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一“心”一“意”话评价——关于语文课堂践行生本评价的思考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泽国镇第三小学 韩国庆

  【摘  要】  语文课堂评价由于师本或者文本的价值主导,显得弊病较多,难以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改变这些现状必须坚持以生本教育理念指导语文课堂评价,做到以平等对话为前提,欣赏激励为抓手,为课堂评价创设和谐氛围;同时以纵向比较为原则,关键要求评价描述清晰,为学生发展作出正确方向指引。

  【关键词】  课堂学习评价 生本教育 语文教学 生本语文

  “我们常常为电视上节目主持人的精彩的语言而陶醉,而本节课上,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匮乏令人遗憾。 ”                    (摘自一次普通教研活动的口头评课)

  上述评课捕捉到一个可喜的信息:课堂评价已经极其自然地被纳入一线教师的视野。

  新课程实施以来的近十年,也是课堂教学,特别是课堂评价学会看人的过程。语文课堂评价早年“目中无人”,后来“冷眼看人”,时至今日,仍没有“正眼看人”。课堂上,“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同学们,表扬他”响彻耳际。下面所引的现象也绝非特例:有一位老师在教《穷人》时,课堂上围绕同学提出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文中写到:这一天到十二点左右了,桑娜还没有睡觉,为什么说睡觉还早呢?”有一个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她身体有病,不能早睡或习惯很晚睡,所以……”老师说:“好。”示意坐下。接着请同学们继续讨论,老师也始终没有给出单独的评价。最后,老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次讨论就到这里。”到底好在哪里?老师压根没有说清楚,十分的含糊。传统的模糊性、诊断性、高度预设性的单向课堂评价充斥于我们的语文课堂,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透视语文课堂评价不和谐的表象,隐约可见的是或师本或文本的影子在作怪。经过多年努力,语文教学已经走出了高耗低效,初见成效,在向着高效的愿景继续前行的途中,课堂评价必须坚持生本,做到一“心”一“意”,真正实现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一。一门心思--创造氛围

  课堂评价的手段也许很多,可最有效的“心思”应该放在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心理学研究及教学实践表明,压抑、呆板的学习氛围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碍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发展;被动消极地听讲,吸收率偏低。一节课若能形成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氛围的基础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协调的师生关系。一般说来,得到奖赏、肯定的正评价,积极性比较高,得到惩罚、否定的负评价时,积极性比较低落。这就告诉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们的心理反应,抓住契机,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内部动机,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这对实现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必须以平等对话为前提, 以欣赏激励为抓手。

  1.平等对话:语文课堂践行生本评价的前提

  众所周知,教学就是交流,就是对话。没有课堂交流,没有对话,课堂教学就不可能发生。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平等对话不是说空话,不是虚无缥缈,也不是高高在上,更绝不是简单地念念有词。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是中学语文教学“高山”级的人物。《教师的语言艺术》一书里讲到了钱老师的一个教学案例:

  “钱梦龙老师进行《故乡》一课公开教学时,听课的老师云集课堂。他分析到《故乡》景物描写的作用:‘我认为作者在这里是要渲染一种气氛:荒凉、萧条、冷落。如果不是这样写,而是写鸟语花香,行吗?’一位学生立即举手发言:‘我认为写鸟语花香也可以,只要写出人物心情的不高兴就可以了。而且这一衬托,作用就会更强烈。’钱老师和蔼可亲地笑着听完了这一相反的意见,然后充满激情地说:‘对!对!你比老师高明!这种手法叫反衬。在写作上是一种’乐景写哀‘的方法。同学们脑子里有许多老师没有的东西。这样讨论讨论,的确能集思广益。’”

  理想的课堂,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享受“平等对话”的自由呢?

  无疑,钱老师对鲁迅先生重回故乡时所描述的景物的理解是正确,可是在观者云集的课堂上,把自己的发言置于评价的“靶心”,给学生以当众质疑的机会,并且“笑着”鼓励,继而“听完”学生天真的发言,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心胸。这样的的课堂不仅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起作用,更是为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契机。是老师的氛围创设,实现了学生的精彩发言;是老师的欣赏激励,为学生打开了更深更广的知识殿堂的大门;也是老师的放低身段,平等态度,让学生的学习拥有了生命的意义。

