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利用课文片段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训练浅议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利用课文片段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训练浅议迟永德(此文在1999年5月丹东市普教研究会语文第五届年会上被评为一等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丹东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岳长贵老师在他的新著《作家与中小学生谈写作》中的《谈想象》篇开始时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文字:    想象!乘一只贝壳游海底,捧一颗石子看大山,钻进历史的隧道探险,飞到未来的空间观光。古今中外,天上人间……这就是文学艺术家独特的思维方式(即“形象思维”)。我以为,能否让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是一个作家有无才华的重要标志,也是一篇文学作品成败的关键。其实,作家如此,中学生,特别是迎接高考的中学生何尝不是如此。综观近十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直接或间接地靠想象文题的也下十篇。其中1991年的“根据‘圆 ’作想象作文”最为直接。因此,对学生进行写作过程中的想象训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当说,现在的中学生见识广、知识多、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这是学生能写好作文的一个有利的前提。但是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却表现出了冥思苦想、毫无思路的尴尬境地。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笔者在给“想象”的问题时,曾连举例带启发式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学生头脑中的“想象库”就像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水库中的水,无论何时提闸、闭闸,水都应以人的需要随时流出,应毫无障碍。而从学生的写作实际中看,情况并非如此,开闸无水流出,关闸也无异样。有水而流不出的原因何在?原来这些水是以另一种状态——冰的形式存在。有水流不出,这是学生写作时“下笔没有神”的原因;而水以固体的形式存在,则是学生应该能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使学生头脑中想象源的“冰”融化并按时流出,就得适时适量地加热升温,而加热升温的实施者,便是指导写作的教师。岳长贵老师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先用粉笔在黑板上点了一个白色的圆点,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粉笔点”(我把学生的回答叫做“原始思维 ”)听了学生的回答,岳老师进一步启发说:“你们看这个黑板像不像黑色的夜空?那么,镶嵌在黑色夜幕上的一个白点是什么?”(我把岳老师的这段话,看成是给学生加温的火)学生毫不费力地齐声回答“是星星”——经加温后的学生头脑中的“水”自然流放,淌淌汩汩,精彩的对话式的启发教学,使学生想象的闸门轻而易举地打开了。对学生进行加温的有力载体,便是课本中的优秀课文,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对课文有了或深或浅的认识,但受中心表达的需要或详略得当的限制,课文中有的地方略了又略,笔者认为,将课文中“略了又略”的地方进行“想象式”的扩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好的渠道之一,仅以《祝福》为例:经过几次反复无情的打击,已经麻木近乎痴呆的祥林嫂,逢人便讲重复了不知多少遍的故事,但从一个“疯人”的嘴里是讲不出“阿毛被狼叼跑”的真实又详细情况的,否则,将会失去“文章的真实性”。以此为切入点,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文章:以《阿毛与狼》为题目,展开合理想象,写出阿毛被狼叼走的前后场面描写。经老师的启发及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同学们对这个题目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许多不错的文章。下面仅举两例:阿毛与狼祥林嫂和阿毛坐在门外剥豆。“阿毛啊,妈妈在小的时候,你姥姥家就有一只大狗,那大狗可听话了,就像你一样乖。”祥林嫂在给儿子讲小时的故事。阿毛瞪大了眼睛,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问:“大狗长的和我一样吗?”祥林嫂乐了:“乖儿子,大狗怎会像你?