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班主任论文

“后进班”的管理艺术

所属栏目: 班主任论文  更新时间:2016-01-1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提起“差班”(即后进班),也许你会想到“差生”(即后进生)这个词,你可能认为“差班”是由一群学习成绩很差,组织纪律性很差,品德不良,各方面活动不积极,集体荣誉感差等多方面皆差的“差生”所组成的班集体。后进生的出现是客观的,是与先进生相比较而言的,但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我们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后进生可转化为先进生,后进班也就变成先进班了。但这是一项艰苦、细致、经常性的工作,不是一挥而就的。许多“差班”的班主任,往往把“禁止”作为立足点,将批评惩罚作为经常的管理模式,试图用“管、卡、压”的手段,以各种规章制度压服人。殊不知,多年“差生”的经历,使他们有了极强的抗拒承受力。对班主任的规劝、批评甚至处分均能坦然处置我行我素。要么当面顶撞破罐子破摔;要么虚心接受坚决不改。问题在于这种做法抑制了差生的另一面,即他们固有的自信心、主动性和积极性。记得苏联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语重心长地告诫老师们“学生集体中的兴趣、爱好、才能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切不可硬让这种丰富多彩的多样性迁就于某种统一模式。”教育家布鲁姆也认为“任何教师都可以帮助所有的学生学的优秀、迅速,并充满自信。”“差生”之所以没有信心,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症结。一直来在“差生”这顶帽子的重压和班主任严厉的管教下,他们的自信已变得麻木或畸形,无动于衷便成为“差生”最明显的外在特征。因此,促使“差生”转变的关键不是如何严管,而是放手。

