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地理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导入新课若干方法的探索与思考

所属栏目: 地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高中地理论文

 导入新课若干方法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中关于导入环节的研究

朱爱民    浙江省新河中学   317502

摘要:本文以湘教版地理必修教材为蓝本,结合新课标、新理念和具体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了地理学科新课导入的五种新方法,进行了相应的课例探索和分析,并在这个基础上发表了个人对新课导入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导入新课   方法    探索   思考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作为教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每一堂课都出彩,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给自己留下满意的回味,给同仁留下思索的动力。可现实总在无情地摧毁着我们的希望,让我们在忙碌中留下了太多的无奈和遗憾。

一、不该忽略的导入环节

关于课堂教学的革新,永远都是一个鲜活的话题和研究的热点,而巧妙的新课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良好开端,然而,如何去导入新课,却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环节,有的老师甚至认为没有导入的课堂并不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了一个好的导入去花太多的时间不值当,还不如去多做几套练习题来的实在。

其实,一堂课没有导入,关系不大,如果每堂课都没有导入,那就是永远的缺憾。新课导入的常规方法有很多种,诸如回顾上节课主干知识导入,讲评典型习题导入,运用漫画、图片导入,借用名曲、诗歌、幽默笑话导入,巧用故事导入,截取电影短片导入,下载网络资源并修改相关信息的导入等等,近两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地理课堂正展示着新的生机和灵气,其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也必然有新的方式和内涵。

二、五种具体方法的尝试和分析

这期间,我关注着新课的导入、尝试着不同的变式、享受着同行的指点、对比着其中的差异、感悟着心中的执著,在积累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索。本文以湘教版地理必修教材为蓝本,结合新课标、新理念和具体地理课堂教学实践,对地理学科新课导入的方法具体探索如下:

1.从教材提供的图表解析中导入

教材里有大量的图表,尽管其具体作用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增加地理正文表述的形象性、简约性和直观性。如果我们将其中的一些图表进行个性化的处理以后,就是一个很好的导入素材。

以地理I的《1.4地球的结构》为例,我们可以这样处理:

屏幕展示:教材中图1-20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

师:图中罗列了哪些名词,请指出来?

生:横波、纵波、速度、深度、地壳、地幔、地核、内地核、外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

师:请一位同学根据这张图所提供的逻辑关系,将这些名词组成一段文字。

生1:略(教师要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师:从这位同学的发言中,我们发现了哪些问题,请列举出来?

于是,在学生的列举中,就形成了一个问题菜单,教师便可根据这些菜单进入到具体的课堂调控当中。

再如,以地理I的《2.3大气环境》的第一课时为例,我们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屏幕展示:教材中图2-23 大气垂直分层示意。

师:根据这张图提供的信息,请一位同学描述气温垂直分布的规律。

生1:略(教师要从学生的描述中和学生共同纠正其刚才的不当表述,从而引导更多的学生学会如何去恰当地描述规律)

师:从刚才这位同学的描述中,我们明白,从近地面向上,大气垂直分层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层,其中对流层中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这就说明对流层大气的热量来源不是直接来自太阳辐射,那会是哪儿呢?请阅读教材44-45页,形成你的观点,并对你的观点作出一定的解释。

这样的导入,有助于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环境,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地面)长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这一观点的理解。

2.从易于对比的名词理解中导入

教材里有许多地理的名词术语,对于这些概念而言,我们教学的关键不是促使学生去如何牢固地记住它们,而是有效地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这些概念进行相关的活动。如果我们能够从易于对比的名词解读中导入新课,会收到一些甚至是当时课堂预设之外的效果,一旦经过课堂的实践之后,这些意外的效果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你今后课堂预设的一部分。

以地理I的《2.1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为例,我们是这样导入的:

屏幕展示:地球   地壳;鸡蛋   蛋壳

师:请同学们从这一组概念中,陈述你的理解,并对你所理解的观点作出简要的陈述。

生:(略)

这样的导入,既有助于学生领悟一种思想,明白了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的解释;也有助于学生感性地认识地壳,地壳对地球而言就像蛋壳对鸡蛋;还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归纳地壳的特点:薄、硬。从而实现了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的基础上有效地引导学生实现知识迁移的课堂预设目标。

