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浅论新时代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观与范畴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浅论新时代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观与范畴

 1、我国古代音乐艺术的审美观。在我国古代,孔子的“礼乐”被历代统治者奉为治国的根本之道。相传孔子闻“韶乐”竟三月不知肉味,听“郑声”即痛斥为亡国之音。由此可见当时的审美观与音乐的政治功能紧紧相连的。战国时,项羽兵败垓下,与刘邦营造的四面楚歌之心理攻势是分不开的。我认为四面楚歌甚至比十面埋伏更能迅速瓦解项军。音乐这种情感艺术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能使人的心灵发出震颤,产生共鸣。因此,它的教育功能,价值功能,政治功能,都在那音响流动的每一瞬间展开实施着。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情绪、情感、情操以及性格的变化。而唐玄宗的《霓裳羽衣舞》则反应了唐开元年间的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万民称颂的盛世之景,这是这类音乐(以《霓裳羽衣舞》为代表的反映政治安定、歌舞升平的“称颂音乐”)的时代特征,其音乐价值观在于从思想文化领域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也是这一时代审美标准的反映。在我国多民族的大家庭里,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音乐文化,其中之一的民歌则是反映每个民族的劳动生活,节日喜庆的场面与时代画卷,当然也是每个民族审美艺术的集中体现。
  由此可见,音乐艺术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政治功能、教育功能、价值功能、审美功能,等等。那么,作为音乐众多功能之一的音乐教育功能其意义如何呢?我认为,音乐的教育功能是诸多功能中首要的功能,对于它的音响渲染力,无论你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接受,还是学校音乐教育有目的的培养,它的诸多功能均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产生。音乐教育是甘甜的乳汁、清澈的泉水,它哺育了贝多芬,也哺育了爱因斯坦。审美活动首先要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我们的音乐教育应该是真理的阳光,它用民族的、时代的、世界的、自然的音响------震撼着人们的心弦。它教化、感动人们去改邪归正,并使之爆发出生命的火花。正如俄国大文豪契可夫所说:“歌声是太阳,没有歌声的生活就象没有太阳的生活一样苍白、淡化”。音乐教育又是理想的灯烛,它引导人们追求真理,达到成功的境界,音乐教育又是成功的桥梁,它启发人们智慧的火花,沟通心灵的隔阂------
  2、影响音乐诸多功能事实的主要原因。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长期得不到重视,音乐课的开设形同虚设。甚至还有许多学校至今没有开设音乐课!音乐课成绩不记入学生在校成绩总分(不知是哪儿的规定?),与学生的升学率无关,造成了音乐学科在中小学校中地位的低下,音乐教师地位的低下(我所在单位的领导曾认真地对我说:你音乐教师想评高级?我们的数理化老师往哪儿放?),的局面,可以说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我们的教育一方面造就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也造就了更多的音盲!这是中国的悲哀,这是新世纪的悲哀!那高考的指挥棒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向音乐倾斜呢?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这句话每个校长都会说,但实际上呢?只有他们才知道他们在搞什么教育。所以说,在应试教育盛行的地方,音乐教育毫无价值可言!它的诸多功能在此不能发挥任何作用。它在应试教育面前是那样的苍白无力,致使我潸然泪下------
  3、音乐教育是师生情感体验交流的过程。但是,在我神圣的、那属于我的音乐课堂上我依然是一个坚强的斗士,我用音乐作武器向本不该存在的教育现象开火!我要夺回我的阵地、夺回我的学生,我要用音乐艺术那独特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学生,使他们的思想受到震颤,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升华。因为:音乐“素质教育不单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一种塑造人格的艰苦劳动[注1]。之所以是艰苦的劳动,是要求教师按教学规律与学生年龄特点认真备课,用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高度艺术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音乐产品”去施教,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受到美的熏陶和音乐阳光的照耀,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从而使高尚人格逐步铸成。比如,我在讲管弦乐《蓝色多瑙河》时,首先播放同名女声独唱的视频画面,让学生从歌词上认识作品,并要学生记住其音乐主题;当欣赏完管弦乐《蓝色多瑙河》后,我再用钢琴弹奏其中的五个小圆舞曲的音乐主题,最后我和学生们一起试唱各段音乐主题。很多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演唱他们喜欢的段落,并要求我用钢琴为他们伴奏。这样,在我和学生配合默契的表演过程中,情感得到了交流,我们热爱大自然的美的情操进一步得到了升华。只有此时,我感到音乐审美的价值观才在我们的心灵中占据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4、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课堂与课外)是音乐教育功能发挥作用的关键前提。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艺术,音乐课堂教学也是教师施展才华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的艺术,音乐教师是向学生心灵深处播洒音乐阳光的天使,是学校美育的主要实施者。那么,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教育活动,就为我们音乐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试想,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音乐在他们心中永远是一条凝固的、毫无生气的河流,他们情感的浪花就无法自由自在地飞腾,这朵小小的浪花就会凝固、干涸、消失在那毫无生气的河流的岸边------我们所说的现代化课堂教学,首先是指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主动参与的程度。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则是我们应努力探索的教学艺术了。比如我在给学生们上《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一课时,首先提出: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含歌词、曲调、人声、乐器等)或你最喜欢的那一点记住,并说明为什么喜欢?这其实已经把学生们领到了音乐的岸边,只等他们去采集那应该属于他们的那一朵朵晶莹的浪花了。欣赏完后,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言:“为什么没有人唱歌,而只有人在朗诵呢?”“为什么朗诵配乐也叫歌曲呢?”“老师,我喜欢‘英雄的故事象黄河的波涛山岳般的壮烈’------”“老师,我喜欢弦乐队那温情的述说------”“------”啊,学生那求知的渴望被我

   

煽动起来了,他们已经采集到了那属于他们自己的一朵朵浪花,只有待于我带领他们一起跳进那“深情的黄河”去畅游了。
  总之,新时代音乐教育审美活动应该是:通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主动学习与自我表现,不断净化着心灵,使其在感受美,理解美,鉴赏与表现美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达到音乐教育的本体目标[注2
]。因此,创新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才有了落实的基础。
  5、新时代音乐教育审美的范畴。这个问题首先涉及到的是音乐教学的内容,而教学内容又体现在教科书与教学大纲上,以上我们说到音乐的时代性,还应包括音乐的娱乐性。那么,我们这一时代音乐的特征是什么呢?我认为:由于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音乐领域的电声乐队、电脑音乐、通俗的流行歌曲-----如万花筒般使我们眼花缭乱,又由于传播媒体的普及,凡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会感受到它(音乐)的变化,我们的中小学生亦是如此。可是,我们的现今教材上却对此没有丝毫反映,这是我们教育思想的滞后。所以,当代音乐审美范畴应当包括:民族的,通俗的,古典的这三大内容,并根据学生对象的不同层次要求,制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易于他们接受的教学内容。否则,学生是不会真正喜欢音乐课的。在三大内容的比重上,我认为,民族音乐至少应占50%,通俗音乐与古典音乐共占50%(或者通俗占20%,古典占30%)。总之,在教科书中突出民族特色,增加民族音乐内容,是我国在新时代对学校音乐教育的迫切要求。否则,我们的民族音乐就有失传的危险,至少,我们的音乐听众也会丧失。所以这也是教材编写应努力探讨的问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以“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音乐学习的案例研究    下一篇:激发情感 简化教学 科学引导--职高声乐教学之我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