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从历史教学谈心理品质评价的建立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历史教学谈心理品质评价的建立

厦门六中  颜永坚

课改如火如荼进行了两年多了,应该说第一线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很多很好的方法,为课改跨出了关键的第一步。接下来如何进行课改的完善摆在了学者、政府、教师面前,何者是目前之关键呢?笔者认为,学生新的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当前之关键。

这次课改之所以从初中的非中考科目开始,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考虑到了中考科目无法先绕过中考的终极评价,课改终将流于形式,故先从非中考科目进行课改实验。这实际上承认或说允许了课改科目评价的多样性。也就是说象中考、高考这样的终极评价不利于学习,它仅仅是一种选拔。认识了这个问题接下来确定课改科目评价体系,就有了一定的方向:即我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该站在教育本质的高度上。评价是为了学习,不是为了选拔。换句话说传统的考试仅是单纯的结果评价,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基本没什么作用。现在应该转换过来,从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入手,告诉学生、家长、班主任、其他学科的教师:学生学习过程的状态、学习的建议、需要配合关注的问题,并进而形成合力,给学生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对其以后的学习提供指导、参考。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课改中从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探索:

我认为评价的重点之一是心理品质。心理品质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这点是没有疑问的。但是,传统的考试无法体现这点评价,所以学生无法从外在的评价中正确地认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心理品质问题,尤其是初中、高中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各个科目的老师都能从心理品质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通过综合的分析评价,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避免单科教育的无力或失误,对学生的成长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学生通过这种评价,客观平等理性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而不是考卷考试评价中赌徒似的心态。学生就能始终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甚至影响终生,体现了教育的终极意义。

我在实践中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评价:1、态度:学习的态度反映了该学生对学习的基本看法,任何教师在上课中都是基由学生的学习态度来调节课程的;对学生态度的评价使我们能更好地把握该学生的品质。比如学生不喜欢古代史的学习是该生的文理科的态度偏差,还是普遍性的不爱学习,还是对古代史时间的把握模糊,都为对该生的教育提供了全面的根据。2、兴趣:兴趣决定了其学习的动力。这项评价与其说是对学生的评价不如说是对教师教学的评价,通过对一个班级学生学习的兴趣评价,可以让教师自己认识到科目、上课方式、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及时进行调整,激起学生的兴趣。科技史的教学,有的学生很感兴趣,有的学生无动于衷。这可能反映了学生对科技的兴趣与否,也可能是对枯燥内容不知如何记忆。所以我们可以进行调整:如让不感兴趣的同学动手制作一些古代发明,激发兴趣。3、组织、沟通、配合能力:这些品质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而传统的考试无法体现出来,所以我也作为重点来评价。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的教学上设置相应的内容,并进行细致的考察。比如历史剧小组活动的组长任命、编写近代史小报、辩论赛、甚至课堂提问等等都可以进行观察评价。4、分析、综合能力:在传统的考试中虽然也可以考察这些能力,但往往因为出题的偏差、学生的理解等多种因素而使这种评价不尽科学全面,同时单纯的分数评价对学生认识自己的该方面能力发展的情况基本没什么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注意学生这些能力发展的观察,并给出评价,以帮助学生更好发展。5、情感、价值观:这是历史学科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当然也是考察评价的重点之一。学生情感、价值观的体现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表露无遗,比如近代史面临外族入侵时英雄行为的评价,学生各有观点。倒是在考试中可以掩饰得符合老师的要求:学生都能从祖国利益至上等方面来论证。因此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爱国情感、唯物思想、文化认同等是极不科学的。所以这些也应在平时的教学中予以关注并进行评估。当然还有如自信心、意志品质等也是应评价的范畴。

这样看来,评价就是学习过程的评价,而非学习结果的评价。但是问题依然不少:

其一,评价的形式该怎样进行?这点很重要,表面看是形式的东西,但可能反作用于“评价”的本质中。我认为最理想的评价是文字说明:针对学生的态度、兴趣、能力等等列出表格;一是分阶段进行评价;给出意见;综合各科教师意见;最后与学生见面。这样的流程是最科学的。但是这又有两点需要重点解决:分阶段评价,因为学生是不断在发展的,学习态度也许不断在端正,但因为能力的原因,成绩却降了。分阶段的评价告诉学生是什么环节出问题,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学习的发展。二是综合各科教师意见。这点大家都知道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的问题,但我们目前的评价体系缺少这样的机制,导致教师单兵作战,事倍功半,因此应该建立相应的机制,将教师的评价综合起来,对学生形成综合性的意见,在给学生、家长、班主任。这样教育的效果肯定更优。

其二,通过什么教学形式来考察学生?这一点应该不能定死,因为每个班级都有其特点:有的活跃、有的沉闷。统一的形式在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学,学生的表现是不同的,因此必须考量这些班级因素的影响力。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过程的评价。比如:“八国联军侵华”一课,可以根据不同班级进行模拟国际法庭审判、辩论赛、演讲、编报纸等形式来教学,使不同个性特点的班级、同学都能从中有所表现,教师也就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其三,工作量的问题。这是不可绕过的一关。以一个历史教师教七个班为例,每班四十五名学生,共三百一十五名学生,如果按上述的评价流程,是不可能全面完成的,笔者的两年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能全面评价的30%左右;其他非突出的学生,只能就某些方面进行评价。这样看来评价又将流于形式。在目前国家经济及对教育的投入情况下,靠增加教师的数量或者减少班生数是不大可能的。办法只有二个:一是教师的努力投入,二是各科教师的协同分工。当然这是评价体系的外在环境,需要统一制定相关的机制,恐非我辈所能解决。

课改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这就要求了评价的目的也是促进学习,所以只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意义才是最大的,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笔者认为其重要性是迫在眉睫。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历史教学要重视德育教育    下一篇:德育在初一历史教学中的体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