  去年7月份,我接上了高三(2)班这个“差班”,但后来我发现“差班”也有其可贵之处,也有其闪光点。只要班主任能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点,从“小”处点滴抓起,便会积沙成塔,使班级逐渐向先进班集体迈进。
  一、摸清学生思想,确立班级奋斗总目标。并化大为小,逐级实现,增强学生自信心。
  初接高三(2)班,我便通过召开班委会,找学生座谈,召开班会等,找出本班缺点。主要表现在:(1)品德方面:不能遵守社会行为准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如不遵守纪律,行为粗暴,经常迟到、旷课,回家不请假,自由主意思想较严重。(2)学习方面:各科基础差,无学习目标,有怠学、厌学的思想,以及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行为。(3)卫生方面:不爱劳动,宿舍、教室、卫生区经常不打扫。(4)集体活动:不愿参加或不积极。通过开会、座谈,让学生找到产生这些坏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有一部分学生高一高二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文化课基础很差,故学习比较困难;其次,高中已经过去的两年不停地分班导致班管理较差;再次,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就学不好,肯定考不上大学,破罐子破摔。针对上述缺点及原因,通过开班会和集体讨论,让学生们回忆自己初中时曾经有过的辉煌阶段,让他们找到本班所存在的优点,并提出希望生活在怎样一个班集体?有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针对本班的缺点,我们该怎么办等问题。最后通过讨论,确定班训为“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并将其作为班级奋斗总目标。同时,针对班内存在的缺点,将其分成若干个小目标,逐级完成。如先保证班级、卫生区的卫生达到清洁、干净,再保证出勤率达到满勤,做到有事请假,不随意旷课;然后,通过平时组织和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来增加班级凝聚力和荣誉感;最后,通过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找出路,提高学习动力,并加强辅导,通过小目标的逐级实现,增强学生自信心。再树立较大目标,最终使学生达到学有所长的目的,班级也逐渐走向正规化。
  二、抓好学生干部,建立班内班规、班法。将班内事务分工到人,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放“组阁”权,让“差生”尝尝“当官”的滋味。
  一般情况下,差生和后进生是被管的对象。在学校里,上至校长,下至班干部都是“管教者”,生活在学校“最底层”。表扬奖励轮不到他们,批评责备常常充斥于耳。显然,用老一套去“训”去“压”,效果不会理想,反而会滋长他们的抵触情绪。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自己管理,这种方法满足了差生“当家作主”的愿望。其实,差生也有闪光点,在他们的群体中,一般比较讲义气,比较擅长人际交往,自己的事,他们会争先恐后地去做。其中那些头脑活络的“领头羊”会自然受到拥戴,形成管理班级的雏形,这些人并非天生的捣蛋鬼,只不过是学习情绪状态低落,成绩差而造成的精神负担过重,发展到对学习的麻木、反感。再由这些因素被学校排斥在校园活动之外。当他们内在潜能无法通过外在表现的时候,各种各样有悖于校纪校规的行为就突显出来,同时也希望借助这些哗众取宠的方式,博得周围人的注目,来达到他们内心深处对不满现状的反抗。试想:假如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放手让他们中间潜在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公开亮相,应该是一个积极进取富有朝气的班干部集体。这个集体也许不习惯循规蹈矩,但他们管理班级的思路可能会令人耳目一新。
  “要带好一个班,不怕有后进生,就怕没有得力的班干部”。一个坚强的班集体,必须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并能带领全班同学实现共同奋斗目标的班干部和积极分子。鉴于此,我接管班主任后,通过观察和了结,对原班委会成员进行适当调整。通过开班委会和定期座谈,了解他们的思想,组织他们进行政治和业务学习,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提高自身素质。对工作施行宏观调控,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干。
  通过目标的由小到大的逐级实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形成差--好--较好--更好的良性循环。
  三、因人施教,对“差生”多奖励,少批评。
  从学生生理条件、心理特征、思想意识、学业基础、个性爱好诸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特别是针对产生后进行为的原因进行科学考察,采用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争取最理想的教育效果。
  如针对学生中形成的小集团,要认真查寻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严格管理,有效控制他们的行为,并以深沉的爱心去温暖他们,尽快改造和瓦解集团形成,将他们团结吸引到班集体大家庭中来。对于那些自暴自弃,整日得过且过的学生,应给他们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生活上多体贴关心,学习上多加帮助,感情上加强沟通交流,鼓起他们生活的勇气,将他们逐渐融合于集体大家庭之中。对于总爱调皮捣乱,好说爱动,耍小聪明、出小风头,乐于在学生面前表现自己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因势利导,长善救失,发挥其兴趣专长,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另外,对“差生”做的错事,一般情况下不要当众批评,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过后单独找其谈话,使其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帮其改正。如不注重对“差生”的工作方法,当众批评,会损伤其自尊心,易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对立情绪,不利于教育。
  四、放手开展课外活动
  在实践中发现,造成差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传统的观念认为:差生的差距主要是成绩上的缺陷,因而在转变差生的做法上依靠大量的补知识,试图缺什么补什么,于是乎补课,补作业成了转变差生的唯一途径。在这点上,差生的家长们也形成共识,每每谈及子女优劣,总会埋怨某某学科成绩差,央求老师补课请家教。其结果是差生原来的差距还没赶上,新的差距又“补”了出来,这种单一的补课“补”毕业,差生还是差生。
  无论造成差生的因素有千万条,但根本的原因是他们自身对学习缺乏积极性的“内因”造成的,如果不触及差生这一根基,任何转变差生的努力最终将化为泡影。
  对差生的转变,苏联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
  差生学习成绩差,并不等于一无是处。在他们中间,不乏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运动健将”,或者能歌善舞的“艺术精英”。我们只要稍留意一下,兴许会冒出原先并不为人知的其他特长。问题是他们没有适宜的场合来施展,只要有机会这些差生积极的一面就会显露出来。因此,合理地开展各种活动是消除差生失败阴影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大部分学校自上而下的死板的活动模式,或以各种文化知识为背景的活动内容,阻碍了差生个性发展的潜能,同时也抑制了差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要把活动内容的选择权交给他们,自主地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于差生来说甚至可以减少使他们索然无味的啃书本知识机械学习的程式教学。在广阔的课外活动中去思考。让他们为自己制作的风筝飞得又高又远而欢呼,为自己争得比赛第一而拥抱。把他们放到工厂、田野、商店……去了解喜欢了解的知识。当他们感到书本学习负担减轻,而其他知识面在欢快的情绪中得到充实时,能体会到成功带来的愉悦,看到自己不比别人差,这样也许能启动差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内因”动力,将学习的积极性迁移到书本知识上,真正提高问题的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从根本上改变差生的“缺陷”。
  五、放与管--班主任手中的一杆秤
  诚然,对差班管理采取的放,决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放。在班级整体的宏观管理上,班主任必须自始至终掌握方向,这就要求班主任从整个班级的特点出发,制定出改变差班面貌的措施。包括对学生的了解和研究,掌握有关他们的性格,兴趣、特长和缺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但微观管理方面,即措施的落实,具体事件的处理,活动的展开,包括日常行为规范的督促检查,甚至是缓解一些矛盾,则可大放其手。尤其要发挥集体教育的功能,在集体的自我教育中逐渐矫正不良的习惯和行为。
  “放”与“管”表面似乎是一对矛盾,实际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班主任的职责就是这两者更合理地平衡起来,这和班级整体的优劣没有因果关系,不能认为是差班就应该管得严,因为这是学生自身的所具有的本质即自信心,主动性和积极性所决定的,所不同的是差班的放和其他班级的放在方式内容有所区别,在放的过程中更需要引导。就本身的条件而言,差班更应该要放手,这对于差生们恢复已经失去的自信心、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大有裨益的。
  六、爱严结合,做学生的严父慈母,良师益友。
  作为一名教师,用以影响学生的不仅是他的知识技能、道德品质,还有他对学生关怀爱护的深情。但教师的爱不只是生活上的关注,不是盲目的溺爱,更不是迁就和放任。教师的爱必然是与对学生合理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是理解,是爱护,是尊重;严是规矩,是措施,是威严,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班级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初探    下一篇:浅谈在班级管理中的办法与得失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