再如,在地理I的《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我们可以用“太阳辐射、太阳活动”这组名词的对比导入新课,有利于整体把握这节课的精髓;在《2.4水循环和洋流》一节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对“天体运动、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的运动”的比较中导入新课,实现了对知识运用的正迁移;在《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教学中可以将“自然资源、资源、能源”这一词组进行对比放在导入新课的环节中;在地理III的《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中可以将“荒漠、荒漠化、沙漠化”的对比作为新课导入。

3.从当前的新闻话题再现中导入

新闻,永远具有一种吸引力,但它是在不断变化的,尽管能和我们地理学科扯上关系的好新闻似乎不多,但你现在还用“非典”事件和“禽流感”事件来导入你的新课,那必然是多此一举、索然无味。如果你用今年年初席卷我国南方大地的“暴风雪”事件来导入《常见的天气系统》、《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估计两年内不会过时,而且其本身的情感教育价值就能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就“暴风雪”这一灾害性的新闻事件,对于不同的课型,我们挖掘其不同侧重点,促使其更好地为地理课堂服务。

去年在地理III的《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节课,我们是这样导入的:

师:我们中很多同学来自农村,关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我们自己有哪些切身感受,请谈谈?

生:(略)

师:中、美两国都是大国,从农业发展的角度来说,都可以称得上是农业大国,都有着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那么美国为什么不进行大范围的新农村建设?

生:(略)

师:那就意味着美国不建设它的农村,或者叫做乡村,这种观点对吗?

生:不对。

师:要为自己的结论负责,教材中有哪些观点能够证明你们的看法,找找看。

生:……

今年的这节课还没有上,我们打算寻找一个我省区域农业发展的新闻案例来导入,最好是发生在今年三、四月份期间。

还有一些往年曾经反复发生过的新闻事件,我们倒可以好好整理和推敲,能够获得一些课堂预料之外的新收获,比如在暑期以及随后的两个月里整理关于当时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一些讯息,这对于《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这节课而言,就是一个很有时效性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的功能自然不言而喻。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讨论,近年来世界各国高层日趋重视,就2007年而言,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10月底,由40座世界大城市组成的大城市气候联盟承诺将采取联合行动对抗全球气候变化;11月21日,第三届东亚峰会在新加坡举行,其主要议题是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12月3日,在印尼巴厘岛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这一系列信息也正是我们地理学科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对地理I《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地理II《4.4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这两个课例来说,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理想的导入素材。

4.从即兴演讲的表演中导入

演讲,似乎是语文学科要注重的事,其实,演讲是任何一个人都需要锻炼和培养的能力,它不应该有学科的界限,特别是即兴演讲,难度较大,需要准备得时间较短,可它能让你的学生养成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甚至是剖析自己一种良好品质,它增强的不止是学生的自信心,还有很多我们没弄明白的,但它们大多有利于提升我们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地理II第四章的前面三节课例中,我们都采用了这一导入方法,有的班级的演讲氛围比较好,有助于推动课堂教学步入良性状态,而在有的班级里上台表演者的即兴演讲不甚理想,但他们有了这次机会,其体会和感悟肯定比呆在下面安静地听一节课要来的多,毕竟站在台上的1~2分钟时间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演讲的题目是老师确定还是学生自拟,实践证明,如果纯粹的即兴演讲,学生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进行演讲,那难度是很大的,效果是很差的,有时在台上站了两分钟,还不知道自己该讲什么,这样的演讲还是不用的好。我们提出的即兴演讲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要以学生至少提前一天的预习和准备为前提;

●演讲者名单在上课前6分钟左右公布10名预选名单,这样,1名同学带动周围3-5名同学进入状态,相当于班级里的过半人数提前进入的思考状态,上课铃响后,从其中随机选出一名学生为演讲者;

●题目自拟,要以即将学习的这节课为素材进行组合;

●演讲时间尽量控制在1~2分钟。

去年年底,我们在学习地理II《2.3城市化过程中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就采用这种方法,效果不错,现简述如下:

师:有请林烨同学演讲。

生: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城市,想说爱你不容易》。我们在一天天的长大,我们周边的城市也在一天天地长大……(具体内容略)

生:(鼓掌)

