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作文教学中的大语文教育理念的应用及研究》研究报告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6-05-1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作文教学中的大语文教育理念的应用及研究》是“大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研究专题中的一个子课题。自2013年4月接到课题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在全体课题组成员讨论的基础上,明确研究思路,确立了课题内容,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和论证。经过一个阶段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等方面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在课上课下有效地甚至高效地互动、合作,发展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利用该课题研究,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语文教师队伍,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发展,努力提升学校教育科研特色的内涵。

  本课题组通过近三年作文教学中的大语文教育理念的应用及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份报告将从研究背景、课题界定、课题研究意义、课题研究的依据、研究的内容、研究的原则、研究的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总结,相信这些内容会对作文教学中的大语文教育理念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研究背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应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当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与发展。”这段话告诉我们,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大语文”教学理念,然后必须付诸于实践“大语文”。否则,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便难以提高,我们培养的学生便难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树立“大语文”教学理念迫在眉睫!

  那么什么是“大语文”呢?教育专家刘国政指出,学习语文有三个层次:其一是课堂,其二是校园,其三是家庭和社会。这个观点也可看出是对“大语文”教学理念的诠释。通俗地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把学习语文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关注社会。

  作文是通过表情达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在期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活动。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虽然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花费了不少时间,但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假话连篇,苍白无力,毫无灵性可言。将大语文教育理念应用于作文教学,倡导生活化作文,可以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长才干。因此如何将大语文教育理念运用于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二、课题界定

  大语文教育发起人张孝纯先生曾经说过完整的语文教学结构应由三部分组成:课堂教学、第二语文教学渠道、语文学习环境。坚持完整的语文教学结构就要完整的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2、开辟第二语文教学渠道;3、强化语文环境的积极影响。    我们进行的大语文作文教学以“一体两翼”为总体模式,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下,积极开辟学生第二语文学习渠道,强化语文环境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和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学校生活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

  三、课题研究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确立写作的基本观念,写作不仅是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更是认识生活、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2、在作文中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关注生活的能力,既发展语言能力,又享受精神生活,让学生爱上写作文;

  3、推进教师传统作文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强调实地、实事感受生活,强调自由表达,淡化写作功利倾向,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

  4、推进作文评价的改革、评价范围不局限于文字表达的能力,还包括对生活的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评价手段多样化和灵活性;

  5、推出一批优质的大语文教育观念下的作文实验课、示范课、教学案例,建立多种优秀作文的发表平台,如网络博客、校报、参赛、文学社团等,成就年青教师的科研之梦。

  四、研究依据

  1、《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作文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2、“大语文”教育观

  其指导思想是四句话: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联系社会生活,就是要求“充分利用现代的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使语文课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打破以往封闭式的格局;着眼整体教育,就是要求做到“德、智、体诸育的和谐与统一”,“知识、智力、能力是个统一体,不容割裂”,“建立敬爱型的师生关系”;坚持完整结构,就是要求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教育系统、学校教育系统之中协调地活动,而语文教学本身也应有完整的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就是“强调不能只依靠训练的数量换取了成绩,而应以较少的课内读写量和课外作业量,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等水平的目标,力求事半功倍”。

  3、作文教学法

  作文教学法理论认为:作文教学“首先是教师的问题”,主张“教无定法、文无定法……”,我们的教师应“结合时代精神,在作文教学中寻求有效策略,使作文教学尽快走出困境,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4、认知结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学习使新的内容和旧的内容结为一体,形成一个内部的知识结构。这一理论可概括为:(1)认知结构具有建构的性质。(2)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学习的核心。(3)认知结构理论突出了学生中心的思想。认知结构理论明显表现出由对教师教的研究转向对学生学得研究。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基于这一理论,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老师关照下自己“生长”的过程,是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体是学生,老师不可能替代学生“生长”。让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展示自我,不断丰富自我,更新自我,健康成长。

  6、多元智能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不同的人,智力各有倾向,兴趣各有不同,特点千差万别。可传统作文教学耗时,费力,低效;教育观念的“师本观”而非“生本观”,作文内容非生活化现象、作文训练方法的“形式主义”等弊端日趋明显。“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教育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生本教育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行为观正是现行作文教学的正确导向。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作文情感的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2、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训练作文的方法和手段的研究;

  3、把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

  4、把作文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

  5、在学校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的方法研究;

  6、在家庭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的方法研究;

  7、在社会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的方法研究;

  8、在自然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的方法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除遵循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外,特别要关注符合作文教学课题本身特征的几个研究原则:

  1.发展性。“大语文教育”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人的发展的广阔角度来看待作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具体的作文教学活动中,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充分拓展学生学习写作的宽度和广度的发展过程。

