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现状及对策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6-08-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高中美术欣赏课举步为艰,为使美术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实现美育之目标,就必须明晰所处现状,不断突破旧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拓展现有的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关键词:美术欣赏  素质教育  现状  对策  兴趣

  在普通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已有几年了,从开始的轰轰烈烈到现在又似乎重归沉寂,每次欣赏课,大部分情况是老师在上面辛辛苦苦讲,学生在下面各行其事、答非所问或三缄其口,最终使课堂教学无法开展。这有教育环境的因素,也有教育者本身的因素。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现有条件下如何突破这种窘境就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认清现状,有针对性地尽可能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便是维系美术欣赏课正常开展的关键所在。

  1. 高中美术欣赏课现状之分析

  (1) 高中美术欣赏课侧重理论分析、思想共鸣、情感升华、审美提高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以往教学侧重的是技法(绘画)的训练,当中虽说也有一定量的欣赏课,但限于师资条件、思想观念,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美术欣赏是要有一定的美术理论知识作基础的,可是由于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到了高中学生美术的门类都不知道,认为美术就是绘画,这样就使学生对美术欣赏一下适应不过来。

  (2) 美术欣赏课最容易上成美术史课。如果仅仅从教材出发,照本宣科,就事论事,就会使学生由好奇转而迷惘,进而枯燥,最终丧失对美术欣赏的兴趣。

  (3) 按现行《教学大纲》之规定:高中艺术欣赏课的周课时量为一节。我校的做法是音乐美术间周开,这样从时间延续性上无形中减弱了对美术的印象。

  (4) 虽说现行高中《艺术欣赏》注明为“必修”,但素质教育下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完善,现在的教学环境基本上还是围绕高考指挥棒转,学生的急功近利性是很强的,他们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高考科目上,艺术欣赏只是一种调味品,如果感觉索然无味,那么必遭遗弃无疑。应试教育下的功利性学习是影响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要想真正尽美术教育工作者之责,让美术课正常开设下去,让美育真正落到实处,那么教师的教学就应当不断突破旧的教学模式。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师都应该具有选择、变革、创新之责任,通过一系列手段让学生领会到美术欣赏中的乐趣。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怎么唤醒沉睡的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兴趣了,才能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才能保证“必修”之定位,才能完成美育之目标。

  2. 对策——艺术欣赏课学生兴趣之培养

  (1)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因此适当的理论说教能被学生所接受。面对这门熟悉而又陌生的课程,可用具体事例阐明美术知识在人的整个知识结构中的作用。在《艺术欣赏》教科书第一讲《导言》部分,就把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及地位交待的清清楚楚:艺术欣赏课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必修课,它对于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这是一本通用的教材,按照通用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原则,故不可避免的带有笼统性和抽象性。如果对这部分内容避而不谈或照本宣科,一笔带过,不用一些生动的事例来生发其要点,学生可能对“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等概念都不能理解。只有结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综合素质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以及美术素养在衣、食、住、行方面具体作用,比如穿衣得会打扮,房间得会装扮……用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其重要性,这样才能消除学生对美术的麻木性。

  (2) 改变教学方式方法。首先要灵活选择侧重点,以点带面,忌面面俱到。在以往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基础差,总希望能多给学生点新知识,每讲从头到尾都讲完。这样一节课下来,有时教学任务都完不成,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山雾罩,本来怀着一点好奇心也在这样平淡无奇的满堂灌中消磨怠尽,转而教师学生各行其是。“本来想什么都给学生,最后什么都没给学生”。笔者后来改变这种做法,每讲以一两幅作品为重点,努力争取以点带面,但每讲的重点不一定以教材编辑侧重点来定,更不是以教师喜好来定,而是根据学生实际喜好来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三百名学生就有三百种不同的兴趣爱好。因此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行选择欣赏对象,各自欣赏——喜欢其什么?不喜欢其什么?有何疑问……然后根据大多数学生的爱好来定重点,教师补充特定的背景知识,按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兼顾少数同学的兴趣爱好,这样每个学生在每讲中都有事可做,有一定的收获。

