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让习作在生命互动中起航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2-0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温岭市太平小学 金彩娇 王灵平

  【摘要】: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他们往往会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教师不仅要重视指导学生“写什么”、“怎么写”,更要关注学生的习作心理。从孩子的心理需要出发,多渠道、多方式地在教师、学生、家长之间搭建互动平台。让学生在生命的互动中,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表达的热情,提升习作的质量。
  关键词:习作起步   心理需要    互动
  人有学步时,写有起步期。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习作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如何让学生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让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精彩,让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来个总动员吧,老师、同学还有家长,在生命的互动中迎风起航。
  一、教师--点灯的人
  习作是师生生命的对话和交流。在习作的指导与评改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写作技能的指导,更要关注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1.留心生活,解决无米之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起步的学生更为无话可写而苦恼。因此,在教学生“怎么写”之前,还是先得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难题。平常,我们经常提醒学生要留心生活,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率先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捕捉点点滴滴,帮助学生丰富写作素材。这样,在指导学生习作的时候,才会有的放矢。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训练,要求学生课前先去调查了解有关家乡环境受到哪些污染,以及人们为了改善环境做了哪些工作等,并以此为主题进行相关的习作训练。在布置任务时,学生只知道除了地上有垃圾,河水受污染,别的就觉得没啥可调查的了。此时,教师及时加以点拨,让学生去看看小区楼梯两旁、电梯里是否贴着、写着什么;闻闻街道上是否有臭气熏天的地方;听听是否有令你难以静心休息的喧闹声;问问大人为清理小河、整顿市容等人们都有过哪些举措……教师有了自己的亲眼所见、切身感受,才能指引学生多角度的去观察、去了解、去感受。
  再者,对于一些突发事件,教师也要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引领学生去观察,去捕捉,将它化为学生笔下的写作素材。正如一位作家所说:“把每一个瞬间拉长,就是一个个故事”。如校园里的桂花树花满枝头,虽然桂花不会“昙花一现”,但如果教师不组织学生去赏花,恐怕等到花谢几何,也可能难有学生《校园桂花遍地开》这样美好的描绘;去年初秋的某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如果没提醒学生及时记录感受,《初秋之风也疯狂》也许就永远消失在记忆力,却不会在日记本上留下永久的足迹;《2012年的第一场雪》虽然小得难饱眼福,却也在学生的笔下留下了不少的欢欣和期盼……生活中总会有那么多令人心动的瞬间,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引领着学生去发现,去珍惜,更要让学生明白,习作源于生活,做到为生活而写,为真情而写。只要留心生活,在生活的大舞台上积极寻找、积累,总可以找到良好的写作素材。
  2.借助教材,促进学以致用
  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没有段落、篇章的概念,更不知道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写具体。为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阅读课文找准训练点进行片段练习,或仿写,或补白,或续写……尤其是仿写,最有利于学生习得方法,因为课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写作范例。如三年级下册的《燕子》一课中,对燕子外形描写的方法比较特别,“一身……一对……加上……凑成……”,上课时,我们不妨让学生加以模仿尝试,学生一点即通。无独有偶,《翠鸟》一课中,也是对鸟类外形的描写,写法却和《燕子》不甚相同。此时,我们不妨先让学生将这两段加以对比,继而也来一个新的尝试。再如《绝招》一课中,二福的绝招--空翻其实是很绝的,课文却只用了一句简单的话“站起身,刚来一个空翻”,就没了,太不过瘾了。再看三胖的绝招,用了“鼓着、瞪着”这两个动词写出了他的神情,使得这个绝招表演就非常形象、生动。如果我们也让学生加上一些动词写出他的分解动作,那他的绝招就会更具体、更绝。此时,教师出示二福空翻的图片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并给二福空翻的过程加上几个动作,也让他的空翻更生动形象。有了“三胖”的范例,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二福的空翻便有了慢镜头式的具体描绘,学生写起来也就不费吹灰之力。