  2.创造性。“大语文教育”的先进理念容纳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并依据作文教学原理和学生认知心理规律,科学而又有情味地组织课堂教学,开辟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锤炼和开发。

  3.自主性。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创作特色得到充分的发展、主动的发展、健康的发展。

  4.实践性。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善于分析,灵活运用看、听、说、读、问、析、写等多种方法进行写作学习,发展观察、记忆、想象、联想、表达等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5.兴趣性。必须及时地进行激励,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精心诱导学生以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参与整个作文学习过程。

  七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1.文献研究法。有关“大语文教育”的研究资料、研究成果及全国其他语文大家名家的学术著作及论文中,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通过知网等论文专业检索手段,查询、收集、分析、整理和归纳有关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2.调查研究法。研究新课程背景下作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事实依据,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案例研究法。本课题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来自于教学实践,又服务于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是研究的基础和样本。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启发和指导下,对中学作文各种类型的“大语文教育”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反思成败得失,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实践检验,进一步提高研究结论的普遍意义和可借鉴性。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指的是实践者在行动中为解决自身问题而参与进行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对自己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以期引导、改进和评价自己的决定与行动。参与课题研究与实验的教师,不仅是一个行动者,而且是一个研究者。要通过行动研究理性地分析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认识制约课堂教学效益的各种因素,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高效教学,不断改进“大语文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5.比较研究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才可以取长补短,获得可靠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的比较研究包括:比较,对我国作文教学的过去和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学校的“大语文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6.实践经验总结法。收集分析和归纳整理出新课程背景下优化课堂教学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并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归纳出可资利用和借鉴的规律性东西,为优化作文课堂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预计完成时间是2015年12月31日。计划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3年4月——2013年12月)

  (1)设计课题方案(2013年4月——2013年10月)

  在设计课题方案初级阶段,全组先后派出语文老师赴北京学习大语文理论,前往郑州探讨课题相关内容,并在每周的集体备课会议上组织学习大语文教育的先进理论,在全体课题组成员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了课题内容,明确研究思路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和论证。

  (2)组建课题队伍(2013年4月——2013年12月)

  成立以杨水生副校长为总负责人,陈宇春为联系人,孙海东为调度人,唐琦为申报人,全体语文教师参与的总课题组。召开开题论证会,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开展培训活动。

  2.实施研究阶段(2013年12月——2015年10月)

  按既定方案组织实施,开展专项研究活动,并分阶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检察、评估;不断完善实施方案,改进研究与实验工作。

  (1)首先要做好问卷调查,问卷的设计从学生作文情感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入手,一是“学生的学作文”问题设计,二是“教师的教作文”的问题设计。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工作。

  (2)按照确定的子课题方案进行富有成效的深入研究,子课题如下:

  1、学生作文情感的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2、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训练作文的方法和手段的研究;

  3、把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

  4、把作文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

  5、在学校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的方法研究;

  6、在家庭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的方法研究;

  7、在社会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的方法研究;

  (3)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进行中期检察、评估。

  3.总结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

  (1)逐级进行成果梳理及子课题结题工作。

  (2)完成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4.相关活动

  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将适时组织各种类型的研讨活动,如:

  (1)教育理论讲座、科研方法培训;举办专题研修班。

  (2)召开课题年会,进行阶段性检查、评估,汇报、展示研究实验成果。

  (3)邀请专家、课题组研究员及优秀实验教师赴实验校进行交流、指导。

  (4)开展成果评审活动,对优秀论文、案例、著作予以奖励。

  (5)与校报、校刊合作,为实验教师及学生搭建展示平台,以班级为单位,创办班级作文专刊。

  九。研究成果

  (一)作文教学中的大语文教育理念在研究者圈子内外得到广泛普及。

  在确定研究方向后,为了了解当前相关研究领域的现状,我们主要借助因特网和有关报刊、杂志等相关信息载体,分别进行了收集和检索;按照研究的目的及材料所包含的共同因素,把材料归入各个项目中。通过运用新课程理论及相关学习心理的知识,对掌握的文本进行深入地鉴赏和剖析归纳,形成对作文教学中的大语文教育理念的实践研究的本质认识。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教育教学科学理论的学习,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意义、研究价值、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等,不断学习并借鉴成功经验,为课题研究提可靠的理论基石,推进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通过本课题研究者参加的多次大语文全国培训、多次教研活动,以讲座、公开课、名师工作室、校报校刊等渠道广泛的学习与宣传大语文教育理念。使得相关研究内容得以辐射传播,不仅在校内,而且在本区本市范围内的语文教师中都进一步强化了大语文教育理念。

  (二)形成作文教学中的大语文教育理念的语文课堂多样教学范式。

  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我们研究中分工合作,在此课题基础上又形成更细致更具体化的子课题研究,从而形成作文教学中的大语文教育理念的语文课堂多样教学范式。

  1、借助大语文理念 营造学语文气场。

  学语文就是带上语文课本听课么?语文课就是完成课本教学么?