  其次多以谈话方式来开展教学,营造轻松的环境。艺术欣赏课最容易流于空洞的说教及教师的满堂灌,这是扼杀学生学习兴趣的罪魁祸首,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力避上述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展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我们可以让班上学生选取各自喜欢的作品去欣赏,教师下到学生中,以谈话方式开展讨论,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没有畏惧心理,都能谈出自己对作品的真实感受,还可能引发同学间的自由争论,无形中就集中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这时的教师只要适当引导补充即可。在这样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教师也轻松了。比如我在上《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课中,有学生看了朱耷的《鹌鹑图》后感觉其中鹌鹑像瘟鸡,其它同学哄堂大笑,教师首先对这种准确的感受予以肯定,并因势导出朱耷的生活背景及其对自身作品内涵的影响,学生自然理解透彻深刻了。

  (3) 侧重学法的指导。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说过,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每一讲的教学欣赏中,要告诉学生从哪几方面入手去欣赏对象。比如陶瓷要看造型、纹饰、做工等,学生明白了欣赏重点后基本上都能比较完整地谈出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自然也就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评价能力。

  (4) 拓展教材内容,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激发创新兴趣。课堂教学要开放,增进空间和时间上的灵活性。贪玩、爱动手操作这是一般孩子的天性。为了丰富课堂内容,避免课堂形式平板单一,可尽量利用周围可利用的材料来开展一些动手活动。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好。如陶器、彩塑等讲,就可以让学生用泥巴来做一些小物件,可以仿制,可以自创,同学们一下做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形象出来。这样既让学生熟悉了工艺流程,又能领会先人的独具匠心,训练了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精神。在织绣、民间工艺等讲中,利用同学们平时自己的织绣、编织作品展开欣赏评价,让其简述制作过程,使学生对相应的工艺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在雕塑一讲中,可利用身边的木、石、瓜果等进行雕刻。在建筑一讲中可利用纸、泡木、积木进行房子设计制作……这样不但让学生易于理解相关内容,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开始喜欢上美术课了。

  (5) 找到音乐与美术的最佳切合点,把音乐与美术有机结合起来。优美的旋律能吸引人的注意,适合的音乐能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因此在课堂上,在适当的时候插入合适的音乐,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让其产生共鸣,在自然而然中使感情得到升华。如在《宫殿建筑》欣赏一讲,把故宫建筑群结构布局与乐曲旋律中的跌宕起伏、文学作品的起止转承结合起来分析,领会美的共通性。又如在瓷器、青铜器欣赏中插入用瓷器、编钟演奏的音乐资料,在绘画欣赏中配上适当的民乐等……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就得要有广泛的兴趣和宽泛的知识,灵活的思维方式和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要上好如此一堂课,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是可想而知的。

  (6) 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功能,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感官。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有关知识,学会电脑操作及课件制作等,这样可以更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如把图片的欣赏与电脑图片处理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7) 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把课堂延伸至校外,尽量使课本内容与学生所熟悉的环境结合起来,从直观上加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如笔者就曾带学生参观过本地的一个陶瓷作坊。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实践,知识才能变得深刻。

  (8) 改变评价尺度,对学生及时充分肯定。美国学者费氏曾对创新教学提出了十项原因:①支持并鼓励学生不平凡的想法和回答;②以失败做为实际教材;③适应学生个别差异;④允许学生有时间思考;⑤制造学生间、师生间相互信任和接纳的气氛;⑥察觉创造的多层面……这对我们改变评价尺度是深有启发的。光荣与梦想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我们不能只凭课本上的几个问题来考察学生,也不一定要按书上侧重点来考察学生,只要学生有理有据,都应给予肯定。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同样一件作品,有说美有说不美。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思维主体,他们的经历、知识基础、爱好不同,那么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就不一样。不是有这样一句话: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自己在某方面得到肯定时,就越有劲朝某努力。这样就会形成良性循环,使美术欣赏越来越活跃,越来越深入人心。

  利用上述的方法来丰富上课的内容模式,那么学生就会感到上课的乐趣,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在现有条件下,能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喜欢美术欣赏课,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一定知识量,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使美术课能正常开设下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工笔画色彩语言形式的发展与创新    下一篇:论吴冠中当代水墨画的“笔墨”价值取向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