  3.激励评价,树立习作信心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虽然学生的语言创造是稚嫩的,难免存在着或这或那的不足之处,但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教师应该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只要习作切题了就可以让学生来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沙里淘金,尊重劳动成果
  作文是学生思维的果实,劳动的成果。老师真诚的鼓励,是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的源泉,更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互动对话的根基。“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心理学家威廉·姆斯也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品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再差的作文,也要“沙里淘金”,挖掘闪光点。也许只是一句描写形象细腻的语句,一个表达生动贴切的词语,甚至是一个准确的标点符号,都应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来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然后再中肯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修改方法,指明他们尚需努力的方向。赏识是一个人无形生命的阳光,让这温馨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孩子前进的方向。
  (2)奖扣并举,减轻畏难情绪
  学生习作,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综合性作业。为了减轻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让孩子们爱在起跑线,除了平时批改习作时要多些赏识性的评价、适当的指正之外,改卷时,更要手下留情,不但少扣分,而且根据亮点给予适当的加分奖励,(或题目出得好,或开头结尾新颖独特,或片段比较精彩等)。虽然扣了分,也许也会因为亮点加了分,学生的心里总会得到不少的安慰。当然,优秀的文章,不但不扣分,反而会加分,从几分到几十分不等。这样的举措,使学生意识到作文并不可怕,反而还可以为自己加分。从而在完成作文一题时,会使出浑身解数,搜肠刮肚,千方百计的把文章描写细腻、精彩,为自己的成绩加分。
  (3)减免作业,激发求好之心
  “态度决定一切。”学生用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时,就能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许多学生习作状况不佳,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习作的动力。经过反复地实践和研究,运用“作业减免”来激励学生,是一种可取的作业评价策略。我经常告诉学生做作业不在量,而在于质。习作也不例外。只要平时每一篇写的时候用心地写,老师给予五角星的评价,累积总数达到某个标准,你就会减掉相应的假期作业。通过这种形式,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入平等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减轻他们的作业负担,使学生享受到习作乐趣。减免作业,功在平时,利在假期。
  二、同学--共济的水手
  新课程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而学生是写作中的主体,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动在写作与批改中的作用。相信集体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1.添砖加瓦,点燃思维火花
  虽然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无论是选材还是语言组织的能力,总是存在着千差万别。有的教师一点即通,有的可能冥思苦想也憋不出半点思绪。因此,动笔之前,我们有时还是少不了学生间的互动。人们常说,语文学习无非是学会表达,表达分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因此,在习作指导课上,教师可有侧重点的组织学生口头表达,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尤其是表达有困难的孩子,更要积极鼓励他们转变观念,化“要我出丑”为“我也要得到帮助”。适当的奖励和学生间相互攀比的心理,会促使孩子们热情高涨,积极发挥“一个好汉三个帮”的精神。
  2.分步评改,降低修改难度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但是,对于刚刚学习写作的孩子而言,怎么改呢?大到构局谋篇,小到标点符号,每一次都要求面面俱到,那是不现实的。不过,我们可以逐步有侧重地教会学生进行修改。比如对话为主的文章,先前虽已强化过说的几种句式及标点的运用,但学生往往在习作里又顾此失彼,漏洞百出。我们可以就“说的句式是否单一、标点是否正确运用、说前面的‘地’用对了没”开展专项纠错活动。再如写《我喜欢的小动物》时,可针对动物的外形描写是否抓住主要特征按一定的顺序,是先整体后局部,还是从头到尾?是面面俱到,还是有侧重的选择?全班例文示范,学生知道怎么改了,接下来就可试着交给学生先自改再相互评改。或同桌交换,或在小组里读,然后修改。经常开展“消灭错别字”、“找茬”、“标点小卫士”、“锦上添花”等专项比赛活动,也能大大激发孩子们的评改兴趣,提高评改能力。