师:讲的很有新意,爱城市,却爱的不容易,爱的是什么,为何又爱的那般不容易,这值得我们来一起来探讨。

5.从乡土资料的分析中导入

体现教学的乡土性是近年来地理课堂教学的一股潮流,尤其是在地理公开课、示范课、教学大比武和各级优质课比赛中运用的比较娴熟和灵活,有的教师甚至从头到尾都用乡土资料进行组织教学,取得了不错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都知道,要组织这样的一节课,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收集并优化资料,有时候费力不一定能“讨好”,如果在新课导入中引入乡土资料,作为点睛之笔,点到为止,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动力,其实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我们在学习地理III《1.1区域的基本含义》就尝试了这种方法,现回顾如下:

屏幕展示:

杭州、宁波、温州是目前乃至未来浙江省发展的三个省域中心,台州是浙江中部沿海的重要中心城市。温台地区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地形狭长,人口密集,民营经济发达。

温台地区中的温州市、台州市地域相邻、经济类型相似、人缘相亲、文化相通、城市化模式相近,是浙江省具有明显地域文化与经济特色的地理单元与经济区域。

在浙江省的城镇体系规划中,根据温台地区其独特的经济模式、城市化道路、城市环境特点,将其规划作为全省东南沿海的“I”型城市连锦区,是浙江省仅次于环杭州湾地区的第二个城市与经济、人口密集区。

长三角的经济地理含义,有大、小二大层次,大的指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二省的范围,小的指以沪、宁、杭为主体,北部包括扬州、泰州、南通,南部的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台州,共15个市。

师:材料中提到了哪些主要的区域,请列举。

生:(略)

师:从材料中描述的温台地区来说,它体现了教材中关于区域特征中的哪些方面,请发表你的看法。

生:(略)

这种导入,依托乡土材料,有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了两个内容:区域的概念和区域的特征,而且这种理解是建立在新鲜的乡土气息中,学生的关注度高,教学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三、反思中的收获

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还尝试了从模拟实验的假设中导入、经典文献的阅读中导入、主题辩论的唇枪舌战中导入、任务驱动中导入等等,形式可谓是层出不穷。为了开好一节课的头,我们经历了“琢磨、实践、研究、思考、再琢磨”的循环过程。可以说,湘教版的三本必修教材,我们在每一节课的导入环节上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后反思,这也促使我们对导入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具体收获如下:

观点1:永远没有最好的导入,只有最恰当的导入

就具体课堂而言,我们很难对导入作出一个量化的评价,每次优质课和教学大比武,基本上是多个老师上一个课例,其导入可谓是个个都不同,个个都精彩,个个都值得我们评点和反思,这说明同一个课例由不同的教师执教,其导入味道就完全不一样。然而,针对不同的课例,运用同样的导入方法,其效果往往有差异,有时甚至是天壤之别。

即便是同一个教师用同一种导入同期来执教三至五个班级,不同的班级之间也会存在差异,如果隔一年后这种差别就会更大,因为学生在变化、我们生活的小环境在变迁、教师本人的教学理念在更新,导入的内容也往往随之不断变化,因此,我们无法就某一节课固定一个最好的导入,但我们可以在一个特定的教学实践中追求一个最恰当的导入,在求变、求新、求巧、求奇、求妙中增添课堂灵气,追求教学境界的至臻完美。

观点2:恰当的导入有助于激发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对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而言,一次恰当的导入,往往能激发其内心原本的求知欲,唤醒其内在诸多的非智力因素,开启其内隐的思维闸门。学贵有疑,通过恰当的导入,至少能促使这部分学生在这节课中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如果学生一旦多次进入了这种状态,他就不会感到学习的单调、厌倦和疲惫,并能将那些被激发出来的兴趣逐日持续积累起来,感悟成功的快乐和思考的韵味,其学习潜力的空间将不断得到提升和优化,从而易于实现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观点3:导入可以成为校本教研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一座桥梁

就当前校本教研的开展而言,对导入研究能够推动我们教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因为它留给我们的影响比较深刻,一旦它为我们执教者的课堂营造和谐氛围,就能为我们曾去听课的老师留下思考和分析的空间,即便我们未曾去听课,执教的老师也会在办公室里通过合适的机会讲述自己“成功的瞬间”,于是,新一轮的讨论自然就在办公室里展开,教研的氛围逐渐热烈,收获就在其中,并推动着我们每一位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更好地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教后记:教师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下一篇:浅谈体验性学习在地理新课程中的运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