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激发兴趣,用好早晚读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2-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之江高中 徐茜茜
  摘要:早晚读是课堂教学的预备和延伸,合理利用早晚读对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的作用。学生不爱早晚读,背诵效率低,早晚读精神萎靡……如何提高兴趣,合理利用早晚读?笔者将从意识的增强、形式的改变及内容的丰富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早晚读  兴趣  形式变化  背诵
  最近在早晚读后进入办公室,总能听到一些老师有这样的抱怨:学生早晚读注意力一点都不集中,老师在与不在两个样;早晚读一点声音都没有,教室里一片死寂;看到语文老师进去了,下面有学生窃窃私语,怎么又是语文啊;经过一个早读或晚读,连一小段文章都没有背好……这些问题我们大概都遇到过,那到底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情况呢?究其根本,就是学生对早晚读不重视,不感兴趣。我能也遇到过这些问题,也在尝试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我就来谈谈我所摸索的一些方法。
  也许是刚脱离学生时代的时间不长,我对学生的心理把握的还比较到位,对学生的想法也比较清楚。我在上岗的第一天的时候就意识到早晚读可能会存在比较大的问题,特别是我带的班级是学校基础较差的两个班。因此在那时开始,我就在探索如何让学生喜欢早晚读,并能合理的利用早晚读,提高学习效率。
  一、了解重要性,增强意识。
  我的班级里的学生基础较差,自控能力也比较弱,虽然已经是高中生,但是有时候的言行举止也就和小学生没有多少区别。他们完全认识不到语文早晚读的重要性,只是机械的,完成任务似的坐在教室里熬时间、等下课,神游天外。我认为学生上高中的第一个早晚读至关重要。在第一天,就要让他们知晓合理利用早晚读的重要性。所以在第一天早晚读的时候,我就做了这样的事情--组织学生探讨以下问题:为什么学校要设立早晚读?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日之计在于晨。”古语就告诉我们早晨是学习的第一时间。心理学上也有这样的结论:经过一整夜时间的休息,人的大脑皮层在清晨的时候易于受到强烈的刺激,大脑不受前抑制的影响,更容易静心,容易牢记,这个阶段是记忆的黄金时期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早读这个黄金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来预习、记忆,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老师很重视早读,但是忽略了晚读的作用。晚读虽然在记忆方面的效果不如早读,但是对于巩固一天所学却有很大的帮助。它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让学生在回忆巩固课堂所学的同时解决掉课堂上存在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这期间阅读欣赏一些课外美文、报纸、杂志等来拓展知识,提升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早晚读的作用很大,作为老师的我们很清楚,但是学生们不一定清楚。而如果只是我们老师单纯的在那边大讲特讲早晚读有多么多么重要,强行灌输,我想学生们肯定不愿意听,他们的耳朵犹如装了过滤器或者屏蔽器,对于教师的长篇大论很能过滤或屏蔽。然而让他们自己想,自己探究,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效果截然不同。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早读和晚读的重要性后,才有可能有兴趣去读,去背。
  二、丰富内容形式,激发兴趣
  早晚读不良现象的出现,归根究底,主要是学生缺乏兴趣,缺少动力。高一的学生还是比较乖巧的,还能认真对待早晚读,但是时间一长,读书声渐渐消失。高二同学开始油腔滑调,没有心思读书,主要表现为看老师读书,老师在的时候开口读两句,老师不在的时候就开始做别的事情。高三的同学已经有了明确的目的,知道该做什么了,但是长时间的机械的读背形式,也让他们失去了兴趣。总的来说,如果让学生能够有兴趣自己去早读,那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如何激发兴趣?我这几年来主要尝试着以形式的多变性和内容的多样化来替换一成不变的早晚读模式,激发学生早晚读的兴趣。
  (一)早读:变化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这样提倡:“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1] “读的方法要多样化。这点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耐心的缺乏,做事不能持久,所以,方法的多样化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读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我非常赞同这一说法。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兴趣,首先“读”的形式要多样化,有变化性。
  首先,齐读。我在布置完任务,将目标明确写在黑板上后,要来个齐读。当然,这是针对可读性较强的内容,如古诗文,优美的散文等。有的老师认为齐读是最不应该有的,这很容易导致“滥竽充数”现象的产生。一帮子人的齐读,读不出语速、语调,也读不出感情。但我通过实验发现齐读的效果是很明显的,特别是在刚开始早读或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早晨是学生记忆力最好,头脑最清醒的时刻,同样也意味着这是学生精力最旺盛,注意力最容易被转移的时刻。全班人的齐读,响亮的声音可以将一些走神的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来。看到别人在读,走神的学生也会迅速回神,加入到读的队伍里。琅琅读书声,能达到这样效果的,非齐读莫属。同时,齐读是最能体现学生精神状态的,齐读的声音响亮而整齐,说明大部分学生是在认真读的;若是杂乱无章,声音细小的,那说明学生的状态不太好,老师该采取行动了。不过要注意,学生在齐读的时候,老师要在教室里走动观察,让每个学生开口读,避免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
