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黄锡勤   道滘镇小河小学

[摘要] 新课标要求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教材的理解、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学思想的转变以及课堂的组织形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科的特点,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习动机、以实验探究活动等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适应科学教学的要求,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    探究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最大范围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取真正理解的知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而小学科学把科学知识和其他教学材料都当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科学素养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围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促进学生发展来设计过程和开展过程,来获得教育的成功。现行新课标对教师教学的认识、教材的理解、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学思想的转变以及课堂的组织形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如何结合学科的特点,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适应科学教学的要求,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是任课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研究的课题。

一、当前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要想教好科学课,科学老师应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和丰富的知识。科学课知识面广,涉及到的领域太多,教学活动不好组织。可以说,科学课要求教师具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与困惑需要解决。

1、学校方面:受传统重主轻副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农村小学,多数领导和教师对本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很好地意识到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也有很多学校因上级不进行教学质量考核的关系,在专业教师配置、仪器配备等与科学教学不相适应,很多探究实验无法展开,有的学校也默许老师把科学课改上语数英的课,这就造成了教师、学生、家长的普遍重视程度不够,认为科学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2、教师方面:农村学校的科学教师队伍极不稳定,多数学校都将年龄偏大的教师放在科学教学岗位上,这些教师因为历史原因,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老化,教师发展极不平衡,导致科学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或由其他学科教师兼科学的教学,导致很大一部分教师很难真正适应科学教学的需要,因而在各校都不时听到他们说科学不好教、不知怎样教的的声音。

3、学生方面:学生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远没有对语文数学课那样重视,加上教师在缺乏资料、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课堂上言之无物,简单的科学理论的讲解是那么的枯燥无味,是那样的苍白无力,久而久之,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失去兴趣。

4、资源方面: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尤其有限,实验器材极其短缺,不能满足实验需求,而科学课许多教学内容需要学生收集资料,寻找相关的证据、但由于许多学生家里没有电脑,使学生搜集资料相当困难,或考虑学生外搜集资料、调查等安全问题只能取消,由于没有资料,活动很难展开,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只能多于学生活动,探究活动难保障。

5、教材方面科学课堂教学内容密度大,在教学中,许多教学内容需要学生自己经过思考并设计的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教学容量太大,课上时间根本无法完成,虽然布置了课外活动,但由于缺乏有效监控往往使很多活动流于形式。而且有许多活动是学生自己无法完成的即使研究了也是模仿教材提供的参考实验事例

6、经验方面:科学是一门重实验重观察过程的一门学科,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活动离学生生活太远。教师掌握的资料少,学生掌握资料更少,教师讲述多于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枯燥。学生看录像资料的接受能力远比教师的讲解更为直接。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的现实意义

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承担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综合实践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而科学教材只有一些活动提示,没有知识点,开放性极强,科学教材又注重以身边的科学为起点,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高,从而形成了完善的科学教材系统,因此科学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挑战,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很高的教学机智,而且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因此学好科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三、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1、转变教学观念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新课改要求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教师要转变过去重教轻研、重教轻学、重灌轻效、重记轻思、重知轻能的教学观念,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全面提高科学素养的过程,不仅要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体验, 将科学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教师要转变自己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放弃权威形象,将学生作为科学学习的主体, 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引导学生的兴趣。此外,教师还要树立开放的观念,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不能再将学生封闭在教室、学校中,灵活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必限制在课堂上合理利用、积极开发课程资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教材以外的知识来学习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定论的精神。

       2、培养学习兴趣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兴趣对学生学习可起到定向、持续和强化的效应,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必须根据科学教学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科学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杠杆》一课时,利用学生小时候玩的跷跷板问xx同学:你能用80多斤的体重能跷起老师150多斤的体重跷吗?由于学生对跷跷板的游戏是熟悉的、感兴趣的,所以在学生讨论能与不能跷起过程中兴趣非常浓、课堂非常活跃,在不断深入讨论的过程中,有同学把数学中学过的《有趣的平衡》搬来说明能跷起的理由:根据左边间隔数(距离)乘重量=右边的间隔数(距离)乘重量得到,只要老师离中点(支点)近些,xx同学离支点远些就很容易跷起老师。象上述案例中情景引入,既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杠杆》兴趣;又能让学生利用科学的知识解析物理学中力的平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整合了各学科的教学。又如如教《认识液体》时,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选用了水、食用油、蜂蜜、豆浆四种液体来研究;从难度来说,浅显的、便于儿童掌握的,而不是高深的、超越儿童认知水平的。所以学生就可能对液体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轻重、流动速度等感兴趣。而学生对液体的密度、黏稠度、表面张力、毛细现象的性质不去苛求为什么这样。从这样的生活情境出发然后再引入到新课的教学中,学生有了前面生活化情境的引导,学生并没有感到科学是那么深不可测而是和他们非常的亲近,对实验设计也就非常的感兴趣了。

3、实验探究活动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新教材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方面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教给学生在用科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时应有的观察,思考角度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供开放和主动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以辨证的观点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获取知识,体现实验是获取知识和学习探究科学的重要手段,关注学生渴望了解科学的情感。虽然新教材的内容总量减少,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增加了。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会创造与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对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选择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要认为学生的方案设计与教师所想象的不同就是不合理的、错误的,不要把学生在尝试中的失败看得一无是处而全盘否定。在《冰》一课时,我出了这样一道讨论题:“水结冰后体积是膨胀了,还是缩小了?”并提示,学生在平时吃冰棒时,看到冰棒的柄端是平的,还是凸的或者是凹的呢?学生虽然吃过不少冰棒,但没有观察这一点,这时同学们各说不一,争论不休,有的同学希望教师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教师把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外通过实验去解决。这样不仅把学生课内的兴趣持续到了课外,而且学生从实践中得到的知识要比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记得牢。因此,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大胆的超越创新。教师要留给学生广泛的思维空间,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选题、自行设计、自主研究、自由创造。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去考虑问题。

学生在独立设计的研究探索实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遭遇失败,这时教师要适时引导,教会学生正确看待失败,分析失败的原因, 并鼓励他们持之以恒直到最终取得实验成功。以此来训练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感受科学道路的艰辛,并从失败中总结教训、调整方法,最终取得成功。例如,《杠杆》一课时,利用学校准备建运动场的空地上有一块大石头的现成资源进行探究实验活动,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移动大石头,怎样做到最省力?在实验探究中,有的用手搬,有的利用扛杆原理设定支点用木棒撬动石头,但支点设在哪是一个学问,通过学生不断的尝试,最终总结出阻力作用点离支点越近,动力作用点离支点越远,撬动大石头就越省力。正是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失败,才使学生能够及时的调整方法、改进方案,最终一步步走向成功。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首先要尽量了解每个人的情况,然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探索活动的愉悦情境,耐心启发诱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总之, 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科学教学的生命,而这一生命要得以延续,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要足够重视,主动加强理论研究,在行动上要积极跟进。然后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立足教材与文本有机结合,选择适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式组织开展相应的活动, 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只有这样,才能将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张桂珍   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与思考

——湖北长阳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吴华川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育教学研究2212011年第49期周刊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巧用“任务驱动”,激发探究兴趣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论文    下一篇:巧妙设计,引领创新思维的发展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论文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