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谈中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行为特点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6-09-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中小学语文名师教学案例分析语文名师教学行为的两大特点,即“棱角分明——课堂聚焦,彰显风格”和“圆润柔和——引领得法,张弛有度”,试图从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方面,给予正在成长中的教师以启迪。

  关键词:语文名师;教学行为;聚焦;风格;引领;张弛

  教学行为,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外显性的活动或动作,是教师教育方法、措施和手段的总和,也是教师教育观念的外在表现。分析研究中小学语文名师的课堂案例,统观他们的教学行为,我发现他们的课堂都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棱角分明圆润柔和之美。剖析这一特点,可达管中窥豹的目的,可以给与我们更多的启迪。

  一、棱角分明——课堂聚焦,彰显风格

  (一)如何让“三维”目标整合而不分散,如何切合学生学习的需求又能全面完成知识序列及能力培养的任务,如何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目标如何确定始终是困扰许多一线教师的一个主要问题。不少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么大而空——笼统模糊(表述),要么就是空泛不切实际——错位或缺位。这里既有整合“三维”目标的问题,有盲目随意性问题,也有脱离学生学习需求的问题。由于教学目标定位的问题而让课堂教学收效甚微也就不足为奇了。全国语文教学名师于漪老师说过,我们的每一节课都会影响学生的生命质量。如果我们能认真从名师们的课堂教学案例去分析,我们一定能够发现,在他们成功的课堂教学中,他们确定的课堂教学目标都具有很高的聚焦度。

  案例1:李镇西老师执教的《致女儿的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他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初步思考认识“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 2.体会用童话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3.学会前后照应、层层推进的叙述手法。

  分析:这三个教学目标其实就只落实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把握文章主旨,二是要学习文章的写法、技巧。“三维”整合而不分散。知识涵盖了文体知识、写作知识和阅读知识等;能力有信息整合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思考”和“体会”是达成目标的过程和方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目标简洁明了,具体实在,聚焦度高,可操作性强,易于达成。

  案例2:北京市中关村一小穆倩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人教版,五年级上)确定的教育目标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有关语句。2.通过不同层次地、有感情地读书,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过程,激发热爱祖国,痛惜文化精华的毁灭的情感。3.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在实践中感悟写法。

  分析:同样是三个教学目标,针对小学语文中高段的教学,主要定位在读书方法的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读书”“尝试背诵”“感悟”这些词语准确表述了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紧密衔接的三个步骤体现了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了解”“情感”融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而所有的目标均是通过读书来予以实现,最后达成“在实践中感悟写法”。可谓“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有背景铺垫,有主体呈现,教学主题凸显。

  案例3:余映朝老师执教《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人教版,九年级上),提高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兴趣是余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此,余映朝老师在教学时从为何而写,是何主旨,有何妙处三个环节引领学生学习。

  分析:目标定位仅此一个,虽然单一却不单调,针对性强。该文本属论述类文本,到初三阶段,学生对理性材料虽然有了一定的兴趣,但对议论文的阅读兴趣并不高。余老师确定的目标高度聚焦,而实施的教学步骤却令人叫绝,名师风范使人折服。

  案例4:钱梦龙老师执教《岳阳楼记》(人教版,八年级下),他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积累词语。实词:(略)虚词:(略)2、理解句意。(略)3、了解对偶的特点及作用。4、理解文本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作特点。5、学习我国古代进步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思想。

  分析:这5点教学目标,初看似乎多而杂,可仔细分析却又集中具体。前面3个均是知识目标,第4点是技能目标,第5条是情感目标。这些目标“三维”组合,针对初二学生学习文言文以达读懂、积累、理解的目的,明确清晰而不繁杂。