  3.赏学共存,共享成长喜悦
  好文章不能只躺在习作本上休息。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佳文共赏,不仅可以让佳作的主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更为其他同学创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如何在这分享时刻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学到更多?适当奖励会更有效地促成。在学生高声朗读自己的佳作时,教师组织学生仔细聆听、用心捕捉同学的闪光点,让他们说说“哪句话”写得好或哪个词用得妙,给予一分积分卡奖励。要是能听出小缺点,甚至还能提出更恰当的建议,就奖励两分。朗读者也能得到相应的积分奖励,特别好的语句还可以教大家学说。“记忆力大比拼”,谁当场记住了就要予以更多的积分奖励。尤其是在原有基础上有点滴进步的同学,让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为他树立写作的信心,更让他人真诚细致的帮助激励他不断进步。
  4.循环日记,激发写作热情
  新课程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它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把这一方式运用到“循环日记”的活动中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日记质量。我们班共64人,按座位前后划分,每组四人,方便交流,也刚好安排周一至周四每天轮流写一篇日记。第二天早读课开展小组“读评改”活动后再交给老师。老师每天及时批改,给予星级评定。每周每组中的四篇日记的五角星加以累积,各小组中评出五角星总数占前三名的为“优胜小组”。这样,为了实现“优胜小组”这个目标,孩子们积极寻找材料,尽力地捕捉生活中的精彩镜头,有的更是提前打好草稿,以便借助组内力量早早做好修改。日记本在学生间传递,习作的灵感在互动中萌生。此间,孩子们也逐渐学会了合作的学习方式,同一个组的同学聚在一起或是想办法,出点子,找习作材料,或是对同伴的习作进行修改,或是共同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同伴。当他们互相倾听伙伴们的意见时,当他们共同探讨一篇习作时,他们的习作能力在提高,合作的意识在增强。每周获得“优胜小组”的同学,接过老师手中的表扬信,在同学们钦佩的目光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他们习作的热情。
  三、家长--扬帆的风
  1.家长评改,细中也带精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们,可以说对于孩子的一切了如指掌。父母和孩子在情感上更容易交流,如果方法得当,相信孩子很乐意把自己刚刚完成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这时,父母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孩子的习作进行点评,真正成为孩子习作起步的“领路人”。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家长素质普遍提高的今天,让家长参与习作评改,是完全行得通并深受欢迎的。如果说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孩子得到的只是粗线条的指导;那么让家长参与评价、辅导,就有粗有细,细中带精,多元纷呈了。因此,每当孩子自己修改过习作后,我常请他们先带回家,让家长欣赏欣赏、点评点评。家长看到孩子习作中精彩的语句,及时加以肯定,使孩子树立习作信心;发现文中不足之处,适时给予指点,又让孩子提升习作水平。这样也就弥补了教师无法实行一对一、面对面地评改的遗憾。可以说,面对家庭教育的日趋笃厚,相信这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有力补充。
  2.参与活动,润物细无声
  网络是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它发挥的效力还是不能少看的。在写话起步训练中,网络就在我的习作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数字校园网上建立班级网站,发动家长一起参与,因为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班级网站里活动的能力非常有限,连最基本的打字都很困难,更不用说进入网站进行相关活动。因此,从一开始网站的进入,到文章的上传,乃至文章的相互评改,都离不开家长的手把手地帮助。家长与孩子一起欣赏、评价其他学生的作品时,家长的言语肯定又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励着孩子。因为是校园网站,全校师生、家长都可以看到每个孩子的作品,荣誉感促使孩子努力提高自身习作水平。发表之前,家长也肯定竭尽所能的指导孩子修改习作。家长的鼎力相助极大的鼓舞着学生,学生的积极参与也无不感染着家长。尤其是“十佳评选”、“见证进步”等活动的开展,更是鼓舞着家长的积极配合,激励着每位学生渴求上进的心。
  总之,在教师、学生、家长之间,架起一座生命互动的桥梁,让这三方共同参与到学生习作起步的各个过程中,一定会使学生轻松踏上习作之路,感受习作的乐趣,收获无限的精彩。
  参考文献:
  徐丽萍,关注习作心理  提升写作需要[J] 2013-01-02
  肖杨菁,习作,起步也精彩[J]、2013-03-07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精彩练笔,有“度”为佳——以课堂练笔为例谈生本课堂中教师主导性体现    下一篇:让词语为阅读探究开道铺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