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文本巧留白,课堂尽生辉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浙江省温岭市城北小学  廖文燕  陈小辉

  [摘要]留白,以一种“此处无物胜有物”的手法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作为重要艺术门类的文学自然也深谙留白的魅力。所以很多文质兼美的文本往往存在着很多的空白点,形成巨大的张力。在教学中,如果教者能对这些空白点加以巧妙地利用,去挖掘文本内涵,放飞学生思维,做好读写结合,促进情感升华,必能使学生对文本的的理解更深一层,语言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也将得到很好地滋养,写作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锻炼,甚至还可以唤起蕴藏在我们学生心中的丰富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也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分享精彩和感动。

  [关键词] 文本留白   挖掘内涵   放飞思维   读写结合   情感升华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语文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发生的巨大改变。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课程标准还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在平时的课堂上更多的是照本宣科,直接将参考书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或者大量引入多媒体,简单读一读课文便再引入其它文本的学习,忽视了文本的咀嚼。我认为我们教师还是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文本,挖掘文本内涵。其实在文质兼美的文本中往往都留有许多空白点,这些空白点就像国画里的留白,给我们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也使文本内部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空白点,运用好这些空白点,那么在教学中就可能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作了如下思考和尝试:

  一、巧用文本留白,挖掘文本内涵

  有句话说:“语文的语言文字,用手摸,那都是平的,没啥看头;用心摸,才知道其中的奥妙。”同样的一篇课文,有些老师上得精彩纷呈,让人回味无穷,而有些老师上得却是淡如一杯白开水,尝来无味。差别在哪里呢?往往就在于有经验的老师能潜心会文,捕捉文本精彩的留白,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点击,去填补,进而挖掘出更丰富的内容,为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文本提供了一条幽径,也让我们的教学内容丰满起来。

  如《江雪》一诗塑造了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诗人柳宗元借此自喻,表达自己被贬后的苦闷孤寂和悲凉自哀。可是,如何也让我们的学生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那份心境呢?郑雪琴老师就设计了这样的训练:

  老师: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1: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

  学生2:难道他不怕冷吗?

  老师:真是一个好问题。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1:因为家里穷,以捕鱼为生。(板书:1、捕鱼为生)

  学生2:可能老翁想鸟都飞完了,这下没人和自己抢了。

  老师:那就是说老翁在独自享受这一份清静呢!(板书:2、独享清静)

  学生3:老翁可能是遇见了什么伤心事了。(板书:3、排解忧伤)

  学生4:我想是他喜欢钓鱼,所以也就顾不上天的冷了。

  老师:那他就是一个真正的钓鱼爱好者!(板书:4、喜爱钓鱼)

  学生五:可能是作者犯了错误,被流放在外了。

  老师:他也与老翁一样孤单了。(板书:5、心中孤单)

  老师: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

  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那就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

  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

  老师: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学生1:现在,我知道了这是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时写这一首诗的。

  学生2:我感受到,诗人是在借这个“蓑笠翁”表达自己孤傲的心情。

  老师:作者那种孤傲的心境与此情此景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

  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像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地飘下来,好像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老师: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

  老师:你看他一脸严肃,心里一定是有什么不痛快。

  再指名读。

  老师:你看他抬着头,似乎有一股傲气。

  老师:能背出来吗?

  三个学生分别背。

  老师小结:刚才我们运用注释,通过朗读,特别是借助诗人的简介充分地理解了诗意。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感受到老师抓住了文本中诗人心境描绘的这一个空白点,通过先探讨研究,产生多元解读,再由教师加以引导分辨,适时补充柳宗元的简介的循序渐进的方式,更全面地解读了文本,也将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追击文本留白,放飞思维空间

  我一直认为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教会学生认识课本中的几个字,学懂几个词语,也应该引领学生研读好每一个文字,挖掘文字背后的每一个故事,抓住一切可拓展的空白点,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我们语文的天空中自由地驰骋翱翔。

  如在带领学生研读《一夜的工作》的时候,我借鉴名家的思路,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培养每一个学生想象能力空白点的想法,设计了这样一个训练: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在这句话中我们感受到了总理的生活非常简朴,让我们再好好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这里的陈设是如此的简单,可它却是一间(生接: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宫殿式的房子,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的房子里本应该有怎么样的陈设呢?

  生1:我觉得这样的房子首先房顶上应该有水晶做的大吊灯,而且不只一盏,应该是有好多盏,把整个房间照得透亮。

  生2:我认为这样的房子应该铺有名贵的大地毯,毛软软的,细细的,墙壁上有玉石雕成的壁画,有出自名家之手的诗画作品,价值连城。

  生3;我觉得房间里肯定还摆放着雕刻精美的红木家具和做工精细的古董花瓶。

  师:是的,这样的宫殿式的房子里曾经可能有水晶大吊灯、可能有名贵的地毯、价值连城的诗画作品、古董花瓶等等,但自从这里成了总理的办公室后,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生: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这样的陈设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

  生:极其简单

  师:是极其简单,想想在这里办公的可是我们

  生:新中国的总理

  师:他本可以……

  生1:本可以拥有水晶大吊灯

  师:他本可以……

  生2:本可以拥有一些诗画作品

  师:他本可以……

  生3:他本可以摆设一些古董的

  师:但是现在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的周总理的办公室,他只有……

  生: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身为一个国家的总理,他的办公室的陈设居然是如此简单,真让人震惊。看到这一切,你心里有什么话想说呢?

