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求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文章针对新课改下教学模式的创新,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的切身体会,从教师的角色转换、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对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08)04-0085-02
  
  关于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经历数学产生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发挥知识形成过程的价值,鼓励自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探究活动过程,体会到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再发现”地学习数学,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发展的乐趣。作为新一轮课改的实践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体会探求适应新标准要求的教学模式。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角色的转换主要体现在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实践的研究者。即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一)新课程促使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了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再做知识的传递者,照章行事的盲从者,而应当成为发掘资源的向导,寻求机会的组织者,思想和技术咨询的指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自身的发展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为学生创设宽容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原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体验探索的艰辛,分享成功的喜悦。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是信息化和学习化社会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要求,新课程将促使教师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催化剂。那么,促进者的角色如何扮演?促进者的角色应有几个特点:一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激发学生自主探求新知的欲望。二是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三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四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二)新课程将促使教师成为实践的研究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同时也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如: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由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引起的;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极大的余地;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可灵活选择与使用教法。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活动的决策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
  二、新课程呼唤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新的教学模式
  (一)呼唤与新教学方式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
  新课改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推出许多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辩论式”、 “答记者问式”、“拔河式”……构建气氛民主、便于交流的开放性课堂,有利于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我们应提倡“三主”、“三不”的组织原则——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法,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或规律,教师不做现成饭喂学生,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这样的课堂,少了不该有的条条框框,多了应该有的自由与宽容,多了促进自主学习应该有的自信和勇气,在这种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中,在这样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生的手指灵活了,思维的闸门开启了,迸发出了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教师的劳动也涌现出了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二)激发兴趣,改进教学模式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长期以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个性化因素及心理发展规律,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独立人格丧失、思维收敛、想象力及创造潜力受压抑等不良后果,高分低能现象屡见不鲜。新课程重视以人为本,关注对学生人格的塑造,突出对思想品德的培养,强调学生应具有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一切只有通过恰当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才能实现。
  (三)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如可以把条件、结论完整的题目改造成给出条件,先猜结论,再进行证明的形式;也可以改造给出多个条件,需要整理、筛选以后才能求解或证明的题目;还可以改造成要求运用多种解法或得出多个结论的题目,以加强发散式思维的训练。此外,将题目的条件、结论拓广,使其演变为一个发展性问题,或给出结论,再让学生探求条件等。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最终掌握数学学习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
  三、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
  一直以来,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带给人们中国学生高分低能的印象。而新课程的改革,尤其研究性学习的广泛开展,将有助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

   

  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要研究的问题(或专题、课题)多来自学生生活着的现实世界,课程的实施大量地依赖教材、校园以外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最后研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各异,因此它必然会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数学开放题带进课堂。通过开放性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首先它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一种学习中将培养起一种开放性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尤其重要。
  在长期的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训练中,学生慢慢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式: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并且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研究性学习恰恰要改变这种状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研究的问题各不相同,每一个问题由于所获取的资料不同、对资料的分析处理不同,其结果会有很大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事实上已经不可能。学生没有了思想上的束缚,完全可以在他负责的研究领域中任思绪自由地驰骋,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这样一种开放的自由的学习,正是学生灵感火花、创新精神产生的前提条件。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创新意识的氛围中,经常接受到新氛围的感染与熏陶,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中体验到分析的乐趣,学会学习、创新的策略与方法,从而激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
  总之,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数学教师应顺应时势,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素质修养,本着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新思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恰当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强适应型的复合人才。在新课标的实施中,在新教育的道路上,让我们共同努力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漫谈    下一篇:数学课堂交流中教师如何给自己定位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