它长着四条腿,头上两只耳朵竖起来,全身毛茸茸的,还有一条大尾巴……”祥林嫂一边讲义边在雪地上画,阿毛歪着小脑袋,认真的看。“大狗可好了,只可惜后来让你姥送人了。为此,我还哭了好几天呢。”祥林嫂说着说着,总禁不住想哭……她站了起来,“阿毛听话,好好剥豆,妈妈做饭。”“嗯”阿毛应了一声。这是习作的第一部分。这为同学发挥了合理的想象,运用独具特色的人物对话,将祥林嫂的质朴憨厚,小阿毛的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其中祥林嫂的很符合其身份的低浅的又讲又画式的立体式灌输给了从没见过“真狗”的小阿毛以错误的导向:凡是四条腿的,耳朵竖起来的,毛茸茸的,还长着一条尾巴的,就是狗,更何况后面将要出现的狼,有时就连大人也很难从外表将其与狗分辨清楚。我们请继续看下文:    阿毛一边剥豆,一边看着妈妈画在地上的大狗。偶一抬头,看见远出又一个东西在移动。阿毛吹着冻红的小手,眼睛不眨地看。渐渐地,那东西近了。阿毛仔细瞧瞧,“呀,两只耳朵竖起来,四条腿,还有一条尾巴,眼睛还闪着光,比妈妈画的神气多了。”“妈妈,大狗来了,一定是在找你的。妈妈,我要和大乖狗一起玩!”小阿毛站起来,向“大狗”奔取,还碰翻了盛豆的碗。那是一只饿了很久的狼,一直在寻找食物,他突然看见一个胖胖的小孩跑过来,立即扑了上去。“大……”阿毛还未喊出来,被狼一口咬住,再也说不出话来了……学生的作文到此结束。后一部分的心里描写,简直就是前一部分妈妈话语真实地重复。妈妈的话,符合了在封建社会束缚下的旧社会被奴役被压迫的社会底层的无知妇女的身份;小阿毛的心里活动,也符合小孩的简单思维。换一句话说,读罢此文,我们可以说,小阿毛之死,完全是因为他的妈妈—祥林嫂的错误引导,这就把本来就是一个悲剧形象的祥林嫂,再一次给她笼上一层更加悲凉的氛围。这就是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再看另一篇:阿毛与狼出春的山林,冰雪还没有化尽。偶尔一阵刺骨的寒风吹来,还会感到冬天的残酷。这天清晨,阿毛提着一个小蓝,坐在门口为妈妈剥豆。阿毛今年五岁了,那稚嫩的小脸被风吹得通红,一双大眼睛一眨一眨地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还不会剥豆,但他却干得那么认真。他从小蓝里捏出一个小豆,两只大眼睛紧紧地盯着小豆,用那双胖乎乎的小手用力地捏。但是小豆很顽固,于是他又放在嘴里咬,豆粒“啪的”一下蹦了出来。就这样,篮子里被剥好的小豆越来越多。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小篮子被风卷了一个筋斗,篮子里的小豆蹦跳着奔向四面八方。这可急坏了小阿毛,他站起来去追赶四散的小豆……这时,前方不远处的树丛下面还剩下一个小豆,阿毛高兴地咧着小嘴,蹒跚地向它跑去。然而,小豆的准确位置却在一个毛绒绒的东西前面。小阿毛从来没见过这个东西,它时那样的大。小阿毛怯怯地说:“把豆还给我,那是我的……”然而狼却没反应,反而瞪起了贪婪的眼睛,伸出了血红的舌头。小阿毛还以为它答应了呢,便伸手去捡。那知,阿毛刚一靠近,大灰狼就张开嘴咬住了他。可怜的阿毛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就匆匆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小手还紧紧地握着剥豆的小蓝。

   

与上一篇以语言描写为主的习作相比,这篇文章的叙述性语言描写多些,但在景物描写、动词的炼字等方面还是有独到之处的。第一自然节的景物描写利用“刺骨的寒风”、“冬天的残酷”等简洁的语言,为下文不幸的结局渲染了可怕的气氛。第三自然节的头一句话也有类似的作用。景物描写的另一个成功之处,便是小阿毛的剥豆小蓝被“大风”吹了一个筋斗之后,最后一个小豆“跑”到了大灰狼面前。就是这个“小豆”,使故事情节得以继续向前滚动发展,情节的发展特别自然。从“炼字”方面看,第二自然节中的“捏、盯、咬、捧”等动词,选用得恰到好处,既符合一个五岁小孩的动作习惯,又能使这个形象栩栩如生,读罢,仿佛这个可爱的小阿毛就在眼前。这就为阿毛悲惨的死,在读者的感情上,加了一个更重的砝码。两篇习作的字数都在500字以上,其它文章也大都如此。这就和以前写作文时,学生苦于下笔、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有了质的飞跃。类似的练习,还有很多。例如:学完《长江三峡》之后,可以练习“假如长江上有第四个峡谷”,请你续写。学完《荷花淀》之后,可以练习,当水生们在水中伏击鬼子的时候,从船上跳入水中,隐蔽在荷花叶下面的水生嫂们的心理描写,等等。笔者认为,利用优秀的课文,来激发学生的作文想象力,是向学生教授想象作文的一个有效途径之一,它简单实用,可以“就地取材”,“因材施教”。学生也愿意接受,使作文教学由被动变为主动。另外,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想象作文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促进学生对课文的学习。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在语文课堂上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下一篇:浅谈语文兴趣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