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初探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数字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并使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越来越数字化。由数字技术和数字化产品带来的全新的、更丰富多彩的“数字化生活”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作为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学校,也面临着同样的变化趋势。数字技术必将引起教育的深刻变革,使教育思想、观念、模式、方法、手段等发生变化。伴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推进,“数字化校园”也应运而生。
    数字化校园是数字时代学校的必然发展目标,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数字化校园必将把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入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化时代,以数字化的方式来体现我们的工作、学习、交流与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学习和管理模式。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完善数字化校园基础建设,形成一个功能完备、富有特色的信息化教育管理系统
    1、基础建设信息化
    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学校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一个功能比较完备的含网络通讯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教育管理系统为一体的信息化通用校园教育平台。
    近几年来,我们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后进行了两次校园网建设,建成了1000MB校园网,100MB到桌面,并且租用了电信10MB宽带光纤。学校教学区、办公区和家属区全面上网,85间教室实现了“班班通”,办公室全面配置电脑,全校共有数据点1300多个。为了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我们新建了覆盖全校的校园监控系统和广播系统。目前学校的信息技术设施处于全市领先水平,这为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资源建设数字化
    在资源建设上,我们采取购买、交流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在购买了K12资源库、中央电教馆资源库、北大附中网校资源等商业资源的同时,深刻反思商业资源的局限性,采取“以研带建、以建促用”的策略,开展“积件库建设与研究”,加大力度进行教学资源积件库建设,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别化学习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学习环境。
    同时,积极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以便师生快速查询、访问、下载;优化组合学校现有教育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服务。
    3、管理系统自动化
    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探索学校管理新途径,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近年来,学校先后购买了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排课系统等,并自主开发了招生管理系统、学生评教系统、成绩分析系统、上机管理系统等。这些软件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益,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
    4、网站建设多元化
    自2001年以来,我校门户网站先后进行了四次改版,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发挥其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展示的舞台功能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学习、活动风采;开辟骨干教师个人主页,展现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开辟学生个人主页,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在网站中包含的师生主页、心理辅导、校长信箱、学生论坛等,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广阔空间,营造了一个理解、信任、和谐、开放的校园新文化。
  (二)、举办科技活动周,加强师生信息技术培训,促进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1、举办科技活动周,展示师生信息技术成果
    为了定期检阅学校信息化工作,给全校师生以展示信息技术成果的平台,结合市区科技活动及小能人活动的要求,学校每年举办科技活动周,开展信息技术基本功比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公开课、科普宣传与科技活动等,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实用的活动为载体,挖掘师生的创新思维。
    2、加强教职工培训,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
    要加大对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使90%以上的教职工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具备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应用于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能力。在教职工培训中,坚持“专题培训,自学互学,能者为师”的道路,确定动态的“金字塔”结构,即核心层、骨干层和基础层。对核心层即信息教科处专业教师,采用以建促学、在岗进修和互助学习的办法,使这些教师在学习、交流、实践中得到提高;对骨干层(学科信息技术能手)和基础层(普通教师)的教师按计划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有步骤的培训。
    力争在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运行过程中:建设一支队伍,建立一支骨干,培养一批教师,完善一套机制。
    3、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整合、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的探索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努力探索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扩展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开展师生网上主题式探究性活动。
    (三)、坚持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加强制度规范和技术防范,建立健全学校信息管理体系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数字化校园建设不单纯是技术问题和资金问题,更是观念问题、管理问题和制度问题。因此,管理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落实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在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没有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行为的现代化;没有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就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绩效化。学校要把教育观念、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建立规划、指导、实施和协调功能四位一体的职能机构,形成信息主管机制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过程,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它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是一项覆盖并渗入全校各项工作的系统工程。因此,学校可考虑直接建立具有较高能级的常设机构,赋予其规划、指导、实施和协调四位一体的职能,使其担当起数字化校园建设策划者、推动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责任。

   

    我校2000年成立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和教研组,2001年成立了由校长主管、副校长分管的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2002年成立了信息教科处,下设科研管理组、教学组、电教组、网络组、软件资源组,负责全校电教、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管理与维护、资源软件开发、教育科研等工作。
    3、加强制度规范和技术防范,建立数字化校园安全体系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人网建设”,在“修路”、“买车”、“买货”、“培训驾驶员”的同时,还必须制定“交通规则”,建立健全信息安全规章,制定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学校信息安全的管理。
    为使学校信息技术工作有序开展,学校制定了信息技术发展五年规划,并在每年工作中予以落实。在信息技术管理方面,我们强调“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加强“技术防范与制度规范”,落实“周一巡访制”和“月末巡检制”。我们制定了《信息技术工作服务指南》和《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信息技术工作管理条例;我们实行了“用户实名制”,加强了校园网应用系统的“全程管理”和“全员管理”,加强了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日常维护和资产管理,保证了校园网络畅通,使设备使用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我们自主开发了《公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加强了对公用计算机的管理,落实了用机责任。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学校信息技术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二、关于数字化校园的思考
    心理学家帕波特说过,“数字媒体对教育真正的贡献,是在于它所拥有的弹性与张力,它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发现自己的学习途径。”我们构建数字化校园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网络最大化的发扬学生的学习个性。
    数字化校园,它不仅仅是教育的一个信息化,应该说它是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育人环境。而在这个育人环境当中,我们认为老师和学生的发展以及人的信息素养的形成是核心。我们应该深刻认识数字化校园的内涵。
    首先,数字化校园是一个教学网。一方面,它作为一个教育信息资源网,必须承载各类教育信息资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资源下载等功能。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教学交流网,必须充分考虑网上互动教学平台的建立与使用问题,使教师和学生能实现实时或跨时空的教学和学习,能在网上就某一问题进行在线交流、讨论等。
    其次,数字化校园也是一个管理网。依托校园网进行校园管理和行政办公管理是数字化校园的主要功能之一。需要充分考虑校园管理和办公自动化建设的需求,提供强大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功能。
    最后,数字化校园还应该是一个文化网。学校,是传播知识和文化的重要阵地。作为学校的网络不仅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自身也蕴涵着一种文化。因此,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一方面,要考虑到校园网对健康文化的承载和吸纳能力;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对不健康文化的清除与屏蔽的能力。道德约束与法律的控制,是我们就如何走出数字化生存与交往困惑而提出的两种管理与控制机制。在更积极的建设性意义上,我们应该从为数字文化发展构建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入手,提炼数字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并使人文精神成为人们在数字化世界生存与交往的精神支柱,成为数字化时代的主旋律。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探索思考    下一篇:信息文明时代的数字化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