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论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论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

陈治   吴作样

(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高级中学325802)

 

摘  要: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来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国家正式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素,这也是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的基本思路之一。本文即分析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了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中 研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 应用

一、前言

研究性学习正成为教育领域里一个世界性的主题。研究性学习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教育部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中明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信息素养为根本宗旨的基础性与应用性兼备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已经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如何以常规课堂教学为契机,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我们亟待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内涵是采用信息化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求知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进学生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虽然高中阶段已有课程标准出台,但在义务教育阶段和没有启动课改的地区,所使用的教材还是依据《纲要》进行编写,教学也仍以《纲要》为指导。从颁布后到现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1、学生起点不一样。高一的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和操作能力相差大,而现行的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教材都是以学生“零起点”为预设而编制,内容交叉重复。这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按照传统学科的教学模式来组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必将造成低效的重复教育,而且学生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这是因为从 2000 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实施到 2008 年的现在,条件较好的小学初中学生已经接受过完整的信息技术教育,而条件还没有具备的地区的学生,则完全没有接触过。

2、现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最主要的教学模式是:讲解——演示——练习式教学法或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但任务的设计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操练某一种特定的技巧,没有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下去考虑问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不多,能力不高。

3、要实现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必然要对学生学习阶段的不同时期,每个时期的不同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用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或正在达到符合最终目标价值判断的子目标。而这些单靠传统的教学评价无法实现。

三、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实施策略

基础教育改革对高中信息技术课上存在的问题也作出了回应:教育部颁布《全日制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明确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即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信息素养为根本宗旨的基础性与应用性兼备的课程。新课标中提出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注意寻找、发现身边的实际问题,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其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㈠、采用信息化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使学生自觉端正学习动机,在探索求知的学习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进学生的各种思考和实践能力。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应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在这种模式中,高中信息技术课上,信息媒体不仅可以用来帮助教师进行众体教学(如呈现教学信息),而且用来帮助学生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教师和学生是互动关系,教师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同样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吸收到许多新的信息,实现教学相长。

㈡、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更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1、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重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得到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尤其是那些学科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有了这样的亲身经历和体验,相信他们会逐渐形成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的心理倾向,在研究性学习中他们能够实现自我的价值,看到自己的希望,能够产生战胜困难的动力,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学习。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应该超越技术本身,学校教育不能也不可能将不断翻新的软件逐一教授,对学生未来发展更有价值的应该是对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一种文化、是终身学习的关键。在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把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和合作的手段。

4、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高中阶段学生己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积累,为他们今后对新知识和技能和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但是,如果让这些知识长期处在相互分割和备用的状况之中,它们就会被遗忘,就会逐渐丧失可能发挥的效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是在综合运用中提高学科知识的价值。

四、结论

研究性学习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施是学生在广泛的教育资源背景下所展开的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变得鲜活,通过亲身的实践研究,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和理解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及学习方法,训练了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刘金雄.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姚晓春.研究性课程的学科支持.[J].教育发展研究,2002(01):10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信息技术课堂的导入    下一篇: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