  2.欣赏激励--语文课堂践行生本评价的抓手

  “教育者的技巧就在于能够机智地、敏锐地看到孩子那种要求上进的心理,给予信任,加以适当的引导。”(苏霍姆林斯基语)在教学评价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走向交流的前台,展现自己的想法,在多向互动中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应做出色的组织者,善于搭桥铺路,煽风点火,引导课堂深入思考、激烈讨论,通过思维互补撞击,让孩子们在不经意的状态下,同化顺化,重构整合知识,拓宽视野,体验人生意义。

  有一位老师教学《小兔运南瓜》时问:“今天小兔要把南瓜搬回家,可是她在想这么大的南瓜怎样搬回家呢?请你们为小兔想想办法。”有一学生的答案让成人大跌眼镜:“老师,我觉得用根绳子拴在大树上,把南瓜搭在绳子上,用力一拉绳子,让南瓜弹到兔子家里去。”老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该学生告诉老师:“我爸爸给我做过一个皮弹弓,我想,南瓜就像小石子,用力拉,南瓜就弹到家里了。”教者真诚地说:“小朋友你从皮弹弓,想到用绳子弹南瓜,真乖。你为小兔想出了搬南瓜的方法,我也代表小兔谢谢你。”

  用“皮弹弓”的办法运南瓜,深究起来似乎漏洞百出,树够不够大?够不够粗壮?会不会把树拉弯、拉断?即使树没有问题,可弹出有多远,能够准确地弹进兔子家的家吗?……教者的高明在于没有断然否决,而是静静地倾听、真诚地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并为学生能说清楚理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思维很多时候确实不如成年人那么缜密。呵护每一个孩子可爱的想法,交流之后给予认可--哪怕这想法不够完美,体现出来的却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师生平等对话能促成智慧的泉涌,实现情感的交融,张扬学生个性,有时候,不要求最完美的答案,老师“不懂装懂”,幼稚一回又有何妨呢?平等基础上的灵魂交流、交融,真是在相互信任的氛围中暖暖地进行着。

  对话有“言语性”和“非言语性”。对于课堂评价的氛围创造,情景创设,体态语言等非言语性的作用也不应该小视。体态语言之于课堂评价的作用不得不提到一篇堪称经典的小学生作文顾宇的《朱老师的眼睛》。习作把朱老师的眼睛写得有神,的确“会说话”。里面有这一语段:

  有一次,朱老师在礼堂里给我们讲《乌鸦喝水》,有300多位老师听课呢!朱老师提问: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我马上把手举得高高的,朱老师请我发言。我看有这么多的老师,心里很慌,那颗心啊,呯呯地直跳,回答得很轻。朱老师的眼睛马上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似乎在说:“对,对,声音再响亮点儿!”我看着朱老师的眼睛,胆子大了,声音也响亮起来。这时,朱老师高兴地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好像在说:“讲得真好!”

  朱老师如果不用眼神,用口头语言应该说什么?眼神这种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在这两次的课堂即时评价中的效果有什么不同?文中的朱老师对眼神的运用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一种艺术境界。这无声的语言具有神奇的魅力,回答问题不大胆的学生看到老师的眼睛,马上“胆子大了,声音也响亮起来”。发言完毕,老师又用目光给予正向的反馈:讲得真好。这目光,是欣赏,是期待,是赞扬,它犹如冬日里的暖阳照临胆怯、渴望勇气的心田。这目光,用最经济的成本,最昂贵的情怀,最耐心的期待,浇灌出一朵娇艳欲滴的太阳花,折射出太阳的光辉,绽放于课堂,也绽放于孩子今后漫长的人生。

  非言语性的语言包括眼神,可不止于眼神,还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弯腰、鼓掌等身体姿势语言。这些语言可能并不能代替口头语言,但不妨想象一下:一个学生在发言过程中,老师面带微笑,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始终正视着自己。这对于那个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啊?再想象一下:一个学生在表述时,老师眉峰高耸,满脸疑惑看着自己,又会接收到什么信息,在后续表达中他是否会讲得更简明扼要呢?

