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的实施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所谓探究性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依托于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以学生装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为教师的教学动机,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从而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的途径和机会。这样学生就会逐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因此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了解和实施探究性语文教学,主圆满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必要途径,因为我们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学生则是学习语文的主体和实践者,我们只有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作用,才能无愧于语文教师和称号。
那么,如何实施探究性语文教学呢?
一、教会学生提问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程颐说:“学者要先会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多多提问,只有有了问题意识,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学生才能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探寻究竟的主人。
那么如何发现问题呢?首先要发现异常现象。在语文教材中无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都有许多异常现象,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有的学生易发现,有的学生却不易发现,教师要对症下药,加以引导,从而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用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其次要发现矛盾之处。在一篇文章中,由于作者的独特的思路,往往会出现情节、思维等方面的矛盾之处,在不同的文章中存在着更多的矛盾之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比较、分析、探讨,这样就会产生许多疑问。另外我们还要善于发现“关节”之处。所谓“关节”就是事物的连接部分。也就是说,在系统的教学过程中应教会学生在相关的事物中学会比较,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此过程中就会有所发现,产生种种问题。总之教会学生提问是探究性语文教学法的关键。
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有了疑问,也就发现了问题,就需要多方面的探寻求得正确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主学生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尝试着自己设计教学方案,进而确定自己,所谓的重点和难点,在此过程中如果学生的见解浅显,只要探寻的方向正确,方法得当,也许一下子就能抓住要害,问题就迎刃而解;比较复杂深奥的看法,也许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否则不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就是造成失控的课堂教学局面。所以学生在参与教学的同时,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体现群体智慧,进而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探究性。
三、协调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对学生来说,理解与探索并存才是正常现象。如果只重视探索,忽略正常的理解,学生往往会出现“钻牛角”、“啃死理”等现象,达不到学习目的。相反没有探究精神,只满足于正常的理解或者说是浅显的理解,那也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探究,才能领会更深层的精髓。同样通过多方面的探究才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协调自主与合作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明白,探究应立足于自主探究,合作只是辅助,诚然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时问题复杂,可以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大家分工去探寻,既省时又高效。所以说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容忽视。另外还有解疑与存疑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我们合理的协调。因为探究性的语文教学是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经过一番探究便可以迎刃而解,但有些问题则不然,一次探究或多次探究并不能完全解决,此时我们应该实事求是,不必强不知以为知,允许存疑,留下继续探寻的空间。总之,要使探究性语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协调好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综上所述,探究性语文教学,重在探究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引起思考,从而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不盲从的探索精神。而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在开放的教学活动中,同时也能树立正确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业务水平,构建好自己的知识平台,为学生潜能的开发、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辟一条有效的学习途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优秀教育论文 细微处见真情——初中小说教学的一点看法    下一篇:加强说话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