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积累·精读”语文教学模式综述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11-2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积累·精读”教学模式的产生

  在卓越文化理念引领下,舜耕中学语文组整合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成果,借鉴名家经验,结合余映潮名师工作室培训所得,积极探索舜耕语文高效课堂,创建了“语文‘积累·精读’教学模式”。

  二、“积累·精读”教学模式阐释

  1.语文阅读教学“积累·精读”模式阐释

  语文“积累·精读” 课是语言知识教学与阅读能力训练相得益彰的语文课,是实用高效课。

  “积累·精读”模式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根据单元主题或课时目标,从不同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

  “积累·精读”模式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是教学结构清晰,内部特征是教学内容优化。具体呈现出“朗读训练、语言技法品味、独立思考、能力训练”等几个教学板块,“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是“积累·精读”课堂模式的指导思想。

  “读”是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和理解,或侧重于整体感知,或着力于选段精读。教师提出学习的建议和方法,精心设置一两个探究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理解,教师给以必要的点拨和指导。根据文章的不同类型,可以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通过一篇的学习,学会阅读某一类文章。

  “品”是对文章的品评、赏析。品评赏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理清文章结构,概说文意要点,品评写作手法,分析语言特色,理解表达作用,赏析文章意境,揣摩表达意图,欣赏表现手法,探究作品专项,评价同学观点等。品,要求学生有明确的观点,有条理的分析,做到有理有据。

  “思”是课堂上学生独立思考的环节,是一个安静的过程。针对教师设置的问题或活动思路,学生或概括文章内容,或理解作者情感,或琢磨语言特色,或思考他人答案……思考是由感性到理性的学习过程,是由实践到理论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梳理学习经验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这一环节要求教师一定慎言,要给学生足够的个人静思时间。

  “练”是学生把当堂所学所得用于实践,以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这是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必要步骤。练习可以安排预习检测,可以设计动笔赏读,可以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训练的时机根据文章不同也千差万别。

  2.“积累·精读”教学模式的课堂基本结构

  “积累·精读”教学模式的课堂基本结构大致可以用下面的过程表述:

  灵活导入,明确目标

  速读浏览,文意概括

  自主品析,展示交流

  选点精读,能力训练

  知识迁移,积累提高

  教师根据语体不同,结合教学实际,可以相机而动,灵活把握。

  三、“积累·精读”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1.有知识教学,有技能训练;

  2.有板块思路,有主问设计;

  3.有整体把握,有片段精读;

  4.有集体活动,有个人静思;

  5.有读评议说,有动笔实践;

  6.有学生交流,有老师讲析。

  四、“积累·精读”教学模式的课堂要求

  “积累·精读”课堂给老师提出了以下几个关键要求。

  1.有效利用课文,充分设计活动。

  “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是“积累·精读”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也是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的重要保证。它强调教学过程要有效利用课本,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进行有形式也有内容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大视野、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2.关注语言教学,关注能力训练。

  语文学习的核心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积累·精读”教学模式紧紧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在学习中以语言学习为本,以能力训练为线,扎实开展各项学习活动,有序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着力主问设计,着力集体训练。

  “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散的、短暂的浅层的问答式提问而言的。结合单元和课时目标设计的主问题能够大幅度减少课堂上的无效提问、无用提问、一对一交流,从而更加关注集体训练,关注人人训练,制约了课堂上无序的、随意的、零散的问答,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板块,有利于形成“读、品、思、练”等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深化教学内容。

  4.注意细化角度,注意优化方法。

  “积累·精读”教学模式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由浅入深地、由易到难地、由知识到能力地向前推进。对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提出几个教学问题或安排几个教学内容,有机地形成了几个充分的让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能力的训练板块,既能让教师具有可操作性,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让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    下一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