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优化课堂教学 让学生张扬个性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关键词:优化     课堂教学    张扬个性    

内容提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设张扬学生个性的环境。优化课堂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创新就要教给学生张扬个性的方法:横向扩散法、纵向深入法、反向否定法。

 

语文教学中,经常听到有些教师这样抱怨说:如今是最属语文难教了。45分钟的课堂无论我们怎样拼命地讲,还是有讲不到的地方:学生呢,不管你怎样讲,他就是学不会。可是,尽老师如此发牢骚,却还是拼命的讲。孰不知,造成如此尴尬的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拼命讲的结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讲的越多,学生越容易产生依赖思想;教师讲的越透,学生越容易失去学习的主动和积极性。学生在被动学习的情境下,学生逐步养成了不动脑筋的习惯和不愿主动学习的惰性,“差生”也随之出现了。因此要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寡,学习质量的高低是学生主动学习结果的思想,树立只有学生主动学习,才能学会、会学的观念。我在语文教学中,大胆改革与实践,运用新课程理念。努力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相信自己的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张扬个性,充分表现自己的才华,树立起自尊和自信,找到成功的支点;鼓励和引导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努力张扬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设张扬学生个性的环境。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课堂上传授知识,注重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对其认知能力的评价,也往往以考试成败论“英雄“。不可否认,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但不可忽视,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更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等等,让更多的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进而使他们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张扬个性。为此,我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帮他们打造成功的起点。如:我班有一个说话结巴的学生,平日里无论课上、课下他都很少说话,学习成绩也不好,于是我就故意点名让他发言。最初他说话不多,也不很流利,但声音却很洪亮,于是我就对大家说:“看,他的声音多洪亮啊!要是能再说一遍,相信你会说得更好。”这个同学看看我,有些犹豫,于是我鼓励他:“相信自己,你能行!”果真他的第二次发言比第一次好多了,就这样在同学们祝贺的掌声中,他开始了课上主动发言,在成功中找到自信,同时在实践中使他对自己的学习潜能深信不疑。

教学实践证明,自信心增强能助长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原来唱“独角戏”的课堂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会因为同一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也会因为一个观点争论地喋喋不休。而教师在其中鼓励和引导,鼓舞学生参与学习热情,把握学习的主题方向,收到“坐收其成”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在合作、讨论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获得知识和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小社会”中,锻炼了交往能力,同时提高了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保持和延长了学习的兴奋状态,学习成绩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从而体验到了成功愉快,进而构建了良好、完整的学习周期。可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仅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环境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张扬学生个性,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挖掘学生全能的关键。

二、优化课堂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创新,教给学生张扬个性的方法。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这是学习的“本意”即在学习的反复实践中学会学习。但“学会游泳”的实践更需要科学的指导,否则“游泳”的“质量、速度”就无法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思维方法是学好语文的跟本保证。

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

发散型思维又称辐射型思维,它的特点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新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并由此导致思路的转移和思想的跃进。这种思维的过程是:解决某一问题有很多答案,即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维的方向象辐射一样向外发散,找出的答案越多越好。然后从诸多答案中,寻找出最佳的一种,以便最有效的解决问题。

教会学生发散思维,除了教师自身应该具有一定的知识素质、善辩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泛性的引路人。例如:我在教“记叙文如何取材”时,为测试学生的选材空间,一上课就在黑板上写下了标题——《礼物》。同学们考虑了几分钟之后,我请同学们说说写的是什么礼物于是有的说是同学送的一本书。有的说是妈妈送的一个玩具,还有的说是老师送的一束花。听了他们的话我没有评论,只是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问我们:“雪化了以后会变成什么?”我们想了想:有的说变成了泥土,有的说变成了水,有的说变成了花草,变成了春天。老师听了我们的回答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联想的真好,大家说的都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联想,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所以希望大家选材时,尽量求新求异,把你心底记忆最深、认为最好的礼物写出来。于是,学生重新思考。当他们再次成文时“礼物”出乎我的意料,有形的、无形的、记忆深刻的、包含深情的、寓意深远的,一句话、一首歌甚至一个赞许的眼神,真是五花八门、色彩缤纷。教学实践表明,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知识基础各异,对同一事物的认识、联想和想象的结果一定存在不同。只要教师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给予适时鼓励和引导,就能激活学生创新火花,从而使学生获得发散思维的体验和愉悦,养成思维发散的习惯同时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交往中,逐步学会多角度认识事物,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和才华。

