身的思想认识,形成观念,达到深刻理解课文思想主旨,受到有益启迪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再如教《杨修》之死,学生从作品中体验出杨修“恃才放旷又愚蠢的性格”后,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性格不良的一面,使学生认清骄傲狂妄人格的害处,主动塑造谦虚的人格。    接下来到串讲课文环节,仍然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以便于准确理解文中的词语,疏通语言障碍,加深对课文理解,如讲《石钟山记》让学生描写出夜探石钟山情景,体验出夜深人静,水声、栖鹘哀鸣的阴森场面,表现出古代士大夫所不易做到的亲临现场考察的求实精神。    教《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时,先讲被人称道的《三国演义》关公讲义气的故事片断,再介绍《红楼梦》前四回故事中贾雨村与甄士隐的交往,转入课文后,再看贾雨村如何草率判断与甄士隐亲生小女儿英莲相关的案件。揭示出封建官吏腐败的行为,作一对比,使学生能更深刻理解课文主旨。    准确理解文意,讲出文章修辞手法也是一个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修辞在于形象表达的需要。由于学生的学习进入课文的情景中,教师讲解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不再显得干巴、无生气了。而一篇课文完后的写作文练习,也变得容易了,学生学会了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写作能力也相应提高了。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深切感受到,加强语文兴趣教学,是一个总前提,教师要真正做到每一课书、每一节课都有恰当的内容使学生产生一定兴趣,确实不容易。这要求语文老师必须具备学识渊博,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语言丰富,了解学生等素质。落实到每一节课的课堂环节还要设计出一系列科学方法,教学过程还要有计划,这样才能保证诱导学生在生动、愉快、主动状态下获得新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利用课文片段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训练浅议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培养审美情趣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