  长期的应试教育让中学作文教学陷入无奈之境。为了中高考,作文教学也如同数理化一样,在各种强化训练中挣扎。作文教学似乎越来越远离其自身的规律,陷入令人尴尬的怪圈。多年的语文教学并不能使学生获得应有的语文素养,不少学生讨厌写作文,教师也找不到乐趣与成就感。语文老师们在实践与反思中越来越感觉到,必须重视语文的语感培养、生活的观察能力以及情感教育。

  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

  为了培养语感,我们认为可以尝试如下做法。

  (1)写好作文须引导学生养成逛书店的习惯。

  书店本应该是学生群体光顾的场所,学生也该是书店的常客,但如今书店的中学生没有网吧游戏机房的中学生多,中学生一年中难得能去几次书店,即使去了也多数为了寻找一些教辅资料。改变这种局面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书店也有责任加强教辅资料以外区域的推介,最好是家庭能对孩子从小培养从书店获取快乐和营养的习惯。教师需要加强引导,倡导学生将零花钱更多用于购书,养成读书、选书、藏书的良好习惯。

  (2)写好语文须引导学生形成好书流动的风气。

  学生的时间与精力毕竟有限,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也不具备人人大量购书的条件。另外读书的氛围更需要发挥群体优势,让同学们在分享与交流中扩展视野,提高兴趣。老师推荐好的书目给学生,或者让全班的孩子每人每学期至少向全班提供两本书供全班同学选读,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同读一本书的同学有机会思想碰撞,相互提醒,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写好作文须引导学生养成热点评说的习惯。

  如果说阅读时输入,那么评论与表达就是输出,写作的重要能力之一就是能说会道。时事热点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评说兴致,还能从评述中训练学生的语言思维。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更是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一环。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敢于表达,善于表达。我们可以将好的学生习作编写到校报上,开展时评写作训练。同时可以将有关素材用于学生的课前演讲,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热点辩论活动等。

  (4)写好作文须创建学生佳作发表的多样平台。

  大量的实例证明过,学生作品的发表对于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重要价值。我们对此毫不怀疑。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发表交流机会呢?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作品,我们当然可以推荐参加全国作文比赛,或者给相关杂志发表。然而一方面我们的学生作品还需要进一步打磨提高,难以较多地达到正规杂志发表的层面,另一方面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未必都需要高端的平台,只要能在学生群体中产生影响即可。我们有自己的“百草园文学社”和校报作为同学们的发表平台,即使是教室里面的墙报“班级园地”也可以让学生的作品产生不一般的影响,部分班级创办文学班刊,利于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作文水平……

  (5)写好作文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语文社团。

  很多对写作抱有一定兴趣、作文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往往是各种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学生文学社团活动是学生课外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形式之一,通过文学社团活动来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文学社可以更好调动学生的各种积极性,更加广泛而扎实地开展相关语文活动。

  2、关于作文教学中艺术教育的渗透的研究——借助语文教育平台拓展艺术教育新渠道的探索。

  在对大语文教育的研究中我们觉得,从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培养目标来看,单一的学科教育已不能有效地担负起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我们认为在多种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艺术教育是切实有效的方法,尤其是中学语文学科在拓展艺术教育领域上大有可为。就语文教育发展的前景来看,也必须拓宽语文教育的渠道,树立正确的大语文教育观,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迁移。因此,把艺术教育融入语文写作教学之中进行具体化的研究与实践就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从本质上来说,文学是艺术的一个种类。写作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一手漂亮的字迹,一篇精美的文章,无不是写作素养的艺术再现。由此,我们不难找到艺术教育和写作教育之间的理论契合点。凯洛夫说:“文艺能给学生以最深刻的美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作的能力。”诗、书、画同源,古往今来许多书画大家都有极高的造诣,从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语文当之无愧。

  写作本是荡涤灵魂、洗礼人生、关注社会的人文性教育。读东坡词则贵贱贫富不改豁达乐观,学鲁迅文则刚正不阿负起社会责任。因此,提高写作素质化程度,必将给艺术教育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天地。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都具有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情感,教师只要有意识地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分析、鉴赏、感悟这些作品,就能使学生受到艺术的感染与熏陶,树立健康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可以说,写作素养是艺术修养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作文教学与艺术教育,两者都包含和渗透着对方的因素或属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中有此,此中有彼。这就为两者的转化提供了由此达彼的桥梁。

  从学科角度的特殊性看,在作文教学中进行艺术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语文教材是一篇篇内容丰富、感情真挚的好文章。这些都是艺术教育所依赖的美的氛围、美的形象。在艺术欣赏专业课程中的许多内容也有和语文教材的交叉的成分。