引导学生学会求异思维,鼓励对知识的批判。

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多年来讲授法占主导地位,学生的任务就是模仿和记忆,课堂教学就是努力使学生多记忆知识,考试就是把记住的东西搬到试卷上;教科书上知识就是“圣经”和“真理”,毫无置疑。这种教学观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激活学生求异思维、掌握求异思维方法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其方法如下:

其一、横向扩散法。对于一种已有的见解或结论,除认定它是正确的外,还可以从横的方向上,引出一些相关的而又不同的其他结论,构成对同一问题的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例如,对《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人们历来的看法是:歌颂了蔺相如的机智多谋、勇敢无谓和廉颇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这种结论固然是正确的。但是,这是从分析主要人物的角度得出的结论。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分析一下本文的两个次要人物缪贤和赵惠文王,就会发现他们是识才、荐才和善于用才的典型。缪贤慧眼识才,发现蔺相如胸有韬略、胆识不凡便热情赞扬,极力推荐。若他疾贤妒能,蔺相如就会湮没无闻。哪还有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的千古佳话?赵惠文王对于一个低贱的门客先是委以重任,再是封以高官,最后拜为上卿,真是一个重视人才、善用人才的

   

明智国君。增加了这些看法,对本文的认识就更全面、更深刻了。

在上述思维过程中,由原来的只发现的相如的可贵品质,到发现缪贤和赵惠文王的可贵品质这就表现了求异思维的横向扩散性。

其二、纵向深入法。对其已知的见解或结论,除认定其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外,还需向纵深挖掘、探究,使之更深刻、更全面,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正确认识。如“谈勤奋”经常是写作的一个题目。许多人都会认为:勤奋是成功的关键。这个观点一般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以此为基点,再全面、深入地分析一下就会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只要勤奋就一定能够成功吗?勤奋者都是成功者吗?大量事实证明,成功除了勤奋还需要许多条件,如自身的特点、所处的环境、科学的方法等等。所以,勤奋只是成功的一个条件,勤奋不一定成功。这种认识就比原有的认识深入了一步,文章的立意新颖独到,论证就更加深刻全面,更加令人信服。

其三、反向否定法。对某种现成的见解或结论,经过求异探索,否定了原有的认识,而得到一种全新的、独特的见解或结论。由于思维惰性和思维定势的作用,在很多问题上,人们总是习惯于接受传统的或是权威的观点以至陈陈相因甚至谬种流传。一但进行反向思维,常常会有惊人的发现。如:在学习《出师表》时我鼓励、引导学生对诸葛亮进行全面评价:“谁对诸葛亮的评价有不同看法?”结果,有的同学投了“反对票” 诸葛亮是一位不视时务、不顺应历史潮流的“愚忠”之臣。后主刘禅根本就是一位只知贪图享乐、不理国事、不懂军事的无能之辈,而且听信谗言。诸葛亮辅佐他有什么用?怎样实现自己的才华和宏韬伟略?写《出师表》又有什么意义?有的同学干脆说:“如果诸葛亮不辅佐刘禅,而辅佐曹操可能会提前统一“三国”,使人民免遭涂炭;还有的同学说:“诸葛亮应该说服刘禅与曹操联合,不应该力主分裂,这样做才算历史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通过鼓励学生否定结论,发表新奇的独特的、深刻的见解,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欲望,给学生创造了展示才华和张扬个性的平台。

总之,只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鼓励和引导学生创新,才能深入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主动获得知识,主动发现、主动创造的兴趣,进而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充分张扬个性,养成“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学习习惯。

 

作者简介:

董海燕,女, 99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学一级教师。长期在一线教学,多年担任班主任。所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市、区级奖;执教的《土地的誓言》《杨修之死》等课获市、区级奖;03年被评为“区优秀班主任”,06年被评为“区优秀教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