  生1:这怎么可能?一个总理的办公室居然只有4样东西,一个总理的生活竟是如此简朴,身为一个总理,可以把办公室、居住的地方装扮得富丽堂皇,而周总理却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中国还在发展,还很需要钱,他宁可苦了自己,也不愿苦了百姓。

  师:是啊,他真是我们的好总理。

  在这一片段中,我抓住了“宫殿式的房子”,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文本的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水到渠成地让周总理的形象高大起来。文本中看似一个不经意的文字,都能传递给我们很多的信息,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去仔细地捕捉这些信息,挖掘这些空白点,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三、利用文本留白,促进读写结合

  为了培养的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在平时就要加强学生的训练力度,当然也不能置我们的阅读教学于事外,所以我们就要在文本中寻找空白点,如文中的省略号、如略写的环节,如列举的空白,如文尾中的空白等,挖掘出习作的泉眼,巧施小练笔,我相信这会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

  如《秦始皇兵马俑》中写到兵马俑神态各异,可以抓“神态各异”这个词,让学生进行练笔。再如《凡卡》的最后写了凡卡做的一个梦,但没写老板回来的情形,这时可以让学生来写一写后面发生的事情,预测一下凡卡的命运。

  我在《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教学中,就创设了“伫立在长安街上,一月的寒风刺痛了人们的心,望着周总理的灵车缓缓前行,人们思绪万千,人们不禁会想起什么?想一想人群中有没有与周总理接触过的人,被周总理关怀过的人,比如说小杨眉,比如说那位图书管理员,比如说那位清洁工人等等”这样的一个个情境,让学生进行小练笔。有学生这样写道:“总理,您就这样走了,就这样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您操劳了一辈子,为党为人民付出了一生的血汗,您用您温暖的手救济了多少贫困的农民,您用您慈爱的话语让困难中的人们学会了坚强。您还记得吗?那一个寒冬,我不小心从山坡上滚下来,摔伤了腿,是您停下了前进的脚步,坚定地说了一句:”救百姓要紧!“也许您帮助过的人太多太多了,不曾记得我是哪一位,但我却依然记得您,记得您为我们做的一切,虽然您离去了,但我会将您的故事告诉我的子孙,告诉我的曾子孙,告诉他们我们有您这样的好总理。”

  其实,我们教材文本中可以训练的泉眼很多,只要我们在读中巧练,就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习作能力。

  四、运用文本空白,促进情感升华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他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种子会萌发幼芽来:儿童边认识边干得越多,对劳动快乐的情感体验得越深,他就想知道得更多,他的求知渴望,钻研精神,学习劲头也就越强烈。”在教学中,我们运用好文本中的空白点,激发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感上与作品同呼吸、共命运,让学生从内心获得情感体验的乐趣、获得再创造、取得成功的快乐,是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喜欢上语文课堂。

  如《詹天佑》这一篇课文情感的线路比较少,更趋于理性的描述。而如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对文本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对于詹天佑这个人物的理解能更丰满一些,我觉得还是要运用好文本中的空白的,比如张祖庆老师就抓住了“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这一句话中的“困难”两个字,进行填补,实录如下:

  屏幕出示这一段话

  师:来,孩子,谁来读读这句话。当资金短缺,铁路修筑被迫中断的时候,詹天佑总是想--

  (生1读)

  师:当帝国主义打扮成猎人的模样,看中国人出洋相的时候,詹天佑总是想--

  (生2读)

  师:当皇亲国戚来阻挠的时候,他总是想,一起读--

  (生齐读)

  师:当亲人牺牲、离去,当女婿被绑架、女儿身亡,詹天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总是想--

  (生齐读)

  当教师将一幕幕的场景推到学生面前的时候,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他们与文本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联系,他们的声音发生了变化,在朗读中能感受到他们的情感正一步步地加深。而文中詹天佑的形象就更突显了出来。

  以上所述的只是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和陋方。其实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留白的艺术远不及于此,也远不是如此的简单。但我想只要我们积极关注文本留白,挖掘文本留白,利用文本留白,那我们的课堂才能精彩,才能出众,才能丰满。相信只要我们科学地运用文本中的留白,在课堂上我们肯定能有“意外”的收获,我们肯定能享受到课堂的精彩和感动!

  参考文献:

  1、《巧借语文留白》  小学语文教学   2004.10

  2、孙民:《在教材的引领下走进儿童生活》,《小学德育》2005年第3期(下)

  3、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指导》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5、《张祖庆讲语文》    语文出版社   2008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文言文教学,风景这边“读”好    下一篇:为低段学生的“快乐写话”擎起一片蓝天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