  实施的途径方法——寓教于美,寓美于教

  研究教材,多方位挖掘艺术和人文因素

  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审美资源,字型美可以感目,字音美可以悦耳,文意美可以启思,这对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可以优化学生的智能结构,又为学生的审美、创新发展学习活动提供最佳智能条件。因此,教师要发掘教材中的艺术、人文因素,与作者进行精神的对话,体味作者精心构筑起的艺术天地——声情并茂的笔调,刚柔兼俱的文风,长短交错的韵律节奏,雅俗共赏的言语运用等。

  3、引生活之源,激活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什么才是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的根本呢?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语文本身源于生活,人们又时时借助语文来参与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改造生活、创造生活,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使自己的语文能力不断得到发展。人一旦脱离了社会生活,头脑就会空虚,思想感情就会枯竭,语文的写作能力也就丧失了生活的土壤。所以学生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不相接触,坐在教室里一味接受枯燥乏味的写作训练,肯定收不到好效果。刘国正先生也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是只管课内,很少管课外,更少顾及社会;课内也往往是只管语言文字,忽视语文表达同社会生活的联系。这种状态,从往昔沿袭下来,很少改变。”教育大家的话都强调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由此可见生活才是根本,只有在语文课堂上引入生活的活水,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沉闷和低效的现状。

  要改变不正常现象,根本途径在于大语文教学理念的引进。大语文教学理念首先强调的是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其实我们学生也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他们有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如果教师不是扼杀学生参与生活的积极性,剥夺他们参与生活的正当权利,而是帮助他们参与生活、改造生活、创造生活,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的话。应予强调的是,凡此种种生活无不以语文为交际工具,也无不赋予语文以无比生动、新鲜和丰富的内容,所以它是学生进行写作学习和实践的极广阔的课堂。把课内语文学习同这些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无疑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甚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巨大作用。

  如何让生活的积累用于语文学习,运用生活的知识去理解分析文章呢?下面是研究者的几个做法。

  做法一、利用语文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例如小说节选与原著、电影、电视剧,让学生对改编与原著进行欣赏。

  做法二、利用语文可读、可写、可听、可说的特点,开展读书报告、演讲辩论、朗诵赛等活动。利用竞赛的获胜心理,激发学生参与愿望,形式多样的语文形式还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组织语言的魅力。

  做法三、让学生走出课堂,关注街头语文、广告语文、报刊语文。大语文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的一切都是语文,从生活中学语文,既新鲜又生动,能极大的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参观工厂、街道,组织学生对社会热点进行调查研究,让学生从多种渠道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探讨其中的历史传承和美学意义,让利用假期学生参观访问,游览名胜古迹。

  这些做法对增强学生各种生活积累,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领悟能力,作用是巨大的。只有真正让学生自觉地运用生活体验去学习语文,才能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引生活之鲜活之水,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

  自觉地运用生活体验来写作,对写作能力会有极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素养问题也得到了强化。体现在学生的作文写作能结合现实生活来立意,体现了文章的针对性,有的放矢。能运用一定写作技巧来达到写作的目的,更好地体现自己的写作意图。

  研究者所在学校学生获得多人次作文竞赛国家级、省级奖。多人主动投稿校报。

  通过研究,研究者深有感触,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牢牢把握新课标精神,充分发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体验为主线,就一定能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

  学生生活体验的积累,运用生活中的体验去写作,将极大促进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作文教学课也将呈现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形成大语文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活动常态。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不断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大语文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活动常态,主要活动形式包括:

  读书节之征文比赛

  读书节之谷雨朗诵会

  “百草园”文学社活动

  《青青小荷》班刊

  图书馆新书抢先---读与推介

  我当主持人、广播员选拔赛

  “教学相长”之今天我来当老师

  名句名篇背诵

  我当图书管理员(社会实践)

  “以读书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演讲比赛

  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四)一系列相关研究论文产生了有效的辐射效应。

  研究期间,我们课题组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论文、教学案例、心得体会文章等。现将课题组老师的部分文章列举如下:

  谌琴《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环节中的运用》

  《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探讨》

  陈宇春 《 明天,我们该怎样上课?》

  刘冬平  《建立新型的语文阅读模式》

  王艳红  《人性美——细马的苦难成长》

  孙海东《创立有思想的课堂》

  唐琦《语文教学中的双生姊妹花》

  《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应形成良性互动》

  《优秀源于真实》

  熊劲刚《大语文,让语文教学更灵动》

  伍润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现代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

  吴韵    《利用语文实践活动进行作文教学》

  《活用课文资源,进行写作教学》

  《给我一个支点》

  陈宇春  《从生活中发掘写作素材》

  《错位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从学生的视野去看他们的风景》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三年级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下一篇:《作文教学中的大语文教育理念的应用及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