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6-12-1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能力是指人的头脑对现实的反映;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的新需要,引发出的创造动机。能力或愿望,是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行为的前提。创新能力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需要,一个人如果对某一现象无兴趣或爱好,那么就难以激发起创新能力;二是冲动,创新能力是自我的一种表现,是情感的一种升华,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愉悦的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条件。

  课堂教学是认知与情意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过程。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当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提供一个宽松的、敢说、感想的环境。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倾注满腔的爱,这样,学生就能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学习,就能在老师学生互敬互爱的和谐气氛中产生学习的动力,就能愉快地投入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

  其次,教师要认真钻研、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潜在乐趣,变苦学为乐学,重视班级学生间的认知差异,变简单的“一刀切”为多层次并驱的因材施教,变一味指责错误为千方百计从错误中让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重视师生关系融洽,变板着面孔进课堂为把微笑带进课堂,这样才能消除学生学习的枯燥感,才没有压抑感,才敢想敢说,敢于创新。

  二、保护好奇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对许多事情喜欢问“为什么”,这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的精神,是创新的萌芽。教师应鼓励学生这种刨根问底、凡接触同类事物能主动选择新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问题的态度。教师的这种做法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一堂课中,请学生任意列举一个数,教师能很快地判断出它是否能被3整除。随着学生列举数的增多、增大,老师仍然能很快地判断出结果。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就会好奇起来,学习热情高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那么再往下进行的共同研究的活动,就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学效果显然不同。

  三、鼓励发散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

  由发散思维的特点可知,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使思路由一条扩展到多条,由一个方向转移到多方向,在多种假设或方案中围绕问题的解决,在许多联想中选择最理想、最合适的设想,得出一个标准的固定结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安排一些刺激学生发散思维的环境,逐渐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位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如:一题多解,教师应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解题思路会更开阔,思维更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5,已知甲数是48,求乙数比甲数多百分之几?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思考方法探讨。学生纷纷发表各自见解,可以得出至少七种不同的解法。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创造性地得到解决问题地新方法,新思路。

  四、重视操作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手段。

  小学生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而抽象思维需要由感性材料为基础,数学差生尤其如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思维因素,让学生动手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以及分割拼合等操作过程,多种感官协调统一。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探索、研究发现未知。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和思维,才能真正对所学的知识达到领悟,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老师可以设计学生动手操作、求知过程。让学生在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剪、移、拼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用钝角、锐角、直角不同形状三角去拼摆平行四边形。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说出拼摆的理由,对不同形状三角形拼摆方法引起争论、共鸣。同学们最后归纳出同样结论。这种凭借操作动手的设计,使学生在拼摆过程中立体作用得到发展,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总之,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正确引导、训练,不断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全心投入到创造活动中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途径    下一篇: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推荐资讯