  其次,针对不同文体要采用不同的读法。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一篇文章的掌握情况是不一样的,单靠早读,可能会掩盖掉每个学生的特点,或是长处,或是不足。因此,在齐读后我一般是让学生自由读。
  对于可读性较强的文体,大声的自由朗读是不可缺少的。大声的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越精神,也能营造一种氛围,带动整个班级的学生专心朗读。而且,大声朗读或许很机械,但是机械记忆也很有好处。如古诗文,这必须要学生自己读出声音,熟读成背。
  但是并非所有文章都适合大声朗读,不同文体要有不同的读法。但是遇到优美的散文,我一般不建议学生大声朗读,有时候小声细读更能让自己融入到散文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而碰到篇幅较长的文章,如小说,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过去显然很不现实,还没等读完,铃声已然响起。因此,默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读书方式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速度较朗读快,又不影响他人阅读,对于预习长篇课文非常有利。
  最后,在几种常规阅读的基础上,多种阅读形式结合才能提高学生兴趣。可教师泛读,尤其是诗歌和文言文,对停顿要求较高,字词读音容易读错。教师读的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地进行自我修正。我的学生很喜欢听我读,可以当做读累了的短暂休息,顺便找找我有没有哪里读的不对,给他们提供点娱乐。碰到小说里有意思的对话,也可分角色朗读,这也是我学生很喜欢的方式。可以欣赏到不同人对文本不同的理解,同样一般也能爆出不少笑话,分角色读向来是最快乐的阅读方式。还有如分组读,比赛读,分段读等都能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晚读:丰富内容
  早读主要是读,读课文内容,为这一天的课堂教学做准备。而晚读的内容就应该要丰富多彩,不能局限于课本。“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的这幅对联是我语文早晚读的内容及效果评价的参考标准。“为了激活阅读兴奋点,烘托学生的阅读情焰,除了对单元规定的必读必背篇目的背诵兴趣激活外,我们还广泛发掘和收集一些与课文联系密切的文本及电子读物,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追真、向善、求美的阅读心理需求,以及对视听知觉的生理渴求,变被动强加的阅读负担为亟待捕捉的阅读乐趣。”[3]因此,在晚读课里,可以背诵考纲要求的诗文,可以巩固上课所学的内容,可以阅读课外美文,也可以浏览新闻报纸。
  (三)背诵:尝试多变
  背诵一直是学生最为厌烦的事情。短小的诗词还好,若是大段大段的古文背诵,学生就很不喜欢了,而且背诵效率很低。对此,我也进行了不少试验。
  最初,我采用的方式是全班同学都背给我听,但是我只有一人,分身乏术。于是我想了几个方法进行试验。
  抽签。我将学生的号次写在小纸条上,放进布袋里进行抽签,每个早晚读时间抽出5位同学来背给我听。最初一段时间,抽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早晚读的背诵兴趣,学生都是非常爱凑热闹的,他们追求“公平”,喜欢“幸灾乐祸”。他们把被抽到签的学生称为倒霉的人,喜欢看他们出丑。抽签既能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而且在他们看来又是极为公平的一件事。但是时间一久我发现这个方法效果不佳了,只有被抽到签的孩子认真在背书,没抽到签的就不认真背书了,背书效率非常差。
  定组长。抽签行不通,我就换了一种方式。我指定了每小组的第一排同学作为小组长,让其代替我听背诵,但是同样出现了问题:要听整组同学背诵,小组长自己没有时间读背了,并且每次都是相同的组长,关系比较亲密的就喜欢玩“潜规则”。我又想了一个办法,将日期所对应学号的学生作为组长。如今天是1号,那么对应的1、11、21、31、41、51就是这个星期的组长,这样的变化让情况稍微有些改变,但仍不是长久之计。接着我让几个背书快的同学背给我听后,任命他们为小组长,这样学生很难猜到谁是组长,具有变化性,效果才算不错。
  施压。我认为“有压力才有动力”。特别实在我们现在的高三阶段更是如此。学生需要背的东西很多,但是就是不愿意背或者是背来背去还是背不起来,怎么办?这时候,适当的给学生压力会显得有作用得多。如通知学生在早晚读后要进行听写或默写,这时候学生会不自觉的提高背诵效率。
  以上几种方式经过试验,不管是齐读、自由读、默读、背诵还是看书看报,在短时期内都都有不错的效果,但若是长时期运用一种方式,就会显得机械而又重复,学生照样失去兴趣。只有在学生了解早晚读重要性后,教师把各种形式进行有机的结合,让整个早晚读充满变化性,学生的兴趣才会提高,早晚读的作用才会有所显现。
  所以,让学生了解早晚读、爱上早晚读、用好早晚读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8)
  [2]高新强。怎样上好语文早读[J].学知报,2011
  [3]杨晓文。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早读实践探究 [J].课程改革,教师理论研究
  [4](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张颂。朗读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6]王岩。浅议高中语文早读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加强时文阅读 开辟第二课堂    下一篇: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施策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