  小结:教学行为既然是教师教育观念的外在表现,其行为导向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必然是一种智能性行为。名师们之所以取得教学的成功,使每一堂课都有亮点,都能获取最大效益,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通过了长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的积淀,拥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把教学目的中的众多因素进行内化,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价值观。通过对他们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明确的知道,他们的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都具有很高的聚焦度。教学行为目的是与教学效益密切相关、协调一致的,教学行为目的越明确,导向作用越大,教学效益越高。“教学目标是教学预期实现的结果,是教学必须达到的目的。”四川省教学名师刘永康教授如是说。华东师大二附中著名特级教师陆继椿老师也提出了“一课一得”的观点。 众多的语文教学名师,如先辈叶圣陶、吕树湘、夏丏尊等,当代的魏书生、于漪、窦桂梅、钱梦龙、余映朝、宁鸿彬、程红兵等,这些让人敬仰的名师们,在他们教学成功的秘诀中都离不开这样的一条,那就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高度集中,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二)风格就是个性特点,是一个不同于他个的本质属性。教学风格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而形成的,符合自身个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独特结合,是教学艺术个性化趋于稳定的标志。名师教学风格是我们在名师们精彩的课堂教学中看到的在他们身上凸显的个人魅力。

  特级教师窦桂梅更加鲜明地指出:“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我对自己说,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我们的许多老师苦于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究其根本原因,那就是“随波逐流、循规蹈矩”“跟着‘风’跑”。这就说明我们还不成熟,还需要历练,还需要打磨。大凡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的成长之路上,他们都经历了许多的阵痛。他们总是在不断读书,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享受他们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即便社会物欲横流,诱惑无处不在,可他们也不为所动,始终坚守教师的阵地,甘于清贫,甘于忍受寂寞,甘于勤奋耕耘,甘于研究创新,将自己的美好年华绽放在三尺讲台之上。他们也才因此形成了个人教学的艺术风格。

  在语文名师教学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他们有效的教学情境铺垫,收放自如、从容有序的教学组织,高挖深掘的文本解读,鞭辟入里的语言品析,精彩纷呈的师生应答,睿智机敏的课堂应变,实时适度的训练点拨,恰如其分的评价说理,顺势发展的拓展延伸,简洁明了的课堂小结,富于内涵的板书设计。著名的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美的”。名师的课堂正因为有了独特的风格,所以才给学生最多的收益,也才给与我们美的享受。于漪老师的优化组合,钱梦龙老师的优化协调,魏书生老师的优化管理,宁鸿彬老师的优化设计,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王崧舟老师的“精致、和谐、大气、开放”,于永正老师的“新、实、活、疑、爱、情、趣、美”,李镇西老师的“举重若轻,行云流水”,薛法根老师的“幽默、智慧、简约、朴实”˙˙˙˙˙˙无一不是名师个人魅力在课堂教学中的彰显。

  学习、研究名师课堂、名师教学案例能让我们濯取名师教育的精华,让我们从名师教学行为中获取成长的营养,从而加快成长的步伐。

  二、圆润柔和——引领得法,张弛有度

  (一)引领专指事物的导引群体或独立的个体,引领事物的发展方向。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双方互动的以一定的目标达成为根本的多种因素构成的活动组合。一节课要在一个时间段内获取较高的效益,教师的引领行为就必须是充分的全面的和有效的。这里还涉及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如果教师过度引领,必然导致教学的“一言堂”而忽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走入“填鸭式”的传统教学误区;如果引领过少、引领不够到位或引领不得法,又会造成学习主体行为的缺失,从而不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是一门艺术从某种程度上,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

  学习语文名师们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学习他们引领得法的技巧艺术。由于名师们经过了长期的教育实践,一路跋涉走来,其间就不断地生成了许多的实践知识和教育智慧,他们之所以能够纵横驰骋于课堂就源于他们的不断实践与探索。名师教学的“引领得法”既有教师行为本身的特点,又有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收益。即是名师们在教学引导中正确巧妙地使用各种手段,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会和会学,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