  二。一个意念--正确引领

  一味的表扬,不是生本评价。学生的错误,需要或直截了当,或含蓄地指出。有的教师连学生的错误也违心地肯定,似乎一否定就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就扼杀了学生灵动的天性,就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了。批评无禁区。孩子的意见出现不完整时,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点击;当学生的见解有所偏颇时,就不应漠视,要加以引导。如,评价学生朗读,老师说: “你读得很流利,你一定练了好多遍吧,如果能把关键词语读得更有感情些,就更好了!”……诸如此类的课堂评价既能激发学习动机,又传递了老师的更高要求。如果我们指明努力的方向,并激励他们去实践,那么孩子们一定能在课堂评价中获得不断的成长。课堂上,课堂评价正确引领功能的有效,必须坚持对评价对象进行纵向对比,然后进行清晰的描述。

  1.纵向比较--语文课堂践行生本评价的原则

  评价离不开比较,没有比较也就没有评价。如果以人的自身发展指标为纵轴,以同一时间节点上的所有人的发展水平为横轴,那么此时此刻的自我发展水平就是坐标原点。那么,课堂评价是关注纵向呢?还是关注横向呢?

  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完成或部分完成人的社会化,也就是经历或部分经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紧扣学生自我这条纵向的主线不放。

  课堂评价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对于那些基础不好或者习惯不好的学生,每当他们表现出进步的迹象,都应该大力表扬,帮他们树立信心;对于那些基础较好、思维水平较高的孩子,则要在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时予以赞赏。对于表现一般的中等生,应发掘他们的亮点适时予以肯定,只有如此,评价才能显得“物有所值”,学生也才能加倍珍惜。评价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现有水平上的发展。尤其是当孩子面临课堂尴尬的时候,特别需要老师的呵护,更多地体现对生命的尊重。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晏子使楚》时,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板书课题,学生板书课题时,“晏子”两个字写得很大,而“楚”却写得很小。整体看起来很不协调,全班哄笑不止。但老师不慌不忙,说:“大家先别笑,你们好好想想,这位同学可是很有头脑的,你们在预习时都读过课文,对晏子佩服吗?”“佩服。”学生齐答。“喜欢楚王吗?”“不喜欢。”这位老师紧接着说:“是啊,请看,这位同学写的课题--”很多学生马上领悟,纷纷投去羡慕的目光,自发鼓起掌来。

  这些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评价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善解人意、设身处地的教师,他们自然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中,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很多老师喜欢用华丽的评价语给自己的课堂锦上添花,其实锦上添花是给别人看的,学生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

  2.清晰描述--语文课堂践行生本评价的关键

  本文开头《穷人》教例中对学生的思维成果不置可否、不给予导向的评价,让学生难以澄清出是否、分辨出优劣、确定出方向的做法是不可取,也是和评价的出发点相去甚远,更是离生本教育背道而驰的。教师不能总是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像“好”“不错”“很棒”等等,而应该用上具体的描述性的语言,如“你听得真认真,这可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呀!” “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真棒!”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被赞扬。

  课堂评价是一种涉及学生进步的反馈,它能解释反馈如何强化学习的理由。教育研究者约翰·哈迪尔根据8000例研究的评论结果作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提高学习成绩的最有力的改进办法就是反馈。改正教育的最简单的处方必须‘是一定程度的反馈’”。

  一位特级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惊讶”一词造句:

  生:老师,我造的句子是:“孙悟空被压在山下五百年还没有死,我感到很惊讶。”

  师:这个句子造得好。不过,你是怎么知道这事的呢?

  生:我是看电视才知道的。

  师:看来,你很爱看电视,是不是?

  生:那当然,我常常要看到十点多才睡觉。

  师:那可不好,看电视看得太晚,一是耽误睡眠,影响第二天学习;二是损害视力,小朋友看电视要有选择,选择适合我们看的节目。说真的,我听了这位同学说看电视常常要看到晚上十点多钟,感到十分“惊讶”!

  因为老师的教学行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评价语言严密有序,指向明确具体,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学生不仅掌握用“惊讶”造句的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必将在行为习惯方面重新对自身进行审视、反思。

  课堂语言是传输教学信息的最为重要的基本载体,课堂评价语言清晰,传导的教学信息也就清晰,课堂的效率就高。所谓清晰度,就是教师的表述清楚,不含混、不糊涂;阐释明晰,不费解、不牵强。从这个意义上讲,夸美纽斯的话就很有道理的:“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就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

  生本教育“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在语文课堂评价上一心一意践行生本教育理念,孩子们在经历和探索生命意义的历程中,语文的高效教学也将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镜花水月。

  【参考文献】

  1.赵国忠。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 [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2.(美)马扎诺。有效的课堂评价手册 [M].邓妍妍,彭春艳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4.周一贯。语文教学优课论[M].宁波出版社。1998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用心浇灌每一朵迟开的花儿    下一篇:修补农村小学生课外名著阅读的断层链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