  钱梦龙老师在执教《愚公移山》(人教版,九年级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文言“以”字的意义和用法,钱老师先问学生:“‘以残年余力’这个‘以’怎么讲?”学生答:“用,因。”钱老师又问:“这样解释,在这里适用吗?你说!”学生答:“这里解释‘凭’好。”钱老师说:“对,解释‘凭’好。‘以’作‘凭’讲,文章里还有别的例子吗?”这里,钱老师要求学生从课文中再找别的例子,促使学生举一反三,把知识学活。这在引领中,钱老师为了做到文言文教学“言”与“文”的完美统一,寻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采取了以点带面的方法,意欲让学生拨云见日。在实际教学中的确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崧舟老师在执教《两小儿辩日》(人教版,六年级)时,以本篇文章的文眼“辩”字引领学生从中进行了艺术地处理,其中有“模拟现场”的情景再现,也有形式多样的朗读,还有精彩无比的“辩斗”,课堂氛围始终激情澎湃,洋溢着诗意的美。学生既习得了知识,训练了能力,又获取了学习的方法。

  刘永康教授执教《简笔与繁笔》(沪教版,高三下)时,围绕该文本用例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去发现议论文事例论证的“法”。由于引领得法,学生自主性得以发挥,在“发现”结论、“发现”规律和“发现”学习的过程中享受了学习的愉悦。

  (二)能让课堂教学做到张弛有度是教学艺术的较高体现。张弛有度的课堂,犹如一首轻快的乐曲,一首意境曼妙的诗歌,一篇让人欲罢不能、回味无穷的精美散文。它必定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教师教学行为的本质特征来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还取决于其行为方式的一致性。如果课堂教学的各个动静要素做到了协调一致并整体向着既定目标(聚焦度高)的方向推进,整个进程就会有了一定的节奏,抑或舒缓轻快,抑或铿锵有力。

  笔者发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在名师教学中则更多地表现为长文短教,短文厚(长)教。下面仅举两例来加以说明。

  如宁鸿彬老师在执教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人教版,七年级上)时,采用了“一字立骨”法,引导学生寻找、确认、辨析贯穿全文的一个字“骗”,通过这一个字的理解带动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其间,宁老师给学生留足了阅读文本与思考的时间,整个教学节奏在师生的对话过程中显得轻松舒缓。在最后小结时,宁老师用“骗”字巧妙构筑板书: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从而达到了理清文本思路的教学目的,通过精读、美读,凸显了教育的重点、难点,做到了长文短教。

  窦桂梅老师执教《游园不值》(苏教版,五年级下),则是确立了“互文解读”的主题教学。教学之前,窦老师就充分准备了补充学习材料。教学过程中,窦老师有效地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为学生重新建构了一个广阔的阅读平台,拓展诗意,将学生带到了一个水草丰满的地方。首先,窦老师采用了设置互换角色的场景,激发学生想象,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把握主题;其次,窦老师充当了导演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体会古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悠长余韵;最后,窦老师抓住“不遇中有遇”,“游园不值”就是“值”的理解,升华主题,提升了对学生的人生信念教育。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充实,材料丰富,思路清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做到了短文厚(长)教。

  结语:本文仅立足于学习、研究名师课堂教学案例来看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其中从所概述的中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行为的两个特点“棱角分明——课堂聚焦,彰显风格”和“圆润柔和——引领得法,张弛有度”中,我们可以看到要使一堂课在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是十分关键的。当然,就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理论研究层面来讲,本文就显得狭隘和肤浅了,甚至所选案例也有以偏概全之嫌。但就像文章开头所讲,本文只是试图通过抛砖引玉的方式给人以启迪。

  参考文献:

  1、戴国忠,《略论教学行为的内涵与特征》【J】《普教研究》1994年04期。

  2、许书明,《语文四大名师教学艺术风格综论》【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年04期 。

  3、许书明,《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0——20

  4、《语文名师精彩教学片段品析》【M】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31,91,95,101,132,145

  5、《语文:诗意栖居的表现——刘永康语文教育文选》【M]中国人文科技出版社

  6、余映潮《长文短教》【J】《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01期

  7、薛法根,《名师成长方式与教学风格谈》【J】http://blog.sina.com.cn/xfg1968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意设计    下一篇:在《斑羚飞渡》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